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多数油田都已进入开发后期,综合含水率为85%以上,一些老区块含水更是高达90%以上。在高含水的情况下,准确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对老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制定增产挖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概括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几种常用的方法,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理论帮助,并对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剩余油高含水

前言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油田都已经处于高含水期。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其难度比处于低、中含水期的油田要大得多。重要难点之一就是确定剩余油分布及其饱和度变化规律,这是因为我国注水油田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与调整,地下油、气、水分布十分复杂,但这是一项必须解决的、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15%~20%,进入90年代提高到30%~35%,预计到21世纪的20年代初将提高到50%左右。我国目前的平均采收率在35%左右,地下还有大量剩余油没有开采出来,这是发展中国未来石油工业的巨大资源潜力。提高采收率,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搞清地下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国内外剩余油研究状况

一、研究进展

现在国内外对于剩余油的研究可分成3大项: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前两者是对剩余油分布的定性描述,而饱和度的研究是针对剩余油的定量表征。

1、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

这一部分是在宏、大、小规模上研究剩余油的分布。

(1)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的计算

一般在油藏、油田、油区甚至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求出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的平均值,以提供剩余油的宏观分布特征,为挖潜方向的决策提供依据。

(2)三维地震方法

在油田开发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在高含水期油田或老油区中寻找有利的原油富集地区。利用三维地震等综合解释技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改善了开发效果的例子不胜枚举;②监测油田开发过程。

(3)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层饱和度,可以计算整个油层中饱和度在空间上随时间的变化,并可预测未来饱和度的变化,因此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这一方法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利用动态拟合的方法确定实际

油藏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直接指导生产,这已在国内外油田开发中普遍使用;进行不同地质条件、不同驱动方式油层内饱和度分布的机理研究。

(4)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是利用油田生产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来研究剩余油分布,是一种直接而方便的方法。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的调整措施,特别是单井调整措施,往往迅速见效,因而在我国应用十分普遍。

(5)沉积相方法

油层的沉积相类型以至层理等微沉积相类型不同,在注水开发后都会形成特定的剩余油分布特点。陆相沉积是中国油田地质的基本特征,中国是世界上陆相油田产油大国,95%的原油产量来自陆相油层。由于陆相油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特别严重,在同一油层中注水将会出现弱水淹、中等水淹和强水淹。陆相沉积砂体规模小、变化大,因此,平面上储层物性的变化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油气储层种类丰富多彩、十分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层数多、厚度小、横向变化快、连通性差以及非均质性较严重。

(6)检查井、观察井研究方法

利用油基泥浆取心、密闭取心和大直径取心方法,在水淹油层取心,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这种常用的方法在我国已大量使用。利用取心资料的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多方面的研究。

2、剩余油微观分布研究

剩余油的微观分布研究是在“微规模”尺度上研究剩余油的分布。具体分以下几种:

(1)微观物理模型研究

在几微米到几毫米的孔隙尺寸级别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这几乎是驱替机理和剩余油研究中最小最基本的单位。目前这类研究有两个方面:①利用理想的孔隙模型进行剩余油驱替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②根据实际油藏的岩性及孔隙结构,建立微观仿真模型,进行驱替实验,直接指导具体油田的开发工作。

(2)剩余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组分研究

这方面研究可以为开采剩余油的对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前苏联相当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由于地层原油性质的不均匀性以及原油与注入水的作用等因素,水驱后剩余油与采出油相比,密度更大,粘度更高。

(3)孔隙结构及微观驱替机理研究

这是直接研究孔隙剩余油的有效方法。可用低熔点合金模拟驱油过程,然后切片研究驱替剂在孔隙中的分布;也可用岩心切片直接观察剩余油在孔隙中的分布规律。

3、剩余油饱和度的研究

剩余油饱和度的研究可以在各种规模上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定量地描述剩余油的饱和度,确定剩余油的开采动态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从而进行经济分析与效果评价。

根据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又可以把剩余油的研究分为6个方面:开发地质学方法、油藏工程方法、测井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微观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研究。

4 、开发地质学方法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油藏地质精细描述,揭示微构造、沉积微相及油藏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应用储层相控建模、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神经网络等研究手段寻找剩余油分布的富集区。

(1)储层相控建模技术

通过检查井取心的四性关系分析,形成关键井储层参数的二维数据体,在沉积微相边界的控制下,应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勾绘沉积成因的二维储层参数图,研究储层参数的二维空间展布,从而形成在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二维可视化。剩余油主要分布于井网控制区域外的砂体以及井网控制砂体物性变差的边缘地带。通过结合水淹层解释,水驱未波及区域亦是剩余油大量分布的区域。

(2)岩石物理相方法

该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岩石物理相表现为现存的孔隙网络特征,包括储层的宏观物性及储层孔隙结构模型。该方法根据平面渗透率与剩余油的关系,主要流动孔喉与剩余油的关系等,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多个级别的岩石物理相。研究不同岩石物理相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从而确定剩余油分布的岩石物理相区域。

(3)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该方法主要根据反映流动单元特征的储层参数,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将储层划分为不同级别的流动单元,在不同级别的流动单元中油水渗流是有差异的。水淹特征各不相同,反映剩余油的分布是有差异的,从而对剩余油的平面分布做出判断和预测。

(4)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丰富可靠的检查井资料、测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实现任意井点薄差油层水淹程度的自动判别(定性判别)。

(5)微构造的研究

在重力分异作用下,剩余油富集区不仅仅局限于高部位大型背斜内;低部位的正向微构造和小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微型屋脊式构造也是剩余油集中部位。

5、油藏工程方法

常用的有示踪剂技术、含水率法、水驱特征曲线截距法、物质平衡方法、生产资料拟和法以及水动力学方法和不稳定试井法等。但这几种方法只能计算某个小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平均值或剩余油分布的大致区域,而不能确切反映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分布的差异。

6、测井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