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与挑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挑战
■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留英博士。
1994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至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起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主要兼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英国加迪夫大学名誉副校长。
高考招生制度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和很多家庭的利益,而且涉及到了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制度的更新、教育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相关教育技术的应用,非常复杂。
它是一个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深层次变革,说它牵一发动全身并不为过。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现在可以这么讲,想上大学的孩子们只要不挑大学,不挑专业,上大学已经很容易了。
从1998年到2013年的15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显着。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增长6倍多,普通高校数量增长一倍多,专任教师数增长了两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3年底达到%,高考录取率达到76%。
可以这么讲,想上大学的孩子们只要不挑大学,不挑专业,上大学已经很容易了。
基础教育发展也非常快。
到去年,我国基础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亿6千万,高等教育是3000多万,加起来我国在学的学生超过3个亿。
基础教育学校包括幼儿园在内,已经超过了40万所。
校均学生规模,高校增加了2倍,超过1万人,生师比也比过去增长了一倍。
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已经达到4%,总额超过了万亿人民币。
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得到协调发展。
层次类型结构,如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层次,以及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我国教育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现实是,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短缺,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太少,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根本途径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大学。
而办一所好的大学,除了经费充足,改善硬件条件和软件管理水平之外,还要有优良的教师队伍、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而这些要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过程。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199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只有87万人,2014年达到727万人,2015年预计达到750万人。
毕业生人数增长这么快,但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步增长。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教育界矛盾下移,质量和公平问题更加突显。
比如大家非常关注的,社会上存在的办班热、辅导热、择校风、条子生、高考移民、考试舞弊等种种现象,大家很有意见,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加以制止,到现在还是屡禁不止。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包括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招生和就业体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
任重道远。
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深层次变革,说它牵一发动全身并不为过。
我国统一招生制度于1952年建立,文“文革”中一度中断,“文革”后又重新恢复。
高考招生制度为众多学子提供继续深造机会,拓展了人才资源流动通道。
统一入学考试不仅最大程度维护了教育公平,也为后来陆续实施的一系列国家考试提供了借鉴。
但近年来也广遭社会诟
病,改革呼声非常强烈。
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因一是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不能够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过去我们处于精英化教育阶段,上大学机会很少。
必须从考生中选拔一批尖子学生入学深造。
现在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分层分类趋势非常明显。
考试招生方式能否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人才选拔需求本科和高职高专层次要不要实行统一试卷都是高考面临的问题。
在选拔人才方面,现在偏重考察程式化知识,而对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种种素质则很难考察。
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依据,使一些具有特殊禀赋、学科特长,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难以获得升学机会。
还有,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免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加快普及。
必然要求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类评价制度有相应变革。
这就涉及到教材改革问题。
现在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竞争压力过大,身体素质下滑,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二是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遭遇到挑战。
比如高考加分问题,尤其是所谓奖励性加分,近乎失控,严重的悖离了教育公平原则。
高校自主招生、体育艺术类的特殊招生,舞弊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点招现象也还依然存在,冲击了社会公信力。
比如异地高考问题。
一线城市非户籍人口现在急剧澎涨,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城市,前些年很多孩子还小,现在已经到了高考阶段。
比如弱势群体入学问题。
现在省际之间高考录取率、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比较大。
全国高考录取率76%,是平均数,实际上低于76%的还有不少省市,只达70%左右,甚至更低。
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子女入学机会偏低。
尤其是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矛盾更加突出。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一是高等教育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体制改革深化,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不同利益诉求体现了不同的价
值取向。
教育改革措施往往体现为要兼顾和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
各种诉求的目标差异很大,难以形成改革共识,加大了改革难度。
2014年全国有28个省市实施了异地高考,报名人数达5万多,这种状况大家仍不满意。
有的地方如北京,只能报考高职高专,大家意见就更大。
二是高考招生制度被赋予更多功能。
除了选拔人才以外,已经成为社会流动的阶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很多孩子为了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参加高考。
尤其是农村考生,高考是跨越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通道。
这已经不是高考招生制度承载的功能,而要通过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办好每所大学才能够逐步解决。
这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已经是两个不同范畴。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走向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普遍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要有利于优化高校的人才标准和评价方式,科学选拔人才是首要功能。
二要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要有利于保障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内容,就是要坚持高考招生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
这次改革不是颠复,而是完善。
要围绕改革目标进行统筹设计。
一是招生计划配置改革。
现存主要问题是区域和地区差异比较大,省际之间的高等教育矛盾和毛入学率、高考入取率、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比较大。
二是弱势群体上大学机会还不均等。
我们必须改进高考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形成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长效机制,。
一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
今年开始,就要把招生计划增量更多向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倾斜,多投计划,缩小省际高考录取率之间的差异。
二要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这已经被有关方面确定。
部属大学要调节属地招生计划,进行定向招生,单独划线。
二是入学考试制度改革。
现在入学考试主要弊端是考生的选择机会比较少,往往是一考定终身。
考试内容
过于强调统一性,很难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培养目标的需求。
文理分科考试不利于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还导致了高中学生分科,高中生偏科。
非户籍学生不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公平性受到影响。
入学考试改革内容有哪些一是改革入学考试方式。
首先是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学生要实行分类入学考试,两张卷子。
部分有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试行注册入学。
外语科目考试可以尝试一年两考,试点是在上海和浙江,今年起已经实施。
二要改革入学考试内容。
以国家基础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标准为依据,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考察。
要探索文理不分科办法,扭转基础教育过度强调应试和学生偏科现象。
三要改革高考命题方式,这涉及到命题专家队伍建设,对考试规律的研究,试题库的建设等。
四是招生录取机制改革。
主要问题是录取新生将高考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而且分批次录取,标准单一,高校自主权小,人为地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也会误导了学生和家长正确选择。
事实上有些所谓二本、三本学校,部分专业水平是非常高的。
有些专业不亚于我们的“985”、“211”大学。
再有,在招生录取中设计了名目繁多的加分政策,严重影响了高校录取公平。
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的走向包括:一要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改变投档录取模式,强化高校质量建设的主体地位,提高改善学校声誉,吸引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生源。
二要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包括招生对象、考核内容、考试方式和时间。
从今年开始,90所大学的自主招生不再搞联考,学校单独组织自主测试,时间放在高考后,高考成绩出来之前的半个月左右。
三要建立和完善考生综合评价机制。
将来就是统考考语文、数学,文理不分科;外语一年两考,把最好的成绩加到高考成绩当中,形成语数外三门成绩。
除此之外,高中学生可以自选三门课程,按一定等级加权赋分,纳入到高
考成绩中。
还要把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重要参考。
四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多元录取机制,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
包括自主录取、注册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种录取方式,都可以进行探索。
从改革趋势看,我国高考实现的是学生和大学之间的双向选择,政府起监控和协调作用。
至于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有的大学出了营私舞弊现象、教育腐败现象,那就去治理这种现象。
这样学校可以取消或者暂停自主招生资格。
有的在自主招生内容测试方面出问题,那就解决测试问题。
但是改革目标不能动摇,该坚持的改革必须坚定地继续下去。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路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到考生前途和众多家庭利益,涉及教育观念变革、教育制度更新、教育利益格局调整,以及相关教育技术应用。
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广泛参与,是一项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深层次变革,说它牵一发动全身并不为过。
在改革中会遇到各种阻力,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社会责难,就会影响改革的进程。
我们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否则就会搞乱高考招生制度。
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大治理力度,规范考试招生秩序,坚持打击各种舞弊行为。
包括清理和规范各种加分政策,让广大考生在相同起点上公平竞争。
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加分。
大幅度减少奖励性加分,保留的也要有一个合理分值。
要加大对高校招生工作的管理和监管,尤其要规范艺术和体育类专业招生,完善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避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因为民意丧失而流产。
二要加强统筹协调,实施配套改革。
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要协同,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要协同,教育系统内部和教育系统外部要协同。
每个高校要反思和审视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人才选拔的标准和方式,完善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
将来高校可以从自身人才培养
目标出发,提出三门、或两门、或一门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到底怎么选是指定科目还是不指定科目指定几门需要认真研究。
要抓住机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将来是按专业录取入学还是按学科类录取入学,怎样探索宽口径、多样化入学培养机制,都需要积极探索。
中小学校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去年高一学生入校,浙江、上海就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涉及到高中学业水平科目的选择。
试点省份将来考生可以从10几门高中课程选择3门学科考试成绩纳入到高考成绩。
现在高中学校的校长、教师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大学。
现在高中阶段课改,新一轮已经启动了,后面跟着的课标就出来了。
各个科目教材的编写在紧锣密鼓进行。
这跟出版界关系很大。
学生评价制度如何改革,教师的指导能力、发现学生特长或潜质的能力如何提升,将来的孩子要选择三门高中学业水平科目谁来选。
都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也要进行改革。
如果试点成功的话,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现在高中的文科和理科班要不要分了如果还分,那教学和课程又如何安排如果不分了,教学组织又如何设计学生在高中选择余地大了,中国的CAP课程如何设计,如何实施这都涉及到教材教辅问题。
这样一来,中小学,特别是高中的分层教学、分组式教学,学生实行的选课选科制度以及“走班”教学,都势在必行,非改不可。
这也都涉及到教材教辅资料编写和出版问题。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必然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涉及到师资队伍的建设,涉及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改革。
所以说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到了关键时刻。
出版界对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出版业规模来说,教育类的图书、教辅资料和中小学学生的书籍出版,占到整个图书出版
的三分之二。
希望出版界的人士高度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加强同教育界的联系,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
基于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出版带来新的挑战。
希望教育界和出版界加强联系,共同努力,用出版成果促进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改革。
教材教辅出版趋势应该是小批量、多样化、多介质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线上教育会有长足发展;而线上教育要做好,必须和线下教育相结合。
上述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然对出版业提出严峻挑战,必然带动教材教辅出版的变革。
2014年初,国家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启动,有关方面已经递交了正式的高中课程改革计划,成立了专家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
前者主要职能是宏观研究和指导,后者则具体涉及到十几门课程的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修定。
目前各个科目的标准、大纲和教材编写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这跟出版界关系很大。
因为计划未批,现在谈具体细节为时尚早,但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特别是结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来看,我个人认为将来教材和教辅资料出版的趋势很可能就是小批量、多样化、多种介质,以满足公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学校教育改革的需求。
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线上教育会有长足发展;而线上教育要做好,必须和线下教育相结合。
我们不要把教育和教学两个概念混淆起来。
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知识的传授、传播和内化的过程。
现在我们所谓的线上教育主要指的还是教学,让学生学好课程。
而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除了学好课程,还需要文化的熏陶、传统的熏陶、校风学风的熏陶,还需要社会发展性的养成以及人际
关系的养成,这些问题目前还只有通过在校园教育才能够解决。
所以,我们与其担忧线上教育的发展会对多少传统学校构成威胁,还不如现在就把思考重点放在如何使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相互融合。
我认为这方面也同样会给出版界带来相当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