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应修“三达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官应修“三达德”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备的素养。所谓才可渐充,德需善积,领导干部如何常修为政之德?不妨“拔冗”静思,神交古人,从传承和发挥儒家“三达德”思想精髓中汲取营养,《论语.子罕》中讲到君子的“三达德”即“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只有苦修“智”“仁”“勇”三达德,才能逐步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精神境界。

为官当重“仁”之义。“仁”是儒家思想道德范畴的核心价值理念,蕴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虽过往千年,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煯煯生辉。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契合这一传统价值理念的最具体的表现。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时时增强民本意识,“仁”字当头,不断彰显执政人格魅力,方能凝聚人心,成就事业。如何不忧?首先,需存大爱之心。古语云:“博爱之谓仁”。可见“泛爱众”是仁之精髓。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人民,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亲情相依,因此,共产党人的大爱便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殷鉴不远,榜样在前。当邓小平发出肺腑之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当焦裕禄经常出入贫苦农民的家门,把自已当成农民的儿子;当孔繁森寒冬腊月里用自已的体温为藏族老妈妈焐脚;当郑培民与湘西永顺县一孤寡老人结下不解之缘;当王瑛为风餐露宿的农民工开办了五角钱一晚的“背二哥”宾馆……这些无一不是大爱的重书之笔。领导干部只有

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将大爱赋之以真情,流露于细节。其次,需存大予之志。予即给予、奉献也。“洁己奉公,官守之常节”,奉献精神历来被视为居官从政应具备的美德。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献应是题中之大义,是否具有奉献精神,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觉悟高低,党性强弱,与群众感情深厚与否的重要标尺。大无大有的周总理一生只知道给予,给完转身就走的奉献精神堪称典范,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一批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因无私奉献而被历史所大书。再次,需存大量之度。“有容,德乃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是一种胸襟、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也是必备的素质。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领导干部要善于“跳出细节看大节,跳出此时看彼时”,为人处世虚怀若谷,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在把握原则的前提下,善容他人之短、善容他人之错、善容他人之异,只有“腹中天地宽”才能“常有渡人船”。

为官当有“智”之明。古人云:“智,烛也”。儒家所谓的“智”,就是一个“明”字。明智之德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烛,只有在它的照耀下,人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理智的态度辨是非,明利害,既自知,又知人。对领导干部来讲,“智”即执政之资、执政之略、执政之能。“神闲气定,智谋深沉”是领导干部执政“不惑”的最佳境界,如何“不惑”?首先,当勤学以增智。“非学无以广才”,学习对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应成为一个终身的命题。所谓“学愈博而见愈远”,没有知识之“厚

积”,何来决策之“薄发”。领导干部要善于“拔冗脱俗”、“仰事俯蓄”,做到多点秉烛夜读,少搞觥筹交错;多读万卷古今,少赴灯红酒绿;多点调查研究,少些心浮气燥;“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增强决策的针对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当近思以明智。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思想的深度往往决定了行动的力度和跨度。所以,开阔的视野、缜密的思维是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先决条件。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思考的典范,敢于“离经判道”,突破“惯例”、超越“本本”;勇于打开脑门,使自已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善于“信马由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实情的前提下,时时擦亮思想的火花,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再者,当善立以践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领导干部要善立行,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在行中立,在立中行,做到有主见而不沉溺于主观;重条件而不缚于困难;奋发努力而不发蛮力;刚毅果敢而不刚愎自用;随大众而不流世俗;常知足而又常知不足;事在人为,人可为亦可不为;在思想与现实间连线,于使命和可能中发力。

为官当提“勇”之气。儒家所提倡的“勇”即“德义之勇”、“君子之勇”。《新书.道术》上说:“持节不恐谓之勇”,就是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须坚守道义不动摇,坚持真理不退步。古往今来,中华

民族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行为“勇”做了诠释,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的“视死如归”等都不失荡气回肠的“勇”之华章。同样,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更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必备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制胜的一大法宝。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以“不惧”之“勇气”,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首先,当有敢闯之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领导干部要勇于直面发展道路上的新情况新挑战,把顶上乌纱帽看小点,把党的事业看重点,树立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信心和勇气,在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打通体制梗阻,冲破老式条框,以拓新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破解难题,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决不能因为私心杂念,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坐失良机。其次,当有敢干之魄。干是检验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标准,“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领导干部要敢为人先,志存高远,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全部精力投到抓落实上,敢于面对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敢于攻坚克难,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善于营造允许试、允许错、允许改、允许闯,鼓励探索、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着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超常规的观念、超常规的思想、超常规的服务、超常规的政策,推动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再者,当有敢当之勇。敢做敢当,是领导执政人格魅力的体现。面对工作推进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领导干部要心能担之,身能扛之。心能担之就是心要坚,视要远,善于跳出各种误解和非议的困扰,心无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