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林英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林英妮
发表时间:2019-09-12T11:35:08.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林英妮
[导读] 摘要:现如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水污染处理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18071
摘要:现如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水污染处理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务必有效处理水资源污染问题,采用大型水生植物处理方法完善水污染治理方面的问题,引导水生植物在区域水体中实现自净,提高水污染的处理效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方法,重点探讨了水生植物在污染治理过程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大型水生植物;污染;治理;应用措施
引言
大型水生植物能够在一定工作环境下实现自净的功能,而此类功能对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优化等技术的应用有着积极地作用。由此可见,将大型水生植物应用至水污染治理过程,能够降低水资源富养化的发生几率。同时,在污染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需将生态、绿色的发展意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采用绿色设计理念进行优化,起到稳固生态的效用。
1 水生植物处理水污染的大体方向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科学协调区域内水体资源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植物的净化处理方向主体可以分为沉水、漂浮以及挺水类植物处理原则,且每类植物的净水方向也有着一定差异。同时,水污染处理过程中,主要就是借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改善水资源的功能,确保水资源能通过能量转化操作实现污染净化[1]。此外,人工处理模式就是将各类自然资源进行分类综合,根据生态功能特点和生态组织特点实现污染调节的作用。特别是该处理形式能够通过引导水生物和污染共存于同一环境,并结合一定生态转化规律实现范围污染自净的效果。此外,水生物应用过程有较好的控制和设计机制,可大量降低水体中的污染,还可通过相应控制、处理效果,提高自然控制的目标价值。总之,控制过程就是将水生物与污染进行协调规划,借助合理协调形式促使水生植物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污染物。
2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1 吸收污染物质
水体污染治理对维护生态的稳定性有积极地作用,主要是水体中的富养化物质会加剧水体污染情况,进而导致河流、湖泊的水体中含有过量K+、N3-以及P4-物质,这些物质会加剧水体中毒素滋生。由此,需使用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富养化污染物进行吸收,改善水体环境和水体功能。具体可以有效吸收以下两类产物。首先,水生植物能在一定循环机制中引导氮离子、磷离子以相应循环机制科学、合理的吸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能够随着水草、藻类物质的生长而消散。例如在水草类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其生长需要较多有机物,而富养化水体中则含有生物必须的有机物,能够促使水体中的蛋白质被植物所作用,发生一定形式的同化反应。同时,此类物质的生长需求较低,且存活率较高,对当地环境的实际需求相对较小,有利于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损害。例如某些水生植物能通过吸收作用储存有机物,且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优于藻类物质,包括沉水植物(轮藻、苦草、金鱼草)。其吸收机理就是借助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使水生植物中的氮、磷等产物得到有效吸收,有利于促使水体的富养化无机物实现合理利用[2]。其次,某些水体中还含有较多重金属物质,如Hg、Pb、Gr等离子物质,需通过降尘等方法,引导金属物质能够在一定工作机理中促使水体中的金属离子予以消除。在此过程中,水生植物能够通过生长作用实现离子吸附的目的。如诸多水生植物对某一类金属物质具有吸附性作用,通过在一定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下进行吸收与调和,排除了水体中的重金属物质。
2.2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微生物对水体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因为微生物能够在硝化作用抑或是反硝化的作用中实现科学、合理的降解。通过引导水体中的有机物与生物本身进行氧化,有利于控制生物本身的耗氧量。在此过程中,某些生物能够在根系作用的引导中实现呼吸作用,合理排出根茎部位的多余氧气。同时,有机物分解过程中,水生植物能够调节自身茎系部位的需氧量,并在控制过程中实现降解,确保所有微生物都能在一定的处理机制中实现水体分解和水体优化,促使水体中营养物质实现代谢,从而在相应控制管理中实现附着和降解。最后,通过将所有微生物的需氧量和代谢量进行控制,并通过一定的降尘作用实现组织代谢,促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得到清除。
2.3 理化作用
理化作用主要借助了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合理排除水体污染,并结合应自然环境需求对当地水体中的污染情况进行设计排除,提升了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将各类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同时对当地水体环境和水体功能进行分析,确保修复技术能够在有效应用机制中提高生物之间的活性需求,有利于提高理化处理的科学性。同时,在生物修复控制过程中,需采用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提高水体之间的亲和力。
3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实践应用方法
3.1 水质净化处理
将水质净化技术融入于污染处理过程中,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确保所有污染物得到沉降。由此,工作人员需将水生植物应用于设计当中,并根据不同水体属性选择不同的养殖生物,如稻虾、稻鱼、稻蛙,这些动物都能以水体中的富养化物质为主要摄入能源,且动物的粪便也为植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通过在水体中调节生态族群,同时利用相应处理实现水体净化和水体清洁,有利于构建一个处理与循环的的协调机制[3]。
3.2 构建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种以改善水体环境和水体资源为目标的处理办法,主要是该方法能够在相应控制机制中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由此,需注意优化人工湿地的构造方式,结合绿色、发展的理念进行实践,确保生态防护系统能够在水生植物的管制要求中实现控制。同时,人工湿地设计中还需结合当地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生态、绿色、环保的特色模式,并结合低成本的构造理念完善水污染控制内容,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借助科学技术理念对所有生物修复技术进行调控,同时采用绿色、经济、环保的发展理念对水生植物进行养护设计,确保所有修复技术具备较好的控制效果。在此过程中,需将污染水体转入相应处理设备当中,通过指向型的循环机制进行生物修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