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3-08-16T16:29:08.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曾家燕[导读] 总之,失眠证治疗除了药物方面的作用外,还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6]。

曾家燕(平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广西桂林 542400)

【摘要】不寐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本文就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调护的认识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不寐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388-02 不寐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不寐发病率已成为医学热点问题,现从中医角度浅识如下。

一病因病机

1.1病因

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不寐常见病因有:(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脾胃受损,酿生痰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不得安寐。《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寢不安。燕东等[2]认为嗜食辛辣,化热生火,致胃热炽盛,火性上炎,上扰心神,致使心中懊憹而夜卧不宁。(2)情志失常。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脏俯功能失常而发生不寐。《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眠。”燕氏等[3]认为情志因素是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恼怒、喜极、思虑、悲忧、惊恐5种因素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长久,就会导致情绪失调,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而致不寐。(3)劳逸失调。劳倦或思虑太过伤脾,过逸少动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景岳全书·不寐》:“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张氏[4]认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阴亏于内,阳浮于外,阴阳失交,使阳不入阴,心神不安,导致失眠。(4)久病或年迈体虚。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或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1.2病机

不寐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是阳盛不得入阴,二则阴虚不能纳阳。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统血;肾藏精,心有血养及心肾以交,则神志安宁。《类证治裁·不寐》:“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黄滔[5]从“六经、六气、五脏的关系入手,认为三者之间是通过神机相协调,依据“气立”而相互感知,其基础是阴阳,人体自身阴阳与宇宙运行不一致时,就可造成阳不能入阴,或阴能不纳阳,形成不寐。

二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应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见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实证多为邪热扰心,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2.1心脾两虚主症: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四肢乏力、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治则补养心脾,养血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心血不足重者加熟地、阿胶;不寐较重,彻夜不眠者加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或生龙骨、琥珀;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厚朴、茯苓。

2.2心肾不交主症: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头晕耳呜,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主方:天王补心丹加减。心烦不寐,梦遗失精合用交泰丸;彻夜不眠加生龙骨、磁石、朱砂。

2.3痰热扰心主症:心烦不寐,脘痞胸闷,恶心嗳气,伴口苦,头晕头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主方:黄连温胆汤加减。嗳腐吞酸,腹胀痛加山楂、神曲;素体脾虚、腹胀、大便不爽加山药、白术。

2.4肝火扰心主症: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呜,口干口苦,便结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胸闷胁胀加郁金、佛手、香附;头痛欲裂,躁怒加黄连、勾藤、天麻。

以上各证型辨证治疗时,对于严重不寐,甚至彻夜不眠者,适当加用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朱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镇心、养心安神之品。对于长期顽固性不寐,依据古训“顽疾多瘀血”的观点,可加用红花、桃仁、赤芍、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之品。

三预防调护

不寐为心神病变,预防调护重点在于:1精神调摄。《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精神舒畅,顺其自然,方能安好入眠。2睡眠卫生。首先规律作息,适当体力劳动、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其次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定时就寝,睡前忌浓茶、咖啡、刺激性食物,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保持睡眠环境安宁等。去除一切影响睡眠的不利外在因素。总之,失眠证治疗除了药物方面的作用外,还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7-260

[2]燕东,邹昌杰,刘慧敏.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J].河北中医,201 1,(12):1874

[3]燕燕,郑洪新,李睿.情志“致”不寐与情志“治”不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9):58-59

[4]张兰霞,王逸群.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865

[5]黄滔.从阴阳消长析“五脏皆有不寐与从肝论治”[J].中医文献杂志,2009,27(6):34-35

[6]尹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失眠症6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0):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