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关于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关于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追星”,是当代大学生典型的心理特质。近日,一则
“后援会、海选、粉丝、模仿秀、青春偶像剧等词汇被《中
国大学生百科全书》收录”的消息登录各大网站,引来网友
一片质疑,流行文化与传统教育的pk再受关注。网友们想不通,严谨的百科全书也加入了媚俗、追星的大潮?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大学生追星,到底正不
正常?在他们追星的背后,是否存在着认识盲区,其道德认
知水平停留在何种阶段?恰逢湖北省教育科学“xx”规划专项资助重点课题项目——“百科知识阅读与大学生道德认知
水平关系研究”正处于结题攻坚的阶段,为了给课题研究积
累资料,形成个体研究报告,我进行了这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追星”现状,探究学生兴趣与阅读百科知
识之间的联系,定位学生基本的道德认知水平。
三、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共98名学生。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试卷的制定是由本人
查阅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再三斟酌制定。于5月7日(星期五)班会时间在两个班同时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
发出调查问卷98份,收回98份,回收率达100%。
五、调查时间:20**年**月**日
六、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追星”的对象、程度、方式、费用、利弊;“追星”与百科知识阅读的关系等等。
七、调查结果:
本人就回收的问卷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并用百分数勘定
了各种情况的比率,具体结果详见附二。
1、就调查的对象特点来看:男生占%,女生占%,基本上符合“男少女多”的格局,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效度;就学习成绩而言:优秀的占%,一般的占%,差的占%,与两个班在学校的位置大体相当,调查条件真实。
2、就偶像的有无来看:%的学生选择了有,%的学生选择了无。数字本身的强烈对比告诉我们,大学生崇拜偶像是
一种普遍现象,偶像是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他们走向成熟
的一种榜样,一种精神的依托,尽管与学生们交流时,他们
尚未认识到这一点。
3、就经常谈论偶像话题和平时关注明星动态而言:%的学生选择没有,%的学生选择偶尔关注。说明“追星”并没
有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主旋律,也没有耽误他们过多的精力。
4、就关注明星的内容而言:关注明星公众形象的占%,接近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审美情
趣和审美标准,他们会用符合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和评判自己
崇拜的偶像。另外,选择其他的占%,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爱
好情趣的广泛和个人特色的鲜明。
5、就崇拜偶像的原因而言:大学生体现出了相对外化
的特点,如,崇拜外貌特点的占%、崇拜演戏与唱歌的占%、崇拜个性与风格占%,他们大多被偶像们俊俏的外表、华丽
的服饰和表演技巧所吸引,呈现出一种低层次的视觉审美愉
悦,而崇拜经历与成就的仅占%,说明在肯定学生“追星”
正常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审美指导,形成高层次的道德审
美标准是有必要的。
6、就崇拜偶像的程度而言: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喜欢,但比较理智,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自
己情绪、爱好的自控能力日益增强,其道德认知水平受外来
影响的趋势也日渐弱化。
7、就崇拜偶像的方式而言: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其
他(%),说明大学生已逐渐远离了从众意识,形成了自己独
到的审美标准和个人风格,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过
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不容忽视。
8、就“追星”费用和时间而言:绝大部分学生也很理
智的选择了最低消费(%)和少得可怜(%),这与学生消费者的
地位和大学生相对繁重的学业相对应,具有较高的信度。
9、就家长对“追星”的影响而言:%的学生认为“无所
谓”,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对孩子兴趣爱好和道德认
知的影响力在逐渐降低,大学生作为逐渐成熟的个体,表现
出对独立意识的急切渴求,已成为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发展
的鲜明特征。
10、就崇拜偶像的利弊问题而言: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利
大于弊、利弊相等或有利无弊,共占调查人数的89%,说明大学生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兴趣与愿望,如此强势的数字,
值得人深思。
11、就《中国大学生百科全书》收集上述词汇的看法而言:%的学生认为应该,再一次的表明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
认可和求得尊重的愿望;认为《中国大学生百科全书》收集
上述词汇会提升阅读百科知识的兴趣占47%,说明百科知识摒弃门户之见,形成雅俗共赏的格局,更利于其吸纳读者,
发挥其本身的培养道德认知水平的潜在功能。
八、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除了得到一些抽象枯燥的数字之外,
更是透过数字寻找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
(一)大学生“追星”,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大可不必谈
虎色变。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们循规蹈
矩,生怕他们越雷池一步,却忽视了他们本当正常的兴趣和
爱好;我们总是对他们颐指气使,生怕他们性格桀骜难以掌
控,却忽视了给他们起码的尊重和认可。这次调查,我们发
现了大学生强烈的自尊意识和相对理智的选择,他们的道德
认知水平较之前一次的调查,有了可喜的进步。
(二)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追星”目的,还处于较
低层面的外化崇拜。具体的表现是:他们崇尚偶像们靓丽的
外表,却忽视了明星们内在的魅力;他们热衷于明星们炫目
的光环,却忽视了偶像跋涉的艰难;他们惊叹偶像卓越的成就,却忽视了明星们奋斗的汗水。他们浮光掠影,需要我们
去引导;他们根基浅薄,需要我们去陪护。如何将他们外化
的崇拜,转化为内在的认可,我们要动脑筋。
(三)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道德认
知水平受外在影响源的左右已日渐式微。如何抓住有效时机,
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的支配下,自觉阅读百科知识,将这种
外在的影响源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扣住学生们的“追星”爱好,适时加以引导,未尝不是一条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