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大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城市轨道交通被公认为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也是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迈向国际先进大都市行列的主要途径。国内轨道工程管理存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第三方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发展的建议: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指标管理体系;对于重大风险源的应对措施应考虑冗余的设计理念、严格执行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的条件验收;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标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

1、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人员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及通过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创造条件,尽量把风险减小到最低水平,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的实现项目的总目标。风险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通过风险转移,可将潜在的重大损失转移给他人,例如保险公司等。通过对风险进行恰当的分析,做出正确的预测,可采取断然措施以获取意外收益。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和管理,其目标是实现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控制。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风险程度愈来愈大,工程风险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2、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險管理现状

国内地铁建设规模大、发展快的客观事实加上地下工程严峻的安全形势决定了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大规模、高风险”的工程特点在地铁建设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大、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不准确、施工技术复杂、作业空间有限、作业环境恶劣、施工周期长、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对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而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更具有这些显著特点,并且绝大部分地铁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即周边环境复杂,各种建筑物、地下管线多且对施工变形控制要求高。因此,施工难度大、工期压力大、社会影响大、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特点,都集中表现为地铁工程的高风险性。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加上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的认识不客观,风险管理不科学,风险管理的投入不到位等主观原因,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中,事故频发,形势非常严峻,令人堪忧。随着轨道交通工程规模的快速增长,安全事故总体呈上升趋势,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07年南京地铁发生地铁施工导致燃气管断裂,引起燃气泄漏发生爆

炸引起大火的事件;2008年杭州地铁发生基坑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10余人受伤;在经济损失方面,上海地铁4号线越江隧道坍塌事故最为严重,虽然报警及时、人员疏散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逾人民币6亿元。

3、我国轨道交通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3.1风险等级划分存在差异

与接收准则相关联的风险等级以及相对独立的风险工程等级或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周边环境影响的风险等级,他们以不同的思路进行划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相关规范的实施,相关的概念就可以得到统一,但是也需要明确划分思路的差异,避免出现理解误区。

3.2风险损失等级标准的划分很难有效指导相关工作

风险损失等级标准根据工程建设人员和第三方伤亡、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划分,其中,人员伤亡、环境影响等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具有事后性,是对安全责任事故程度的界定。风险损失等级标准的划分突出了理论方面的意义,但是对实际操作缺乏明确的指导性,所以具体风险损失的评价可能出现一定的盲目性、选择性和随机性。

4、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发展建议

4.1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

目前,许多中小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刚起步,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各参建单位常参考国家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及行业和区域相关规程规范,提出监控指标的参考值。但各城市地质条件与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市区周边环境错综复杂,当前所制定监控指标值,与各城市的实际条件不一定相符,极有可能造成控制的失误以及建设成本的提高。此外,若要制定一个通用的指标控制值是不可能,也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监控指标值均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及工程本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制定,指标本身应带有明显的地域和地质特殊性。因此,结合本地区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实测积累的数据,统计分析当地类似工程受力和变形规律,进而提出并确定监控指标值并应用于后期工程中,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2规范工程保险

按照国际惯例,建议把建筑工程一切险及第三方责任险和人身事故险作为强制性保险纳入到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建立工程保险业务中的保费返还制度,规定一定比例的保费在施工安全管理较好的情况下应返还给施工企业,以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意识;规范强制性保险的投保主体,因为保险标底与施工过程直接相关,为便于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建议由施工企业直接投保,而非建设单位投保,保费应纳入工程预算当中。

4.3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

目前信息化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发展成兼具监控预警、分析处理、总结交流等风险事务处理功能。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一套系统的、贯穿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并开发一套符合本地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综合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是全面并有效地控制工程风险,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5、结束语

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着眼于风险预控,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有效的风险防范应立足于体系化的风险管理和预先控制,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并重,动态的风险控制和完善的应急预案,并最终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予以落实。

参考文献:

[1]赵红军.浅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江科技,2016(8).

[2]董焰,单连龙.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

[3]莫若楫,黄南辉.地铁工程施工事故与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7(12).

[4]李建辉,罗凤霞.地铁十建工程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安全施工科学技术,20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