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授课教师:志光中学张亚红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权。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并探索出保护隐私的有效方法。
提高学生尊重隐私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隐私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树立隐私意识,尊重和维护隐私
难点: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信件,问:
“我能拆这封信吗?”(不能,通信是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属于个人隐私)
“那我强行拆了,你的心情如何”(不尊重隐私,侵犯个人隐私权)
“面对自己的信件被拆,你怎么办呢?”(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当我们的隐私被披露,我们感受到被冒犯,不被尊重,我们也知道这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
更可喜的是我们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时尚。
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达,使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到底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对别人的隐私我们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五课第二框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板书标题)
讲授新课: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材料1 父母拆看子女信件(教材P51)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的事情,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更有甚者,在广州一些家庭中流行一种专门管理青少年使用电脑及上网的监控软件“电子家长”。
通过这套软件,不但可以过滤不健康的网站,家长还可看到孩子的上网记录、聊天记录等。
我们想一想:
(1)父母们为什么这么做?子女是父母生、父母养的,管教子女是父母的责任。
在法律上,父母是子女的监护人,有抚育子女的义务。
(2)父母们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偷看日记或者安装电子家长都是不合法的。
尽管被偷看被监视人是个未成年人,但自其出生时起即具有独立的人格,他的个人隐私权也受保护。
父母的做法虽然动机是好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教师小结:监护人对子女有监护权是没错,但监护更有保护、教育、引导的责任。
监
护包括了保护未成年子女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不容他人侵犯,其中当然包括隐私权。
当家长的监护权和我们的隐私权发生冲突时,
(3)如何避免这类事情发生?
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千万不要激化矛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信问题一定会解决。
教师小结:父母之所以这么做,受传统文化中“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类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子女没有隐私权,这种想法是缺乏隐私意识的表现。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都有自己不想为他人所知的隐私,这样才能自由的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体会做人的尊严。
1、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板书)
我们要破除陈旧观念的影响,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接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秘密。
收起那颗八卦的心,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教师过渡引导:维护了我们家庭生活中的隐私权,下面我们来看看学校生活中我们的隐私权保护问题。
材料2:友谊与隐私(教材P52)
荣荣和肖肖是很要好的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她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了荣荣的日记内容。
荣荣对朋友的不守信用很是气愤。
设问: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肖肖的行为是侵犯荣荣隐私权的行为,也是没有责任和信誉的表现。
既违反了道德又违反了法律。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言。
教师小结:亲人、朋友之间分享一些秘密是基于彼此的信任,所以应当为对方保守秘密。
同时,荣荣让肖肖看自己的日记,并不意味着肖肖就有权披露日记内容,荣荣的日记仍然属于他的隐私。
肖肖擅自公开荣荣的隐私是一种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保证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
只有责任和信誉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板书)
教师小结: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维护隐私上,我们提得最多的一些词是“尊重、信誉、责任”。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道德素质要求,要求社会成员强化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隐私意识。
总之,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尊重隐私有助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3、保护公民隐私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板书)
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高度,但最低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如何使用法律武器?我们依法可以提出哪些诉求?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板书)
1、侵害隐私权表现(板书)
我们先了解一下那些行为是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身边看到听到的侵犯隐私的案例
材料3:教材P52判断上述行为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
学生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是保护银行客户的账户安全的行为,防止由于办理存款业务的客户之间由于排队距离而造成客户银行密码被盗取等事件发生,保护客户储蓄秘密。
进入他人房间先敲门,这是尊重他人生活不受干扰的表现,这样可以告知他人有人来访,而且非常符合非经他人允许不干扰他人私人空间的要求。
网站出售客户信息是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网站负有保护客户信息的责任
厕所安装监视器对他人隐私进行监视和公开,不尊重隐私,侵犯隐私权。
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是合法行为,虽然犯罪嫌疑人的隐私也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但他的隐私涉及公共利益、群体利益就不能成为隐私了。
公安机关处于侦查需要,经过法定程序进行监听是法律允许的的行为。
教师根据教材第53页的内容讲解,并指导学生划书: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
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秘密,
道听途说传播他人隐私、
非法利用他人个人信息等
强调指出侵犯他人隐私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指出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辨析:
教室、银行和超市安装监视器,你怎么看?
在教室安装监视器很难说对学生构成侵权。
因为教室属于公共场合,不属于私人空间,在公共场所安装监视器不侵犯个人的隐私权。
考场监视器只是监考的一种形式,有其合理性。
当然教室安装监视器也有弊端,比如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不信任,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无安全感,有压力等。
在教室安装监视器要慎重,对监控系统中的信息部的擅自公开,披露,否则将构成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银行、超市、机场、车站,十字路口等公共场所安装监控,是为了公民自身的安全和公共利益,是合理合法。
2、如何保护隐私权(板书)
材料4 小旺和小松的案例分析(教材P53)(属于道听途说传播他人隐私)
设问1 小松之所以委屈、痛苦的原因是小旺将小松曾患肝炎的秘密告诉了同学们。
小旺的理由没有道理。
小松的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
害他人隐私权的义务,即未经他人同意不得传播、扩散其隐私。
小旺在班上传播小松隐私的行为尽管不是出于故意,是过失,但仍然是侵害小松隐私权的行为。
设问 2 如果我是老师,应当支持小松的请求。
因为小松患病休学一事,给小松精神上上造成很大的刺激,身心受到伤害,所以应当承担其行为造成的责任,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
当隐私被侵犯时,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板书)
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其它方法。
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板书)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秘密。
(板书)
向别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对象。
(板书)
上网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掌握网上安全知识。
(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连接”
3、保护隐私≠自我封闭
小月的父母近来总是吵着要离婚,弄的小月无心学习,成绩下降。
好友小芹及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想弄清小月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帮助她,可小月认为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能把情况告诉好友及老师。
尽管小月很想找个人倾诉并希望得到帮助。
设问:保护隐私是不是等于自我封闭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在遇到困难,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随堂演练:学生练习册当堂演练或留作作业,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反馈。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围绕隐私权我们分别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来学习。
从道德层面看,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我们要知道尊重他人隐私,不仅要树立隐私意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而且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从法律层面看,我们要知道侵害隐私权的具体行为表现,明确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法律后果和责任,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增强保护个人隐私意识并不等于自我,应该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有一正确的态度并掌握正确维护隐私权的方法,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板书: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1、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保护公民隐私权有助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1、侵害隐私权的表现(学会判断)
2、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程序)
协商起诉提出诉求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做法)
4、保护隐私≠自我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