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布鲁姆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自由氛围;问题情境;质疑方法;总结评价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甘愿做教师问题的奴仆,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一怕影响自己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

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权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大家知道,每个儿童都具有好奇的天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追根问底的欲望,使学生感到确实有疑想问。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后争着提出自己急于知道的问题:什么是分数?分数与整数有什么关系?怎样读写分数?分数有什么用途?等等,其中许多问题就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教学目标。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三只小熊乘三辆车轮分别是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小车的运行情况,学生看得个个哈哈大笑。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正浓,教师趁热提出:“看了这段动画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为什么圆形车轮的车子运行时既快又平稳?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让学生敢问、想问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问。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在算理上质疑。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为什么要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而不是先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2)在方法上质疑。可常想:这样的解法最简便吗?还有别的方法吗?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区

别与联系?如,在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时,除了书上介绍的把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转化成长方形以外,还有别的转化方法吗?(3)在矛盾处质疑。如,“既然比的前项不能为0,为什么球赛中有2∶0、4∶0呢?”(4)在迷惑处质疑。让学生把自己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有没有两个直角的?”“为什么只看见一个锐角的三角形,不能判断它是哪一类三角形?”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重视引导,指导得法,敢于向书本质疑,向同学质疑,向教师质疑,学生就能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适时总结评价,使学生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教师还应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作简单的结论性回答。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往往会散而乱,或者根本不切合教学内容,教师都不能讥讽,而应仔细分析。如,由于读书不够仔细,可鼓励其再读书,争取自己解决,有的可让学生讨论,合作解决。有的教师自己没有准备的,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把老师都问倒了,下课后大家一起来寻找答案好吗?”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解答。如,在教学年、月、日后,有的学生提出“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吗?”通过课后查阅资料,才知道公历年份是3200的倍数时,都不是闰年。还可在班中每周评选“数学小精灵”等,树立榜样。并让善于

提问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使自己的问题能提在关键处,提在点子上。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相信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能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国专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