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自考,2016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三、能力与行为 (一)能力概述 (二)能力的分类 (三)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性格与行为 (一)性格的定义 (二)性格的分类 (三)性格的培养
第二章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五、情绪与行为 (一)情绪的概念 (二)情绪的特征 (三)情绪的维度 (四)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五)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 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 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生产力高度 发展、劳资关系日益尖锐的前提下形成的古 典管理理论又被称为古典科学管理理论。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第一节 人性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一)“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三)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第一章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的评价 二、新华生主义 (一)托尔曼的理论 (二)赫尔的理论 斯金纳的理论
第二章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四、知觉偏差 (一)首因效应 (二)近因效应 (三)晕轮效应 (四)投射效应 (五)心理定势 (六)对比效应 (七)刻板效应 五、归因理论与倾向 (一)归因的内涵 (二)归因理论
第二章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一、个来自百度文库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特征 二、气质与行为 (一)气质的定义 (二)气质的类型
第一章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三、卢因的观点 (一)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公式 (二)群体动力的内涵及理论启发 四、个体行为规律 (一)行为概述 (二)人的行为模式 (三)个体行为规律
第一章
第三节 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心理过程 (一)认识过程 (二)情感过程 (三)意志过程 二、个性心理 (一)个性心理的含义 (二)个性心理的构成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 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 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 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 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 一大进步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
2016年版
绪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绪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一)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 (二)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 (三)组织行为研究 (四)领导行为研究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含义
二、群体的类型
(一)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 非正式群体
(二)按照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松散群体、联 合群体和集体
(三)按照群体的规模大小,可以把群体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 体
(四)按照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以把群体分为假设群体和实 际群体
二、态度 (一)态度的概念 (二)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 (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三、工作满意度 (一)工作满意度概述 (二)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章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一)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二、知觉过程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分析 (一)主观因素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三)知觉环境
(五)按照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分为参照 群体和一般群体
(六)按照群体的开放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
第三章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三、群体的作用 (一)完成组织任务 (二)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三)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四)协调人际关系 (五)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激励 四、群体发展阶段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二)间断—平衡模型
第二章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 二、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三种技能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二章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一、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含义 (二)价值观的属性 (三)价值观的形成 (四)价值观的作用
第二章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第二章
第五节 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
一、组织承诺 (一)组织承诺的内涵 (二)组织承诺的三因素 (三)建立组织承诺
第二章
第五节 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
二、组织公民行为 (一)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及特点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三)组织公民行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四)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 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 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 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绪论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分类 2、优缺点 3、注意事项 (二)调查法 1、访谈法 2、问卷法 (三)个案分析法 (四)实验法 (五)心理测验法 (六)情景模拟法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工业管理学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四)管理心理学 (五)组织心理学 (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第一章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一、“经纪人”的假设 (一)“经纪人”的基本含义 (二)基于“经纪人”假设的管理 (三)对“经纪人”假设的评价
第一章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一)“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二)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 (三)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第一章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一)“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二)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 (三)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