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首页 末页
3.词类活用
课 文 理 解
一、 作者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和其弟
苏辙合称为“三苏”。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二、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
记承天寺夜游
1.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作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月色皎洁、澄清、透明的特点,给人如临其境 的感觉。
首页
末页
课 文 理 解 五、 重点解析
记承天寺夜游
2. 读罢此文,你感受到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 备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
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
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 清澈透明,水藻、荇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 松柏的影子。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五、 综合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
1.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把作者喜悦兴奋 之情状跃然纸上。 B.作者描写的“积水”“藻”“荇”,其实是写皎 洁的月光。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上有相同的意味。 D.文中的“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可看出作者与张怀民情谊深厚。
优 化 训 练 四、 内容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3. 结尾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说说为什么作 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 心境?
“闲人”指清闲的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表面上是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却为 自己的行动而自豪;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 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所 以此时作者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二者意味不同。)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五、 综合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除本文外,他还 写过月亮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本文是一篇写景文章,因为篇幅不长,因此省略 了记叙的要素。 C.结尾一句既有赏月的欣喜愉悦,也暗含遭贬谪的 落寞孤寂心情,更表现出一种自我排解的达观。 D.本文写景很有特色,看似写水,实则写月光,虚 实结合,耐人寻味。
寺寻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怀民亦[
也]未寝(qǐn)[睡、卧],相与[一起]步[散步]于[在]
中庭[院子里]。庭下[庭院中]如[好像]积水空明[澄净明
亮的样子],水中藻(zǎo)、荇(xìng)[水藻和荇草]交
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竹柏影也。
首页 末页
文 本 对 译
记承天寺夜游
【解读:先叙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散步的原因
;再描写月景,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空 灵、皎洁、明净的月色。】
首页 末页
文 本 对 译
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不过]少[缺少] 闲人[清闲的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译文: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二、 文言词汇
记承天寺夜游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D ) 是( A.欣然起行/起于鲁 B.月色入户/便舍船,从口入 C.解衣欲睡/从民欲也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就)[A(起来/动身);B(照进/进去 );C(将要/愿望)]
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解读:议论。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一方面委婉 地反映了作者宦途失意的苦闷;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随遇而 安的自适豁达之情。】
首页
末页
基 础 知 识
1.一词多义
寻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寻病终 但 (2)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 2.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但 古义:想到 古义:只是 今义:思念 今义:但是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寻找) (不久) (只)
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首页
末页
课 文 理 解
三、结构图解
记承天寺夜游
首页
末页
课 文 理 解
记承天寺夜游
四、 写作特色 1. 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2. 比喻传神。
3.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4. 虚实结合。
首页
末页
课 文 理 解 五、 重点解析
记承天寺夜游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鼓 声 如 雷 霆/ 进 则 死 敌 /退 则 死 法/ 当 恁 么 时 也 不 妨 熟 歇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பைடு நூலகம்心境?
作者领悟到要随遇而安,把握当下的道理,表现了作 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 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 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 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 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 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 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 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 ,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 一下。
记承天寺夜游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 中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荇 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的影 子。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三、 重点句子翻译 5.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A ) A.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尝趋百里外 B.思欲就亭止息/蒙乃始就学 C.虽兵阵相接/虽有千里之能 D.意谓是如何得到/予谓菊
(曾经)[B(靠近/从事);C(即使/虽然);D(心 想/认为)]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记叙的要素都具备了。)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五、 综合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通过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 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 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痛苦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 叙事、写景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 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 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 内容,凝练含蓄。
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 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凉之感;赏 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 赏此美景,表现出作者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慨 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而自己安闲自 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记承天寺夜游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二、 文言词汇
记承天寺夜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D ) 是( A.水中藻、荇交横/困于心,横于虑 B.庭下如积水空明/皆若空游无所依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A(纵横/梗塞);B(清澈/在空中) ;C(寻找/不久)]
(作者不沉溺于被贬的失意中,而是自己寻求解脱,没有痛苦 。)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六、 中考模拟训练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散步 ) (1)相与步与中庭( 原来 (2)盖竹柏影也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记承天寺夜游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哪夜无月亮,什么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 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三、 重点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恰好看到)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 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 张怀民。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三、 重点句子翻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将要) ( )睡,月 色入(照进) ( )户( (门)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起行( (走动
)。念(思考,想到) ( )无与为乐者( (交谈取乐的人) ),遂 ( (于是,就是)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也) ( )未寝 ( (睡、卧) ),相与( (一起) )步( (散步) )于( (在) )中庭( (院 子里) )。庭下( (庭院中) )如( (好像) )积水空明( (澄净明亮 的样子) ),水中藻、荇(水藻和荇草) ( )交横( (交错纵横) )
,盖(原来是) ( )竹柏影也。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不过) ( )少
( (缺少) )闲人( (清闲的人) )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 )。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二、 文言词汇
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 A.念无与为乐者(念:思念) B.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念:想到,考虑到)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四、 内容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写出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高度地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表现景物什么特点(分析其语言、表达效 果)?
“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比 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 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 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首页 末页
(只是夜游的片段,且无所闻,也没有刻意歌颂友情。)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七、 课外类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 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 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 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 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 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 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首页 末页
优 化 训 练
记承天寺夜游
3.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以月色为线索贯穿全文,先是因月色入户而出 行,接着趁着月色寻张怀民,然后一起共赏月色,最 后因月色很有感触。 B.“庭下如积水空明”虽是一种错觉,却以巧妙的比 喻传神地描绘出奇幻的月夜景象。 C.全文记述一次夜游的全过程,记述了所见所闻和所 感,既歌颂了患难之中的真挚友情,又抒发了赏月的 欣喜,还道出了“境由心生”的哲理。 D.全文委婉地表达出虽遭贬谪,但仍然乐观、旷达, 虽并不得意却能自我排遣的复杂情感。
第一部分 中考课内文言文
九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九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人于静处曾开悟 心若安时便得闲
文本对译
课文理解
基础知识
优化训练
首页
末页
文 本 对 译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将要]睡,月色 入[照进]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起行[走动]。念[思
考]无与为乐者[交谈取乐的人],遂[于是,就是]至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