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
作者:于成峰金玉英徐立萍
【摘要】目的:预防缺碘与高碘性甲状腺肿。
方法:食盐加碘是碘缺乏病的首选方法,还有碘盐还有碘化面包、碘化水多食海带海鱼等;高碘的预防是限制摄入过多的碘。
结果:甲状腺肿的发生率明显减轻。
结论:加强宣传教育改善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在大力推行碘盐的同时重视含碘食品是预防碘缺乏病的关键,同时也要避免高碘的发生。
【关键词】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盐;碘油
碘缺乏病是指机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因碘摄入量不足所导致的以智力障碍为主要危害的一系列障碍,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訂病、亚临床型克訂病、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
在1990年的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在20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碘缺乏病,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的地方病,在山区及内陆省份广泛流行,患此病者,早期除腺体肿大外,一般无自觉症状,随着腺体的肿大。
逐渐压迫周围器官和组织,则可引起一些局部症状,例如,呼吸困难,严重时器官受压而出现狭窄,引起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并可因此发生肺循环障碍又如吞咽困难;高碘是另一个至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
1980年,我国在河北省渤海湾海滨发现了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1983年,于志恒在高碘甲状腺肿综述中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高碘甲肿与缺
碘甲肿在外观上几乎无任何不同,但触诊时高碘性甲状腺肿肿大比较硬实一些。
解剖出的新鲜甲状腺:高碘者呈浅灰白色,触感韧实;而缺碘者外观鲜红,质地软,二者极易区别。
1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是:(1)碘缺乏绝大多数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饮水、食物及土壤中,碘均缺乏或不足;(2)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酸盐、硫葡萄糖苷等导致的甲状腺肿大。
一般而言致甲状腺肿的物质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中只起辅助作用,只有在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这种物质的致甲状腺肿的作用才显露出来,甚至可成为碘缺乏的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其他在碘缺乏的条件下,高钙、氮化物、硫化物具有协同作用,另外一些环境污染物如汞、钙、有机氯农药等也可能与本病有关;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发病机理:机体摄入高碘后高碘抑制了甲状腺合成或释放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因而导致了血循中甲状腺激素特别是T4的降低,从而反馈性地促进脑垂体分泌TSH,在TSH的持续刺激下,甲状腺组织增生肥大形成了甲状腺肿。
2方法
2.1碘缺乏病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
(1)碘盐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的首选方法,食盐加碘是最生活化、最易坚持的有效措施。
(2)碘油有效病区地处偏远,实用不到供用的碘盐,可选用碘油。
(3)其他方法还有碘化面包、碘化水,多食富含碘的海带、海鱼等
2.2高碘的预防措施
高碘地甲病之消长并不决定于饮用(或食用含碘食品)高碘水的时间,而是决定于摄入碘量的多少,具体指标是尿碘值的高低,例如杨英奎观察到[1],山东庆云县当饮用含碘934.6μg/L水时,居民甲肿率为20.44%,而当改饮含碘76.8μg/L之水半年后,甲肿率下降至10.22%;王建国等在河北新城县观察到[2],水碘559μg/L,尿碘1~083μg/g.Cr时,学生肿大率为29.03%,当改饮含碘18.0~44.0μg/L的水4年后,尿碘降为109.7μg/g.Cr,学生甲状腺肿大率降至4.95%。
2.3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16006-1995)
(1)碘盐(以碘离子计)合格碘盐系指加工厂、销售点、用户三个层次的碘盐水平。
90%以上的样品数分别不低于40mg/kg。
(2)甲状腺肿大率(触诊)8-10岁在校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小于或等于5%(甲状腺肿大包括1度和2度)。
(3)尿碘8-10岁在校学生尿碘中位数大于100ug/l,小于或等于20ug/l的样品数不超过10%。
3结果
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的首选方法,食盐加碘是最生活化、最易坚持的有效措施。
“全民食盐加碘”就是占全国98%以上的人群将得到碘的充分补充,我国绝大多数人群的碘营养状况将得到改善,挽救了一大批缺碘地区的新生儿因碘营养不足造成的智力低下甚至智力残疾。
在缺碘地区广泛采用碘盐和碘化油防治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和肿大率均显著下降,尿碘水平显著增加,有效的控制了地方性甲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