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盖粘膜以外身体

其他部位,并引起症状时

2、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可以生长在远离子宫的部位。绝大多数异位在

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他临近器官的腹膜面

二填空题

1.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主要是(盆腔)

2.(防止经血逆流)和(子宫内膜种植)是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措施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三选择题

1.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是(C)

A.b型超声检查

B.ca125测定

C.腹腔镜检查

D.盆腔检查E以上都不是

2.为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B)

A.经期尽量不做妇科检查

B.输卵管通畅试验应于经前3~7天进行

C.经期避免性交

D.宫颈管粘连引起经血潴留,及时手术治疗

E.行子宫肌壁间肌瘤剥除术时,缝针避免穿过内层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典型症状是(C)

A.痛经

B.继发性痛经

C.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D.剧烈痛经

E.以上都不是

四判断题

B型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错)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最多的部位是子宫骶骨韧带(对)

五简答题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

答:一般多表现为周期性发作,且可因病变的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

(1)痛经:多半为主要症状,其特点是继发性和渐进性加重

(2)月经失调:于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有关

(3)不育:于盆腔粘连.子宫位置改变.等因素影响卵子与精子相结合

除上述症状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陈旧的暗黑色粘稠血液流入腹腔

可引起突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和肛门的坠胀感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2021020114204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 一、定义: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侵润、反复出血,或者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等。 二、内异症的临床病理类型: 1. 腹膜型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 PEM ) 2. 卵巢型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 OEM ) 3. 阴道直肠隔型或者阴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Recto-Vaginal Endometriosis, RVEM 4. 其它型或其它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Other Endometriosis, OtEM ):I (肠道)类,U(泌 尿道)类、L (肺)类、S (瘢痕)类一A (腹壁)& P(会阴)类 腹膜型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 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病变)。又根据侵润的程度分为表浅型及深部侵润型,后者表现子宫直肠窝的封闭。 卵巢型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又根据囊肿的大小以及囊壁的粘连以及侵润程度分成I 型,II 型。I 型囊肿多小于3cm, 囊壁多有粘连,手术不易剥离;II 型囊肿又分为ABC三种。 IIA,卵巢囊壁无明显侵润但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IIB 囊壁有侵润,手术仍较易剥离;IIC 囊肿明显侵润或多房,手术不易剥离。 阴道直肠隔型或者阴道直肠隔内异症:病灶位于阴道直肠之间,在腹腔下阴道直肠窝无粘连或仅有轻度变形。腹腔镜对其诊断意义有限。三合诊检查更明显。 其它部位的内异症: 包括肠道、泌尿道、肺以及瘢痕内异症(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以及其它少见的内异症。 三、内异症的发病机制 1. 尚未完全明了,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及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为主导理论。 2. 子宫内膜在宫腔外需经粘附、侵袭、血管性形成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 决定作用。 3. 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状态和功能,激素及细胞因子和酶亦起重要作用。 4. 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外界环境污染(如二恶英,Dioxin)有一定影响。 不同类型内异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1. 腹膜型内异症:经血逆流种植。 2. 卵巢型内异症:种植学说及卵巢间皮化生。 3. 阴道直肠隔内异症:苗勒氏管残迹化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发生在30-40岁的女性身上,在少女身上少见,以痛经、非经期腹痛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并且这种痛经、腹痛还是渐进性加强,是一年痛过一年的。除了痛经、腹痛外,还有的患者会出现性/交痛、盆腔疼痛合并有盆腔包块者、甚至是性/交。患者多是因为痛经或者是性/交就诊而被确诊,部分患者在做盆腔检查时,可以在双侧宫骶韧带、子宫直肠或后穹窿触痛结节。同时可有子宫后位、活动度差或妇检囊性不活动的包块出现。 中医里面并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病名,但是根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病症,多是属于中医里面的“痛经”、“蒹葭”、“月经不调”、“性/交”等病者。而出现上述的病症,多是“淤血阻滞胞宫,导致冲任失调,而淤积日久,又能影响到脏腑、气血功能,继而又出现气滞血瘀,渐渐成蒹葭的病理改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减轻、消除疼痛;减灭和消除病灶;调经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为主要的治疗目的。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淤血阻滞胞宫、冲任失调”,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患者可以服妇炎丸治疗。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候,依据“不同则痛”的原则,采用活血化瘀药缓解、消除患者疼痛的不适症状,疏通瘀滞的脉络。 另外,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上,不仅仅是用到活血化瘀,针对患者体内的湿邪之气还应用到“清热解毒除湿”,对于部分患者出现的尿频、尿刺痛、尿急等症状,还可以运用到利尿通淋排毒;通过“活血化瘀”为主,“清热解毒除湿”“利尿通淋排毒”为辅,最后辅以穿山甲的引进作用,直达病灶,彻底治愈子宫内膜异位症。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要做到:月经期间减少剧烈运动,经期严禁性/生活,经后还有少量血色白带慎于房事。另外,少做手术,如人工流产手术、宫颈手术、剖腹产手术等等,避免子宫内膜种植于手术创面,或是出现在手术的刀口上。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分享|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点击数:4137 次字体:小大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宫腔被粘膜覆盖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 EMT以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为主要表现,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15%,占痛经妇女的40%~60%。在不孕患者中,30%~40%合并EMT,在EMT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40%~60%。 该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多见。绝经后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EMT 是激素依赖性疾病。 EMT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浸润和种植生长能力。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以侵犯卵巢和宫底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子宫直肠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EMT之称。 一、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异位子宫内膜的来源,目前有多种学说。 1.种植学说妇女在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倒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盆腔其他部位,并在该处继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EMT。但已证实90%以上的妇女可发生经血逆流,却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EMT。剖宫产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瘢痕EMT,占腹壁瘢痕EMT的90%左右,是种植学说的典型例证。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EMT可能就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反复经血逆流、炎症、机械性刺激、异位妊娠或长期持续的卵巢甾体激素刺激下,易发生化生而成为异位症的子宫内膜。 4.免疫学说免疫异常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粘附、增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表现为免疫监视、免疫杀伤功能减弱,粘附分子作用增强,协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移植。以巨噬细胞为主的多种免疫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存活和增殖。EMT 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明显变化,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降低。病变越严重者,NK细胞活性降低亦越明显。雌激素水平越高,NK 细胞活性则越低。血清及腹水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均增高,还出现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卵巢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因此,个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对异位内膜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本病的发生起关键作用。 5.在位内膜决定论中国学者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揭示了在位子宫内膜在EMT 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位内膜的组织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特质,与EM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黏附-侵袭-血管形成”过程,所谓的“三A程序”,可以解释EMT的病理过程,又可以表达临床所见的不同病变。 二、病理 EMT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靠近卵巢的盆腔腹膜及盆腔器官的表面。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腹膜EMT、卵巢EMT、子宫腺肌病等。 1.腹膜EMT 腹膜和脏器浆膜面的病灶呈多种形态。无色素沉着型为早期细微的病变,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呈斑点状或小泡状突起,单个或数个呈簇,有红色火焰样病灶,白色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第3期161~16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 一、发病机制 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即“在位内膜决定论”;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等。 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等与内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中有内异症患者的妇女发生内异症的风险升高7~10倍。 二、临床病理类型 1、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指 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性病变)。 2、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ovarianendometriosis)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大小和粘连情况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囊肿直径多<2 cm,囊壁多有粘连、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Ⅱ型:又分为A、B、C 3种。 ⅡA:卵巢表面小的内异症种植病灶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 ⅡB:卵巢囊肿壁有轻度浸润,层次较清楚,手术较易剥离; ⅡC:囊肿有明显浸润或多房,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离。 3、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病灶浸 润深度≥5 mm,包括位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阴道直肠隔、直肠或者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以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 4、其他部位的内异症:其他部位的内异症(other endometriosis)包括瘢痕内异症(腹壁切口 及会阴切口)以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内异症,如肺、胸膜等部位的内异症。 三、临床表现 1、内异症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盆腔疼痛,70%~80%的患者有 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肛门坠痛等。痛经常是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有达那唑(Danazol),内美通或孕三烯酮(Gestrinone,三烯高诺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s ,GnRH-a),孕激素类药物及口服避孕药物等。本期专家观点特邀钟绍涛,为您详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帮助您早日战胜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达那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内美通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GnRH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孕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雌激素 查找专家免费咨询直接通话预约加号咨询正规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专家(共380位): 如果您也有疾病问题,在此描述病情向在线专家提问预约

正规大医院122位妇科专家的门诊加号: 吴鸣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208位立刻预约 华克勤 上海红房子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207位立刻预约 孙静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56位立刻预约 全部可预约专家(122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达那唑最新咨询 钟绍涛 职称:副主任医师 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科室:妇产科

达那唑为17-a-乙炔睾酮的衍生物,因此,有一定的雄激素作用。 达那唑可阻止垂体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从而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血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不利于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发育。 达那唑使用后,血雄激素水平上升,同时,因血浆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下降,使游离雄激素水平明显上升,也是其治疗异位症的重要机理之一。达那唑对子宫内膜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长期使用达那唑后,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甚至死亡。 研究还表明,达那唑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的产生,停药后利于妊娠。自月经期第1天~5天内开始服用,每次200mg,每天2次~3次,以闭经为准,可适当调整药量,最大用量每日800mg,连服半年。 常见副反应有体重增加、痤疮、性情急躁、潮热、食

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一.指南主要结构 1.内异症概述:定义、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 2.内异症的诊断: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3.预后评估:临床分期及内异症生育指数4.治疗:治疗总则、治疗方法(手术、药物)、不同情况的处理(疼痛、不孕、DIE、复发和未控、恶变、绝经后内异症、青少年内异症、盆腔外内异症、子宫腺肌病等)二.所谓指南“新内容”是指相比2007年诊疗规范,新指南中增加或细化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发病机制《2015版诊治指南》以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相关因素包括:●经血逆流种植理论●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的女性风险↑●在位内膜决定论●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干细胞理论【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中发病机制这一大项全部为新增内容。 2. 临床表现《2007版诊治规范》中主要包括:(1).疼痛;(2).不孕;(3).月经异常;(4).盆腔包块;(5).特殊部位内异症临床表现;《2015版诊治指南》中主要包括:(1).疼痛;(2).侵犯特殊器官的内异症症状;(3).不孕;(4).盆腔结节及包块;(5).其他表现;【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

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提示内异症特殊临床表现累及肾脏和输尿管时可有高血压的症状。●可疑膀胱或肠道EMS,术前应行膀胱镜或肠镜检查,除外器官本身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内异症临床典型症状为疼痛,特殊症状可有消化道表现、泌尿道表现、呼吸道表现、瘢痕部位表现。(侵犯特殊器官的EMS常伴有其他症状) 3. DIE诊断《2007年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描述主要包括:(1)症状:疼痛(痛经、CPP、性交痛等)、不孕;(2)妇科及辅助检查:影像学,血清CA125;(3)腹腔镜检查;《2015年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描述主要包括:(1)临床症状和体征;(2)影像学检查;(3)腹腔镜检查;(4)血清CA125;(5)膀胱镜或肠镜检查;【解读】2015年内异症指南增加DIE诊断内容与确诊依据,重点体现为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确诊等。●影像学检查:经阴道/直肠超声、CT 或MRI检查●血清CA125早期诊断意义不大,重度、明显炎症、囊肿破裂以及ADS时升高●确诊必要条件依靠病理诊断:病灶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伴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4. 预后评估《2015年诊治指南》增加内异症评估与预后评分●内异症生育指数(EFI)评分:预测EMS不孕Lap术后自然妊娠情况。EFI评分前提是男方精液正常、卵巢储备良好且不合并ADS。内异症ASRM分期评分表(分)●ASRM(美国生殖医学学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05-31T17:36:34.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刁月伟 [导读] 当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 刁月伟 (山东省龙口胜利油田海洋船舶中心龙口基地管理中心卫生院 265700)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29-02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病变最常发生在盆腔内的卵巢、宫骶韧带、子宫下部后壁浆膜面、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直肠隔,临床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表现 1.症状 (1)痛经(典型症状)继发性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的典型症状,且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以后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疼痛的程度与病灶并不一定成正比。病变严重者如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疼痛较轻,而散在的盆腔腹膜小结节病灶反可导致剧烈痛经。偶有周期性腹痛出现稍晚而与月经不同步者。少数晚期患者诉长期下腹痛,至经期更剧。 (2)月经失调 15%~30%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月经失调可能与卵巢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或同时合并有子宫腺肌病或子宫骨瘤有关。 (3)不孕不孕率高达40%,其原因:①黄体期功能不足: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和黄体细胞上的LH受体数量较正常妇女为少,以致黄体期黄体分泌不足而影响受孕。②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此病征为卵巢无排卵,但卵泡细胞出现黄素化,患者虽体温呈双相,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但无受孕可能。其诊断依据是在应有的排卵期后4~10日,腹腔镜检时,卵巢表面未见排卵孔;在LH高峰后2日,B型超声检查时卵泡仍继续生长;月经周期中,腹腔液量无增加,特别是腹腔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无突发性增高。③自身免疫反应: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抗子宫内膜抗体,可干扰早期受精卵的输送和着床,腹腔内巨噬细胞增多亦可吞噬精子和干扰卵细胞的分裂从而导致不孕。 (4)性交痛性交时由于宫颈受到碰撞及子宫的收缩和向上提升,可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且以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更为明显。 (5)其他特殊症状①身体任何部位有病灶,均可在病灶部位出现周期性疼痛及块物增大。②巧克力囊肿破裂可出现急性腹痛。③肠道内异症:经期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便血。④泌尿道内异症: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 2.体征除巨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在腹部扪及囊块和囊肿破裂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外,一般腹部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典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盆腔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多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扪及触痛性结节,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到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偏实不活动包块,往往有轻压痛。若病变累及直肠阴道隔,可在阴道后穹隆部扪及甚至可看到隆起的紫蓝色斑点、小结节或包块。 辅助诊断方法 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和不孕史,盆腔检查时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即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临床上尚需借助下列辅助检查,特别是腹腔镜检查和活组织病检方能最后确诊和确定期别。 1.B型超声检查可确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偶能发现盆腔检查时示能扪及的包块。B超显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壁较厚,且粗糙不平,与周围脏器特别是与子宫粘连较紧。囊肿内容物呈囊性、混合性或实性,但以囊性最多见。由于囊肿的回声图像并无特异性,故不能单纯根据B超图像确诊。 2.CA125值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值可能升高,叶然卵巢癌患者的CA125值远较内膜异位症为高,但两者间的升高值有一定范围的重叠,故临床上无法单独利用此测定值将两者加以鉴别。CA125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内膜异位症病变活动情况,若药物或手术治疗有效时,CA125值下降,复发时又升高。 3.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对盆腔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不育或腹痛患者更是唯一手段,往往在腹腔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即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也只有在腹腔镜检或剖腹探查的直视下方可确定。 治疗 1.症状轻微者采用期待疗法。 (1)适应证盆腔病变不严重,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 (2)方法①每3~6个月随访一次。②有轻微疼痛者,可给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等药物对症治疗。③对希望生育的患者,促使其尽早受孕。 2.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先行药物治疗。 性激素治疗①单一孕激素或假孕疗法(避孕药或高效孕激素)。②丹那唑(17α-乙炔睾丸酮)—假绝经。③内美通(孕三烯酮-19去甲睾酮衍生物)。④GnRHa—药物卵巢切除。 3.有生育要求而病变较重者采用保守性手术。 4.年轻无需再生育者病变采用保留卵巢功能手术辅以激素治疗。 5.症状和病变均严重,无生育要求者而年龄较大者,采用根治性手术。 (1)考核指征:①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②局部病变加剧或生育功能仍未恢复者。③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直径≥5~6cm。④希望生育者。 (2)手术方式和范围可分为三种。①保守性手术—保留子宫、保留卵巢适于年轻有生育要求,采取病灶清除,复发率高40%。②半根治术—保留下卵巢,切除子宫及病灶。病变重、年轻无生育要求;复发率5%。③根治中—切除子宫、卵巢及病灶病变重、年龄大无生育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子宫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疾病的分期对不同期别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判断与比较疗效及估计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无一种完善的异症分期和分型系统来指导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尤其是其特征性的表现:疼痛和不孕。理想的临床分型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 人们一直试图对异症进行分期探讨,这一努力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目前我国多采用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提出的“修正子宫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该分期法于1985年最初提出,1997年再次修正。该分期法有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准确比较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些不足,理想的临床分期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理想的EMs分型分期方法应该能够全面描述患者的病变围和浸润深度,反映其疼痛和不孕相关的病史,能够对其治疗方案、手术围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对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生殖结局以及疾病转归具有预测意义。 一、分期系统的历史回顾和分类 异症很早就有基于解剖基础的分类描述,而且分类系统多样。各种分类系统参考的标准主要是:组织学类型,解剖学分布,组织病理学和疼痛程度,临床、解剖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累积的器官组织,体检及手术发现等。随着对疾病性质认识的深入,很多系统都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有些系统已经不再用于临床,但是研究者的经验、智慧和失败的教训对后来新系统的设计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和尊重。 迄今为止,学者们提出了数十种分期方案,大致以年代为序,基本上反映了人们对EMs 认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22T15:52:49.4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0期作者:杨秋花 [导读]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可能与经血逆流、淋巴转移等原因有关。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患者术后1年是否发生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年龄、临床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术后是否服用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内异症的临床分期及手术方法。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年龄、临床病理类型、术后是否服用米非司酮、临床分期、手术方法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病灶大小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临床病理类型、术后是否服用米非司酮、临床分期及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术后服用米非司酮以减少手术后复发的可能。 【关键词】子宫内膜;复发;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可能与经血逆流、淋巴转移等原因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大多具有周期性胀痛表现,体检时甚至可以摸到增大的触痛结节。目前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复发。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患者术后1年是否发生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患者术后1年是否发生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复发组平均年龄(28.6±1 2.5)岁,共有20例;未复发组平均年龄(39.1±1 3.7)岁,共有50例。 1.2 入选标准(1)首次接受腹腔手术。(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3)年龄大于18周岁 1.3 排除标准:(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恶性心律失常、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3)以往有腹部手术史。 1.4 研究方法收集所有研究对象(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孕龄、婚育史、月经史、生育史等。(2)现病史、既往史、遗传史、家族史等。(3)子宫内膜内异症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灶大小。 1.4.1子宫内膜内异症的临床分期参考1997年美国生育协会制定的分期标准[1]:I期(微型)1~5分;Ⅱ期(轻型)6~15分;Ⅲ期(中型)16~40分;Ⅳ期(重型)>40分。 1.4.2 手术病理类型参考1971年美国生殖学会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类型分型:卵巢型、腹膜型、深部结节型及混合型[2]。 1.5 评价方法对比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年龄、临床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术后是否服用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内异症的临床分期及手术方法。 1.6 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P<0.01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资料对比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年龄、临床病理类型、术后是否服用米非司酮、临床分期、手术方法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病灶大小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疾病。我国腹壁内异症最多见于剖宫产手术,原因主要是剖宫产时,子宫内膜碎片污染切口[3]。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年龄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有关,复发组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有学者指出子宫内膜的临床病

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段华教授深度解读《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新内容和新观点(一) 2015-11-09中国妇产科在线中国妇产科在线 cogonline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企业和广大患者,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编者按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临床作为一个常见、多发的疾病来讲,对于女性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可以用“猖盛”不衰,危害不减这样的术语来形容它。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我们对此症认识的不断的统一,也使我们对它的诊治逐渐趋于规范,前一版指南是2007年制定的,对于我们现在来讲可以说是年代已久,在这几年当中随着基础医学的研究和临床技术的进展,有很多新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内容不断的丰富完善我们以往的指南。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前提背景之下呢,由郎景和郎院士牵头带领大家制订了2015版指南。 段华教授 专家简介

1.内异症概述:定义、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 2.内异症的诊断: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3.预后评估:临床分期及内异症生育指数 4.治疗:治疗总则、治疗方法(手术、药物)、不同情况的处理(疼痛、不孕、DIE、复发和未控、恶变、绝经后内异症、青少年内异症、盆腔外内异症、子宫腺肌病等) 二.所谓指南“新内容”是指相比2007年诊疗规范,新指南中增加或细化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发病机制 《2015版诊治指南》以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相关因素包括: ●经血逆流种植理论 ●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 ●免疫炎症反应 ●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 ●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的女性风险↑ ●在位内膜决定论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尤昭玲教授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心得(精)

尤昭玲教授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心得 [ 09-04-21 13:12:00 ] 作者:杨硕,尤昭 玲编辑:studa20 【摘要】笔者通过随师临证,总结了尤昭玲教授对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诊疗心得:导师认为内膜异位症病因复杂,以血瘀为要,与心肝相关;以周期性痛、坠、胀、疲、忧、恐为临证特点;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采用经前、经行、经后期三阶段之周期疗法,自创临床验方疗效显著。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疏肝宁心;周期疗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中医学古文献中无此病名记载,但据内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常归属在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不孕等病之中。尤昭玲教授对妇科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颇有心得,认为内异症乃“离经之血聚于胞宫”,当属中医“血瘕”范畴,诚如《证治准绳》所云:“血瘕之聚,……腰痛不可俯仰,……小腹里急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此病令人无子。”导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了一套独特的治疗规律,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临证,深受启悟。现总结如下。 1 病因复杂,血瘀为要,心肝相关 内异症为西医病名,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的周期性出血及周围组织的增生和纤维化。尤教授认为,异位的内膜的周期性出血即“体内出血”,中医称之为“离经之血”,此血及脱落之内膜不能排出体外或及时吸收化解,即成蓄血或瘀血。瘀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绝大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存在。或经期、产后或盆腔手术后,调摄不当、劳累伤脾耗气、气虚推动无力、血运缓慢涩滞,而成瘀血;或脾虚不摄,冲任不固、血不循经,久而成瘀;或邪气乘虚而入,凝滞气血;或房事不节,余血未尽,与邪相搏成瘀;或肝气怫逆,血气不和。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瘀血,一旦凝于胞宫、留于胞脉,均可导致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而成痛经,日久形成癥瘕;瘀血阻滞冲任,冲任不能相资,或瘀阻胞脉,两精不能结合而致不孕。《丹溪心法》云:“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临行时腰腹疼痛,乃是郁滞,有瘀血。”《傅青主女科》曰:“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证治准绳》曰:“妇人癥瘕,并属血病……宿血停凝,结位痞块。”《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冲任也……或因突血积于胞中,新血不能成孕。”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滞血瘀”、“气行则血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观察过程中以气滞血瘀之证型最多见。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肝、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女子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而女性在生理上又经常处于“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的状态,容易出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什么药最好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什么药最好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什么药最好?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现在常见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不治疗的话会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发生,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远远的避开它,那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什么药最好呢? 炔诺酮片 用于月经不调、子宫功能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单方或与雌激素合用能抑制排卵,作避孕药。 散结镇痛胶囊(康缘) 软坚散结,化瘀定痛。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痰瘀互结兼气滞证)所致的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盆腔包块。 孕三烯酮胶囊 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用作探亲避孕或事后避孕药;对于早期妊娠,如与前列腺素合用,可提高引产成功率。 散结镇痛胶囊 软坚散结,化瘀定痛。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痰瘀互结兼气滞证)所致的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盆腔包块、不孕等。 桂枝茯苓胶囊 活血,化瘀,消滞。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痛经,闭经,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泌尿外科,乳腺外科,妇产科。 抗雌激素药物 三苯氧胺是抗雌激素药物,是继孕酮、丹那唑之后供选择治疗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米非司酮(RU486 息隐)

米非司酮具有抑制排卵、诱发黄体溶解、抗增殖作用,在临床上较广泛使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闭经,腹痛缓解,病灶缩小。停药后3~6周月经恢复正常。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什么药最好?以上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药物。子宫内膜异位症食疗中,酒类温阳通脉,行气散寒可适当饮用,发挥散瘀缓痛之功。芥茉、茴香、花椒、胡椒等性温的食物也可食用。玫瑰花理气解忧,和血散瘀,红糖煮生姜,益气缓中,散寒活血,也可做日常食用。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e11265869.html,/ztinfo/54628.html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疾病的分期对不同期别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判断与比较疗效及估计预后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目前尚无一种完善的内异症分期和分型系统来指导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尤其是其特征性的表现:疼痛和不孕。理想的临床分型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 人们一直试图对内异症进行分期探讨,这一努力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目前我国多采用 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 AFS)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 (r-AFS) ”。该分期法于1985年最初提出,1997年再次修正。该分期法有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准确比较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些不足,理想的临床分期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理想的EMs分型分期方法应该能够全面描述患者的病变范围和= 浸润深度,反映其疼痛和不孕相关的病史,能够对其治疗方案、手术范围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对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生殖结局以及疾病转归具有预测意义。 、分期系统的历史回顾和分类 内异症很早就有基于解剖基础的分类描述,而且分类系统多样。各种分类系统参考的标 准主要是:组织学类型,解剖学分布,组织病理学和疼痛程度,临床、解剖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累积的器官组织,体检及手术发现等。随着对疾病性质认识的深入,很多系统都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有些系统已经不再用于临床,但是研究者的经验、智慧和失败的教训对后来新系统的设计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和尊重。 迄今为止,学者们提出了数十种分期方案,大致以年代为序,基本上反映了人们对EMs 认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 1.以卵巢出血性囊肿(即巧克力囊肿)及其产生的粘连为基础1921年由Sampson提出, 将EMs 分为卵泡、黄体、基质和内膜期。它实际上是一种分型,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分期。但其是EMs现代化研究的开端。

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彻底治愈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彻底治愈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彻底治愈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冉可以通过多种的治疗手段得到恢复,但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不可以随便进行,在治疗时,一定要谨慎小心,需要对多方面都引起注意,因为有很多的患者是因为掉以轻心才导致无法治愈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彻底治愈吗?治疗方法主要分手术和药物两大类,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轻重和有没有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能否治愈应因人而异。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治疗方法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一、手术治疗: 最早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至今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治疗主要适合于病情较重或疼痛严重而药物治疗无效者; (一)保守性手术:仅切除内膜异位病灶,保留卵巢和子宫。适用于年轻、想保存生育机能者,术后大约50%-60%能怀孕。但疼痛复发率较高; (二)半根治性手术:切除异位病灶的同时切除子宫,至少要保留部分卵巢。适用于已生育、年龄在35岁以上、疼痛顽固或同时伴有子宫病变者,半根治性手术可根治痛经,术后异位症复发的机会很少。 (三)根治性手术:切除双侧附件及子宫,可根治子宫内膜异位症,适用于更年期妇女;近年来,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开腹手术能做的手术腹腔镜手术均能完成。此外,腹腔镜手术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术后盆腔粘连少等优点。 术后症状缓解率及妊娠率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药物治疗: 适用于病情较轻、卵巢巧克力囊肿不大者。疗程一般为6-9个月。若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疗程可缩短为3-6个月。 (一)丹那唑,副反应虽较多见,但大多数不重,无需停药。偶尔有肝功过高者,宜及时停药并给于保肝治疗; (二)内美通,副反应轻,而且用药方便; (三)孕激素类药物,妇康片、妇宁片、安宫黄体酮等,适用于经济负担较重,不能服用丹那唑或内美通者,但促生育的作用较小,用药期间亦应定期检查肝功;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讲课教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 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有达那唑 (Danazol),内美通或孕三烯酮(Gestrinone,三烯高诺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s ,GnRH-a),孕激素类药物及口服避孕药物等。本期专家观点特邀钟绍涛,为您详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帮助您早日战胜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达那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内美通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GnRH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孕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雌激素 查找专家免费咨询直接通话预约加号咨询正规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专家(共380位):

如果您也有疾病问题,在此描述病情向在线专家提问预约正规大医院122位妇科专家的门诊加号: 吴鸣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208位立刻预约 华克勤 上海红房子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207位立刻预约 孙静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56位立刻预约 全部可预约专家(122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达那唑最新咨询 钟绍涛 职称:副主任医师 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科室:妇产科

达那唑为17-a-乙炔睾酮的衍生物,因此,有一定的雄激素作用。 达那唑可阻止垂体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从而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血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不利于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发育。 达那唑使用后,血雄激素水平上升,同时,因血浆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下降,使游离雄激素水平明显上升,也是其治疗异位症的重要机理之一。达那唑对子宫内膜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长期使用达那唑后,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甚至死亡。 研究还表明,达那唑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的产生,停药后利于妊娠。自月经期第1天~5天内开始服用,每次200mg,每天2次~3次,以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草案) Guidelin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Draft) 郎景和 -、定义: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侵润 、反复出血,或者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等。 、内异症的临床病理类型: 1. 腹膜型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 PEM ) 2. 卵巢型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 OEM ) 3. 阴道直肠隔型或者阴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Recto-Vaginal Endometriosis, RVEM 4. 其它型或其它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Other Endometriosis, OtEM):I (肠道)类, U(泌尿道)类、L (肺)类、S (瘢痕)类一A (腹壁)& P(会阴)类腹膜型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病变)。又根据侵润的程度分为表浅型及深部侵润型,后者表现子宫直肠窝的封闭。 卵巢型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又根据囊肿的大小以及囊壁的粘连以及侵润程度分成I 型,II 型。I 型囊肿多小于3cm, 囊壁多有粘连,手术不易剥离;II 型囊肿又分为ABCE 种。IIA,卵巢囊壁无明显侵润但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IIB 囊壁有侵润,手术仍较易剥离;IIC 囊肿明显侵润或多房,手术不易剥离。 阴道直肠隔型或者阴道直肠隔内异症:病灶位于阴道直肠之间,在腹腔下阴道直肠窝无粘连或仅有轻度变形。腹腔镜对其诊断意义有限。三合诊检查更明显。 其它部位的内异症: 包括肠道、泌尿道、肺以及瘢痕内异症(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以及其它少见的内异症。、内异症的发病机制 1. 尚未完全明了,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及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为主导理论。 2. 子宫内膜在宫腔外需经粘附、侵袭、血管性形成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 特质起决定作用。 3. 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状态和功能,激素及细胞因子和酶亦起重要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作者潘凌亚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老年杂志》特约审稿专家。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6~1997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修临床妇科肿瘤学。 潘教授长期从事妇产科及妇科肿瘤的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治疗妇产科,特别是妇科肿瘤疾病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手术技巧。致力于妇科肿瘤、卵巢癌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和北京协和医院重点基金。有数十篇文章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先后指导1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妇科的良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发生率约为33%~45%。常见的临床主诉是盆腔疼痛和不孕。疼痛表现有痛经、下腹痛及性交痛;30%~5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孕。这一高比例的临床发生率已使内异症作为一个较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而受到关注。据统计,美国仅用于内异症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在1992年就已达5亿7千9百万美元。 有关内异症的治疗理念,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较大的理论上的误区,即药物治疗可以使内异症的病灶退缩、变性,以至最终消失。然而,临床研究观察到,现有的药物治疗可改善异位的内膜病灶,表现为美国生育学会(RAFS)评分下降,

病灶部分或暂时性的消退,但不能完全吸收或愈合。异位的内膜与治疗前一样,始终都具有代谢活性的再生长潜能。只要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旺盛,疾病复发就是可能的。 内异症的药物治疗 因内异症最根本的生物学特性是雌激素依赖,目前治疗内异症的药物均通过拮抗雌激素作用、抑制雌激素合成或释放等不同的环节而发挥作用,所以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孕激素、睾酮类衍生物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孕激素是治疗内异症的经典药物。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孕激素拮抗雌激素、治疗内异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下列机制完成——抗血管形成、抗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对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降调节,以及增加细胞的凋亡。常用的药物为甲羟孕酮MPA,剂量一般为30~50mg/d口服,连用3~6个月。该药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突破性出血,体重增加等,发生率约为10%。 睾酮类衍生物主要是在卵巢的水平通过抑制雌激素生成,耗竭雌激素受体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达那唑danazol,剂量600mg /d口服;孕三烯酮gestrinone,剂量2.5mg,每周2次口服,连用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潮热、皮肤痤疮、体重增加等;发生率约为30%~60%。 GnRH-a通过在下丘脑-垂体水平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进而抑制卵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