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2018-2025)及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2018-2025)及对策研究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生物医药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世界各国纷纷把生物医药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升为国家战略。

上海作为中国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近年先后出台《上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相关政策措施,并提出“上海要全力打造全球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和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现代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流通体系”,“至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发展目标。

一、现状与挑战

(1)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上海最具特色、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息息相关。上海长期保持着全国医药工业的第一,各类机构、人才、企业相对集聚,质量管理水平领先。

2017年生物医药经济总量为3046.42亿元。产业构成方面,医药商业收入占56.8%,达到1718.06亿元。其次生产制造为1067.32亿元,

占比35.3%。最后是研发外包为235.03亿元,占比7.8%。

浦东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绝对核心,无论从工业总产值、政策支持、研发投入、创新能力,都处于上海首位、国内领先地位,是上海参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竞争的重要功能承载区。徐汇、闵行拥有一定的创新基础,但研发投入和孵化转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青浦积极依托张江平台打造青浦分园,形成跨区合作示范。嘉定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制造,近年研发投入提升明显。其余郊区如奉贤、金山目前仍以传统制造为主。

(2)产业空间布局特征

研究采用抽样分析法,通过启信宝获得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共546条,并以此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时空维度分析。

图1 上海生物医药抽样企业热力图

图2 各区生物医药抽样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

注册时间维度的空间布局特征:

1990年以前,浦西园区式发展。早期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徐汇、闵行、奉贤等区域,整体上呈散点分布。

1990年至2000年阶段,企业落沪加速,浦东开发与张江崛起。抽样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注册企业数量达到147家。伴随浦东大开发,张江园区开始崛起。

2000年至2010年阶段,企业加速集聚,张江龙头巩固。抽样企业数量达234家,浦东区、徐汇区、闵行区、青浦区聚集企业大幅增长,张江园区形成绝对龙头和极化效应。

2010年后,零散工业减量,进一步入园发展。由于土地指标约束、环保调控趋严等原因,企业向集约化、园区化方向发展,各区园区提高并规范准入门槛。

图3 不同注册时期的上海生物医药抽样企业分布情况

圈层维度空间布局特征:

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主要集中在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枫林生命科学园区、聚科生物科技园、桃浦科技园等区域,产业门类上以生物制药、医药技术的孵化和研发为主。

外环线与郊环线之间:主要集中在闵行莘庄工业区、临港浦江高科技园、浦东国际医学园区、奉贤生物科技园区、松江经开区等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区,产业门类上以高端医疗器械研发、高端健康管理服务为主。

郊环线以外区域:主要集中在奉贤星火科技园、金山工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嘉定工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门

类上以现代中药制药、医疗装备为主。

图4 上海生物医药抽样企业圈层分布情况

(3)面临的挑战

目前上海在引领长三角参与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定位转变、龙头引领”。上海在长三角的优势并不在于制造业成本及补贴方面,而在于其自身各类顶级发展资源的密集程度和能级上。上海应从“跳出部门”和“跳出上海”两个角度去思考跨部门资源共享和区域体系化建设中存在的挑战:

(1)产业结构方面,缺乏与高点定位相匹配的研发比例和创新成果转化。

(2)产业体系方面,长三角以竞争格局为主,一体化支撑较弱。上海浦东首位度高,其他区缺乏梯度。

(3)产业招商方面,各区同质发展,缺乏引导。

二、国际案例研究

研究分别从日本、美国和欧洲选取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进行案例分析:

(1)日本神户医疗产业都市:体现国家意志、集中建设的示范区域,拥有如超算中心等高等级相关设施配套。产业集群与成果转化是神户医疗产业都市成功的重要保障。集群组织模式方面,主要通过研究机构、医院、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特别是国际医疗开发中心、先端医疗中心、神户市立中央市民医院等机构在国际上均享有很高的声誉。成果转化方面,神户医疗产业都市生物医药研究与创新基金会理事长本庶佑先生,构建的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商业化-产业化的转化桥梁,是打通成果产业链转化的关键,同时其本人获得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

(2)美国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顶级科研和跨学科协作赋予了该地区强大创新能力,其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的高校、麻省总医院等优质临床医学资源,以及众多在分子生物学、新材料等相关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的优势学科群和实验室,并依托三大基础与医药龙头企业积极互动形成了特有的尖端研发模式。

(3)丹麦-瑞典生物谷:突出临床研究特色成为了丹麦-瑞典生物谷利用大学、医院和企业三方资源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好交集。谷内高密度的研究医院使得该区域具有高水平的临床专家和执行高质量的

临床试验的能力。谷内大量集聚的生物医药企业为临床试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促进了生物谷在临床试验领域能力的培养。

三、发展思路与产业布局

(1)总体发展思路

研究认为科研、制造、临床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议构建以金融为核心的“大科研+大制造+大临床”资源联动机制,打破部门管理壁垒,实现不同等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并最终形成三个一体化:区域制造层面的长三角一体化、跨专业协作层面的学科一体化以及跨服务网络的大健康一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