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聚胺类页岩抑制剂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11-
22。
作者简介:储政(1966—),男,江苏东台人,博士在读,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化工管理工作。
国内聚胺类页岩抑制剂研究进展
储 政
(南化集团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8
) 摘要:
含胺优质水基钻井液是近年来提出的符合现代钻井要求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该钻井液体系的实质是添加了一种新的阳离子胺基聚合物作为页岩抑制剂。
综述了国内聚胺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国内市场上5种主要品牌的聚胺类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聚胺类抑制剂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开发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钻井液 页岩抑制剂 聚胺 研究进展 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TE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06(2012)02-0001-
05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
amines shale inhibitor inlandCHU Zhe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y Group,Nanjing
210048,China)Abstract:The water based drilling fluid system containing polyamine is a high-performance drilling fluid to be suggestedrecent years and accord with the modern drilling technology.The true nature of the drilling fluid system is adding a new cation-ic polyamine,which is used as shale inhibitor.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amine shale inhibitor inland is summarized.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ive mainly polyamine shale inhibitors in the home market are introduced.The problems existing in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amine shale inhibitor are analyzed,and the proposals about 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amine shale inhibitor are broug
ht forward.Key
words:Drilling fluid;Shale inhibitor;Polyamine;Research progress;Application status 页岩抑制、
环境保护一直是钻井液性能研究的重要课题。
至今,油基钻井液等逆乳化体系在一些需要强抑制性的大斜度井及深井中仍被认为是最好的体系。
然而高成本和环境保护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国外许多公司都在研究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来替代油基钻井液。
含胺优质水基钻井液是近年来提出的符合现代钻井要求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如贝克休斯研发的HPWBM(High Performance Wa-ter-based Mud)体系以及麦克巴(Magcobor)公司ULTRADRILL体系,这种水基钻井液具备油基钻井液优异的抑制性和润滑性,钻井作业产生的钻屑可直接排放入海,完钻后钻井液可回收再使用,大大降低了钻井成本,在墨西哥湾、美国大陆、巴西、利比亚、澳大利亚、沙特区块应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麦克巴公司ULTRADRIL钻井液体系主要由ULTRAHIB(碱性抑制剂)、ULTRACAP(
一种分子量适度的阳离子丙烯酰胺包被剂)、ULTRA-FREE(钻速增效剂,防粘结和润滑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和物)、POLYPACUL(降滤失剂,一种纯净的高分子量的低黏聚阴离子纤维素聚合物)、MC-VIS(黄原胶类生物聚合物)等环境友好型的处理剂组成,其实质是加入了一种不水解、完全水溶、低毒并与其他常用水基添加剂配伍的一种新的阳离子胺基聚合物,该聚胺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和防泥包能
力,符合环保要求[
1-2]。
国内钻井液研究人员也高度重视这种新型结构聚胺类页岩抑制剂的开发,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展研究工作。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聚胺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国内聚胺类抑制剂应用
第33卷第2期2012年4月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EngineeringVol.33No.2
Ap
r.,2012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2年第33卷第2期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国内今后聚胺类抑制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国内聚胺类抑制剂研究进展
早在1992年,石油大学(华东)泥浆研究室高锦屏等便用环氧氯丙烷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通过缩聚法合成了阳离子页岩抑制剂PQ,并进行了室内岩心滚动回收率试验和泥浆体系配伍性试验[3]。
2003年,国外公司有关胺基钻井液(Aminebased mud)的介绍引起了张克勤等国内专家的重视[4],之后,随着麦克巴公司ULTRADRILL体系在国内油田的宣传以及在大港、冀东及湛江等油田现场应用研究[5],国内开始了ULTRADRILL体系及其聚胺抑制剂的连续报道。
2004年,中海油田服务公司黄浩清率先介绍了麦克巴公司ULTRA-DRILL体系的组成和现场施工工艺[6]。
2007年,张克勤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外聚胺抑制剂发展历程、新胺盐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及ULTRADRILL体系性能[2]。
此后,国内学者纷纷撰文介绍胺基钻井液体系[1,7-8]。
2007年后国内开始大规模开展新型结构聚胺类页岩抑制剂研究,主要研究单位有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的科研院所以及国内一些跟油田相关的大学,如中国石油大学、长江大学和山东大学,基本上都采用院企合作或校企合作研究的形式。
其中报道较多、应用效果较好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品牌:(1)NH—1聚胺抑制剂;(2)SIAT胺基抑制剂;(3)聚胺抑制剂UHIB;(4)聚胺强水化抑制剂SDPA;(5)有机胺抑制剂BZ-AN1。
1.1 NH—1聚胺抑制剂
NH—1聚胺抑制剂由南化集团研究院开发。
2009年,南化集团研究院与油田单位合作承担了聚胺类页岩抑制剂开发的任务,经过两年的研究,研制出NH—1聚胺类抑制剂。
实验研究表明,该处理剂在岩心滚动回收率、抗二级膨润土污染能力、防膨率等性能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同时NH—1聚胺类抑制剂和油田常用的聚磺钻井液体系配伍性能较好。
2011年,NH—1聚胺类抑制剂在四川高庙4井3 375~3 786m井段使用,加量仅为0.2%,成功解决了该井段井壁失稳的技术难题。
目前,该抑制剂正在四川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1.2 SIAT胺基抑制剂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屈沅治等研制了代号为SIAT的胺基抑制剂[9-10],选用KCl和胺基聚合物SIAT作为体系的抑制剂,KPAM作为包被剂,PAC-LV作为降滤失剂,MC-VIS为流型调节剂,成膜剂CMJ—2和超低渗透剂JYW—1为储层保护剂,采用NaCl加重,通过对各种处理剂的加量优选,得到低固相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应用于洪浩尔舒特凹陷达林洪69井[11],该井的腾格尔组和阿尔善组地层均以泥岩和砂砾岩为主,钻进腾格尔组地层后逐步加入胺基抑制剂SIAT,将井浆转化成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使洪69井的钻井周期大幅度减少,机械钻速成倍增加,井径扩大率大幅度降低。
1.3 聚胺抑制剂UHIB
2007年,长江大学的王昌军、许明标和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苗海龙等合作开发了代号为UHIB的聚胺抑制剂[12],分析比较了UHIB和UL-TRADRILL体系中ULTRADHIB抑制剂的性能。
2007年,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胡进军等开发了PDF-PLUS聚胺聚合物钻井液[13],将该体系应用于R岛北部RM19井 311.1mm井段。
R岛北部地层岩性主要为含蒙脱石、伊/蒙混层的软泥岩。
PDF-PLUS配方为:1%膨润土+0.1%NaOH+0.1%Na2CO3+0.4%PF-PAC-LV(黏度调节剂)+2%PF-TEMP(降滤失剂)+2%PF-PHIB(低分子量聚胺,抑制剂)+2%PF-JLX(聚合醇)+1%PF-LUBE(润滑剂)+2%PF-DYFT—Ⅱ(氧化沥青降滤失剂)+2%PF-HJZ(表面活性剂,减阻剂)+5%KCl+0.4%PF-PLUS(聚合物包被剂)+重晶石(至ρ=2.0g/cm3)+铁矿粉(至需要)。
渤海油田渤中地区明化镇组泥岩中黏土含量较高,水敏性较强,岩性主要为黄褐色黏土与灰色粉砂岩互层,褐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钻井时易发生泵压上升、扭矩增大、憋漏地层或卡钻等复杂情况。
为解决上述作业风险,苗海龙等采用聚胺(PF-UHIB)作为主要的抑制剂,研制开发出了GID钻井液[14]。
GID钻井液采用聚胺(PF-UHIB)作为主要处理剂,利用聚胺和大分子包被剂(PF-PLH)的协同作用,达到防止高活性泥页岩水化膨胀和分散的目的。
同时体系中加有非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PF-PSL)和低渗透成膜封堵剂(PF-LPF),该体主要配方为:3%海水膨润土浆+0.5%PF-ULTRA+0.4%PF-PLH+1.5%PF-PSL+0.5%
·2·
储 政国内聚胺类页岩抑制剂研究进展
PF-UHIB+2%PF-LPF+0.2%PF-XC+石灰石。
GID钻井液在渤海油田渤中地区BZ2822S油田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田荣剑和罗健生等通过对抑制机理的研究,合成出一种结构独特的新型多元聚胺高效抑制剂PF-HAB[15-16],并研制了与PF-HAB相配伍的高效润滑剂PF-HLUB和增黏提切剂PF-VIS-B,通过主要处理剂的研发,在实验室内构建了一套适合深水作业的HEM钻井液体系。
该体系在渤海南部海域BZ34-1N-C4和BZ34-1AD2h井进行了试用。
1.4 聚胺强水化抑制剂SDPA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邱正松等在实验室内合成了聚胺强水化抑制剂SDPA[17]。
SDPA是一种胺基多官能团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水解后显正电。
通过单剂优选建立了聚胺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
采用耐崩散实验、屈曲硬度实验和黏结实验等评价新方法,将该体系与甲酸盐钻井液、KCl/聚合物钻井液进行了对比。
1.5 有机胺抑制剂BZ-AN1
山东大学孙德军和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苏秀纯等合作研制了一种与国外高性能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性能相当的有机胺抑制剂BZ-AN1[18-20],对该剂的表面活性、吸附特性、吸附层间距、对膨润土浆pH值的影响等理化性能以及其抑制黏土造浆和岩屑分散的性能、对钙膨润土分散体系流变性的影响等进行了评价。
除上述几家单位研发的聚胺抑制剂外,国内文献中提到的聚胺产品还有湖北汉科新科技的HPA聚胺抑制剂[21];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聚胺处理剂JAI[22];青海油田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的聚胺抑制剂UAE[23-2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吕开河等研制的胺基聚醇AP—1[25];河南、山东和江苏的一些民营企业也称生产聚胺抑制剂。
预计今后几年,聚胺抑制剂仍然是国内泥浆处理剂的研究热点,市场上也将会出现更多品牌的聚胺抑制剂产品。
2 聚胺类抑制剂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胺基钻井液被看成是国外原阳离子钻井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聚胺抑制剂及胺基钻井液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胺抑制剂产品。
但纵观目前国内聚胺抑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情况,仍存在不少问题,若不引起重视,有可能阻碍我国泥浆处理剂的技术进步。
a)对聚胺抑制剂作用机理缺乏研究。
国内期刊对国外新型结构聚胺类抑制剂发展历程和性能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但对其作用机理的报道甚少,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外对这种新型结构聚胺抑制剂作用机理主要有架桥、吸附、插层等三种观点,但究竟是那种机理起主导作用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国内尽管也开发了一些品牌的聚胺类页岩抑制剂,对其抑制机理研究的报道基本处于空白,研发和使用单位普遍关注研发产品的现场使用效果,忽视了抑制机理的研究,导致研发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国内泥浆处理剂的技术发展。
b)未形成统一的聚胺抑制剂抑制性能的评价标准。
国内通常用线性膨胀率试验来评价页岩抑制剂的抑制性能,但该法不适用于聚胺的特殊结构,国外聚胺抑制剂产品的线性膨胀率试验结果显示,该产品抑制性能在线性膨胀率上无体现,在同等条件下,其相对于清水线性膨胀降低率很小,甚至为负值。
国内现有的评价标准《SY/T6335—1997钻井液用页岩抑制剂评价方法》、《Q/SH 0323—2009钻井液用页岩抑制剂技术要求》等对聚胺抑制剂均不适用。
岩心滚动回收率试验因为试验岩心的不同,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
有些文献中提到的耐崩散测试试验、整体硬度测试试验[2],目前这两种测试仪在国内还未普及,所以该法在国内也无法普及。
评价标准的不统一直接导致了国内聚胺抑制剂产品市场混乱,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聚胺抑制剂产品品牌有十多种,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每一种品牌都有一套单独的评价方法,而油田使用单位又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系统分析对比,进行合理的评价。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性能良好的聚胺产品在油田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阻碍了我国泥浆技术的发展。
c)产品命名混乱,市场竞争无序。
钻井液技术,竞争激烈,相互保密,各自命名自己的体系或名称,使用单位根本无法从产品的名称中了解其功能和主要成分。
目前已有的聚胺产品宣传材料只介绍其使用性能,而对其产品主要成分或合成工艺都未提及,使用单位或其他科研人员无法弄清楚其聚胺产品的来源、组成和有效含量。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聚胺抑制剂产品在组成和成分上存在很大差异,笔者对国
·
3
·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2年第33卷第2期
内几种聚胺产品进行了理化性能测试,结果差别很大,有的聚胺产品加入酸后有气泡产生,有的聚胺产品加入氯化钡有沉淀生成,有的聚胺产品遇醇有沉淀析出。
聚胺产品的有效含量也不统一,聚胺抑制剂产品质量标准中水分含量的指标规定从4%~60%。
产品组成、成分和有效含量的差别直接导致了产品价格的差异,众所周知,价格和成本是油田部门使用处理剂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在目前这种竞争状态下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聚胺产品也是摆在油田使用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
d)过分强调聚胺抑制剂单剂的研发,忽视了与聚胺抑制剂相配套的主要处理剂的研发,未形成组成相对固定的聚胺钻井液体系。
无论是贝克休斯研发的HPWBM钻井液还是麦克巴公司的ULTRA-DRILL钻井液,体系中除了聚胺抑制剂外,还有3~5种与之配套的其他处理剂,这些处理剂性能相互促进,一起构成了体系的核心技术。
目前国内研发单位普遍强调聚胺抑制剂单剂的研发,未重视与其配套处理剂的研发。
在油田上的使用现状是:经过一些简单的配伍试验后,用聚胺抑制剂替代原有的钻井液体系中的其他抑制剂产品进行钻井。
这种使用模式在初期促进了聚胺抑制剂产品在市场的应用步伐,有利于产品抢占市场。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不利于聚胺产品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 建 议
a)对聚胺类抑制剂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尤其要研究聚合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大小、官能团的分布对其抑制性能的影响。
从机理和分子结构的设计研究出发,开发出不同结构、适用于不同地层的聚胺类页岩抑制剂。
b)建立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聚胺抑制剂抑制性能评价标准,标准中既要有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又要有抑制性能指标,提高聚胺抑制剂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国内聚胺抑制剂的市场。
c)尽可能统一聚胺抑制剂产品的命名,在命名上可以参照已有的行业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596—93》。
d)加快与聚胺抑制剂配套钻井液处理剂的研发速度,形成一个组成相对固定的聚胺钻井液体系,增强我国钻井液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屈沅治,赖晓晴,杨宇平.含胺优质水基钻井液研究进展[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9,26(3):73-75.
[2] 张克勤,何纶,安淑芳,等.国外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介绍[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3(24):68-73.
[3] 高锦屏,郭东荣,李健鹰.高效页岩抑制剂PQ的合成及性能[J].石油钻探技术,1993,21(3):5-6.
[4] 张克勤.泥浆工作文集[M].北京:钻井液与完井液,2006:119-121.
[5] 孔庆明,常锋,孙成春,等.ULTRADRILTM水基钻井液在张海502FH井的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6,23(6):71-72.
[6] 黄浩清.安全环保的新型水基钻井液ULTRADRILL[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21(6):4-7.
[7] 张启根,陈馥,刘彝,等.国外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发展现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24(3):74-77.[8] 钟汉毅,邱正松,黄维安,等.胺类页岩抑制剂特点及研究进展[J].石油钻探技术,2010,38(1):104-108.[9] 屈沅治,赖晓晴,孙金声.胺基抑制剂SIAT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2008年全国钻井液技术研讨会论文
集.2008:160-165.
[10] 屈沅治.泥页岩抑制剂SIAT的研制与评价[J].石油钻探技术,2009,37(6):53-57.
[11] 刘焕玉,梁传北,钟德华,等.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在洪69井的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1,28(2):
87-88.
[12] 王昌军,许明标,苗海龙.聚胺UHIB强抑制性钻井液的室内研究[C]//2008年全国钻井液技术研讨会论
文集.2008:205-208.
[13] 胡进军,邓义成,王权伟.PDF-PLUS聚胺聚合物钻井液在RM1 9井的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24
(6):36-39.
[14] 苗海龙,李国钊,王昌军.GID钻井液在渤中油田的研究和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9,26(2):
90-92.
[15] 田荣剑,罗健生,李自立,等.环保型深水水基钻井液体系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0(21):
7910-7914.
[16] 罗健生,耿铁,李自立.快吸附、强抑制、低伤害的高效钻井液HEM研究与应用[C]//2010年全国钻井液
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131-135.
[17] 钟汉毅,邱正松,黄维安.新型聚胺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研制及特性评价[C]//2010年全国钻井液技术
研讨会论文集.2010:148-154.
·4·
收稿日期:2011-12-
20。
作者简介:刘雪红(1989-),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
鼠李糖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雪红,刘 慧,高 洁,刘军海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 摘要:
鼠李糖脂是一种具有良好乳化作用、增溶作用以及可降低界面张力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介绍了鼠李糖脂的结构及生产方法,
综述了鼠李糖脂在石油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鼠李糖脂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鼠李糖脂 石油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降解
中图分类号:TQ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06(2012)02-0005-
04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rhamnolipid in petroleum industry
LIU Xuehong,
LIU Hui,GAO Jie,LIU Junhai(School of Chemical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China)Abstract:Rhamnolipid is one of the biosurfactant which has a great function on emulsification,solubilisation,and can re-duce interfacial tension.Th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rhamnolipid are introduced.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h-amnolipid in petroleum industry is summarized.The research hot spo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hamnolipid are discussed,and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prosp
ected.Key
words:Rhamnolipid;Petroleum;Biosurfactant;Biodegradation 鼠李糖脂(Rhamnolip
id,RL)属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生长在水不溶物质中的微生物,并以它为食物源产生的一种两亲化合物。
其亲水基团一般由1~2分子的鼠李糖构成,亲油基团则由1~2
分子C8~C12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构成
[1]。
作为目前研究较多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RL具有毒性小、易于生物降解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多个领域。
目前,随着国内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污染、三
次采油等已引起石油工业研究人员的关注。
生物表面活性剂较化学表面活性剂具有显著降低表面张力、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
、污染小、可消化,以及良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2]
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
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櫘
环境友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正在受到人们广泛的关
[18] 苏秀纯,
李洪俊,代礼扬,等.强抑制性钻井液用有机胺抑制剂的性能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1,28(2):32-
35.[19] 苏秀纯,
李洪俊,代礼扬,等.强抑制性钻井液用有机胺抑制剂BZ-AN
1理化性能及抑制性能研究[C]//2010年全国钻井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139-
143.[20] 孙德军,
王君,王立亚,等.非离子型有机胺提高钻井液抑制性的室内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9,26(5):7-
9.[21] 王荐,
舒福昌,吴彬,等.强抑制聚胺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J].油田化学,2007,24(4):296-
300.[22] 左凤江,
张洪伟,张国兴,等.新型聚胺抑制剂的研究及应用[C]//2010年全国钻井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144-
147.[23] 陈杰,
吴军,刘康,等.新型改性聚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J].青海石油,2010,28(3):55-59.[24] 马雷,
韩洪伟,李渊.新型改性聚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0,32(4):336-
338.[25] 吕开河,
王树永,徐先国.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应用及研究[C]//2009年全国钻井液会议论文集.2009:82-
87.
第33卷第2期2012年4月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EngineeringVol.33No.2
Ap
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