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土的本构模型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土的本构模型对比

一、概述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离不开岩土本构关系,本构关系广义的讲是自然界中某种作用与该作用的效应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岩土工程中本构关系即岩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描述岩土本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本构方程。岩土工程问题数值分析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本构模型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岩土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实验手段确定各类岩土的屈服条件,以及选用合理的试验参数,再引用塑性力学基本理论,从而建立起岩土本构模型,本构模型还需要通过试验与现场测试的验证,这样才算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本构模型。而一个合理的本构模型应该具备理论上的严格性、参数上的易确定性和计算机实现的可能性。

以下选取上课时讲到过的本构模型进行对比。

二、几种本构模型(不讨论尹嘉诚同学的弹性本构模型)

1.拉德-邓肯模型(刘琪)

拉德与邓肯根据对砂土的真三轴试验结果,提出的一种适用于砂类土的弹塑性模

型。该模型把土视为加工硬化材料,服从不相关联流动法则,硬化规律采用弹塑性

功硬化规律,模型中规定的屈服函数由试验资料拟合得到。拉德-邓肯模型主要是反

映了剪切屈服。后来拉德又增加了一个体积屈服面,形成了双屈服面模型。1988

年拉德又将它的双屈服面,组合成一个全封闭的光滑屈服面,又回复到单屈服面模

型。

2.清华模型(丁羽)

清华模型是以黄文熙教授为首的清华大学研究组提出来的。其主要特点在于不是首

先假设屈服面函数和塑性势函数,而是根据试验确定的各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应变增

量的方向,然后按照相适应流动规则确定其屈服面,再从试验结果确定其硬化参数。

因而是假设最少的弹塑性模型。

3.后勤工程学院模型(殷金龙)

郑颖人及其学生提出。基于广义塑性理论,采用分量塑性势面与分量屈服面;适用

于应变硬化土体的静力计算,既可用于压缩型土体,也可用于压缩剪胀型土体,但

不考虑应力主轴旋转;屈服条件通过室内土工试验获得。

4.南京水科所弹塑性模型(叶进龙)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沈珠江等提出的双屈服曲面弹塑性模型适用于软粘土,并服从

广义塑性力学理论。在国内已应用几十年,获得较好使用效果。

5.剑桥模型(姚文杰)

英国剑桥大学Roscoe和他的同事在正常固结粘土和超因结粘土试样的排水和不排

水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发展了Rendulic提出的饱和粘土有效应力和孔隙比成唯一关

系的概念,提出完全状态边界面的思想。他们假定土体是加工硬化材料,服从相关

联流动规则,根据能量方程,建立剑桥模型。剑桥模型又称为临界状态模型。这个

模型从理论上阐明了土体弹塑性变形特性,标志着土的本构理论发展新阶段的开

始。

模型(王明)

6.K W

科斯拉与吴用砂土作了静力与动力三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个帽子模型。

他们建议破坏条件采用特洛克建议的广义米塞斯破坏条件。

三、对比

ε的关系曲线,

v

可以求得在破坏状态,即

ε曲线。

v

得相当于某一ε

四、总结

在这六个模型中,拉德-邓肯模型、剑桥模型、南京水科所弹塑性模型、后勤工程学院模型,K-W模型和清华模型都是弹塑性静力模型。

任何模型都有它的适用性,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拉德-邓肯模型能较好的考虑剪切屈服,并考虑了应力洛徳角的影响。但是该模型需要9个计算参数,而且没有充分考虑体积变形,难以考虑单纯静水压力作用下的屈服特性。还有这种模型即使采用非关联流动规则,也会产生过大的剪胀现象,而且不能考虑体缩。

又如剑桥模型,它的局限性有:(1)受制于经典塑性位势理论,采用德鲁克公设和相关联流动法则,在很多情况下与岩土工程实际状态不符。(2)因为屈服面只是塑性体积应变的等值面,只采用塑性体积应变做硬化参数因而没有充分考虑剪切应变,因此不适用于超强固结黏土和密实砂,在工程应用上范围受限。(3)没有考虑天然土的结构性。(4)采用各向同性硬化,不能描述循环切赫在条件下的土体滞回特性与应力诱导的各向异性。(5)没有考虑中主应力。(6)未能考虑粘性土引起的与实践相关的应力应变关系。

其他的模型,如本文讨论的南京水科所弹塑性模型、后勤工程学院模型,K-W模型和清华模型也都有它的适用性,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在选用本构模型时,应采用相适应的本构模型进行计算。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找出一个数学模型来全面的、正确的表达土的这种特性,是难于想象的。因此,做一定程度的简化是必要的。在选择或建立模型时,下列几条原则是可供参考的:

1.任何一个模型,只有通过实践的验证,也就是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才能确定

它的可靠性。例如,模型是通过对某种实验的试验结果推出来的,可以进行其它种试验来验证它的可靠性,也可以通过对某项工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来进行验证。

2.模型应该尽量简化,最有用的模型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简单模型。举例来说,

如果应用布辛尼斯克解答和形变模量估算出来的地基沉降量的精度,能满足当地工程的需要,就无需用弹塑性模型来求更精确的解答。

3.复杂的工程问题,应该采用不同的模型来进行反复的比较。

4.模型应该有针对性,不同的土和不同的工程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最合适的模

型。

5.可以把经过实验验证的、但比较复杂的弹塑性模型当作衡量标准,在与其计算结

果相比较的基础上,去创建便于应用的简化模型,或去鉴定旧的简化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从以上的表中不同本构模型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弹塑性模型只是在对塑性变形要做的三个假设(1)破坏准则和屈服准则。(2)硬化规律。(3)流动法则三个假设的不同而已。

经过这次学习,我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对岩土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几个基本的本构模型有了最基本的了解。而本构模型正是岩土工程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于我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有不少帮助。知识的海洋没有穷尽,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不少知识没有完全理解透彻,有待进一步学习。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姚文杰11212397

2012-4-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