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生态学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火生态学习题

————————————————————————————————作者:————————————————————————————————日期:

一、名词解释。

1、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达到一定的面积,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地起火。

2、计划烧除(营林用火):是指按照预定方案有计划地在指定地点或地段上,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某种经营目的而对森林可燃物进行的火烧。因多用于营林的目的,所以又称营林用火。营林用火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安全用火并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一种森林经营的措施和手段。

3、森林防火(forest fireprevention):森林防火是指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和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一系列的行政和群众性的工作和措施。这个工作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森林火灾的预防,二是森林火灾的扑救。

4、森林防火学(Thescience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研究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原理),系统阐述森林防火、灭火、用火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是进行森林防火工作的依据和专业基础。

5、绿色防火:指利用绿色植物(主要包括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进等措施来减少林内可燃物的积累,改变火环境,增强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同时能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这种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各种经营措施,使其能够减少林火发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的防火途径即谓“绿色防火”。

6、“绿色防火工程”(Biological Fire-prevention):又叫“生物防火工程”、“营林防火工程”。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上的差异,结合林业生产措施;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种,营造防火林带等措施,减少林内易燃可燃物的积累,调节林分组成和结构,改变火环境,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增强林分的抗火性和阻火能力,减少林火的发生和阻隔或抑制林火的蔓延。

7、防火树种:是高含水率、低燃烧性、较强抗火性的树种,如北方的水曲柳、落叶松;南方的木荷、火力楠等。

8、黑色防火工程:黑色防火又叫以火防火,是指人们为了减少可燃物的积累、降低森林燃烧性等,而进行的计划烧除。因为火烧后的地段呈黑色,且具有防火功能,故形象地称为黑色防火。

9、现代森林防火: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作为前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揭示林火行为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系统。

10、森林燃烧环(Forest BurningCycle):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内,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相同,火行为基本相似的可燃复合体,是林火管理(森林防火)的基本单位。

11、可燃物负荷量(fuel loading):是指单位面积上可燃物的绝干重量,单位是kg/m2、t/ha。

有效可燃物负荷量:特定天气条件下,可望燃烧的可燃物的重量。

潜在可燃物负荷量:最强烈的烈火中可能烧掉的可燃物的重量。

总可燃物负荷量:即从矿物土壤层以上,所有可以燃烧的有机质总量,亦称潜在可燃物负荷量。

12、熄灭含水率(moistureof extinction):是指在一定热源作用下可燃物能够维持有焰燃烧的最大含水率。

13、可燃物发热量(热值):是指在绝干状态下单位重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是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有卡/克、千卡/千克、kJ/kg、J/g。

14、森林燃烧性(Forest Combustibility):是指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森林被引燃着火的难易程度以及着火后所表现出的燃烧状态(火种类)和燃烧速度(火强度)的综合。

15、可燃物类型:是指具有明显的代表植物种、可燃物种类、形状、大小、组成以及其它一些对林火蔓延和控制难易有影响的特征相似或相同的同质复合体。简言之,可燃物类型是占据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燃烧性的可燃物复合体。

16、火源(fire cause):凡是来自于森林外界,能够为林火发生提供最低能源的现象和行为的热源,我们统称为火源。

17、火环境:是指除可燃物和火源外的其他影响火发生、蔓延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主要指火灾气候、火险天气、地形与土壤、林内小气候等。

18、森林防火期:是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而规定的实施森林防火措施、禁止野外用火的期限。

19、森林防火戒严期:在森林防火期内,根据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出现的规律而划定的杜绝一切野外用火的期限,称森林防火戒严期。

20、火险天气(fire weather):森林中的细小枯死可燃物是引火物,其含水量(FFMC)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当FFMC低于MOE时的天气条件,我们称火险天气。

21、火行为:是指森林可燃物被点燃后,火在蔓延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和特征。

22、火强度(Fire Intensity):一般是指火线强度(fireline intensity),是指单位火线长度,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单位是Btu/ft.s-1、kw/m等。

23、火烈度:是指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程度。

24、飞火(spotting, spotfire):飞火是由上升气流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到空中后飘撒到其它地区的一种火源。强大的对流柱是形成飞火的必要条件。

25、地表火:亦称地面火,沿地表蔓延,火焰高度在树冠以下,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和露出地面的树根。

26、林火预报(Forest Fire Prediction):是根据天气条件、可燃物状况、火源条件、地形等的变化规律,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及森林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预报的技术措施。27、林火监测(Forest fire detection):是借助一定的设施、仪器,及时发现火情,准确探测起火地点、火的大小、动向的措施。

28、综合森林防火: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根据森林的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因素,进行综合森林防火规划,实施多种森林防火措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减少森林损失,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29、森林防火规划:借鉴世界各国对林火的对策,拟定森林防火规划原则、方法和步骤;确定规划的内容,为森林防火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它是林业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第一步骤。

30、林火发生率:单位面积上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的次数。

31、化学灭火:是使用化学灭火药剂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直接灭火或阻滞林火蔓延发展的扑救森林火灾的措施。

32、人工降雨灭火:在森林火灾发生后,在有降雨云层的条件下,用空中飞机、高炮、气球或地面火箭等,在云层中施洒催化剂,形成降水,降低森林燃烧性和直接灭火,的一种灭火措施。

33、火生态学(Fire Ecology):是研究火与环境、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4、热值:(发热量)在绝对干状态下单位质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5、林火定位:使用火灾定位仪和瞭望台全景照片(单台定位)或交叉法(多台定位)

36、防火林带:是由防火树种和植物构成的具有防火功能的林带。

二、填空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