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工程学院
《中外高等教育比较》论文
学院名称: 化工学院
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化工123班
姓名: 黄梓坤
学号: 12402010312
短号: 599673
中外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教育,是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自古以来,教育就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何为教育?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之广阔,并非用语言所能述尽。因此,这里主要谈谈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最初可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高等教育。也可以说,中国是高等教育的创始者之一。然而,历史总是缤纷而多彩的。由于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与西方近代所建立的新式的高等教育体制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而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融合了西方思潮的中国新式高等教育也与此前传统的高等教育有所不同。
中外高等教育形成发展的差异。中国历史悠久,曾经一度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高等教育的历史更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汉朝的太学。但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而且是受到西方高等教育影响的结果。在当时外力冲击和内力驱动的作用下,中国教育走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大力引进西方教育制度,移植西方大学的办学模式。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源于西方近代的“大学制度”。而外国高等教育起源于西方中世纪大学,其在诞生之时只是一个行会组织或学术团体,但历经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直至今日它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按照各自民族国家的需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和发展模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中世纪大学不断进行变革更新和改造的过程。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存在着明显的断层,高等教育的古代与近代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以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为标志,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仿佛突然改变了原有的行进方向,并且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伸展。
中外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差异。中国高等教育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考试,最后看的只是一纸分数,择高分而录取,不够录取分数线就意味着被现行教育体制所淘汰。所以,中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重视的是应付考试,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与中国把教育作为筛选工具不同,在国外,考试只是一个学习效果的检
验工具,要上大学,看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成绩。以美国高校为例,一般有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参加SAT考试,二是高中实行学分制,修够规定学分即可。三是中学考试的平均成绩要达到B。四是考大学要有推荐信五是学校个别面谈。外国高等教育重视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由于中外考试目的的不同和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使得各自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能力上大不相同:国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强于中国同龄学生,中国学生的考试分数和记忆能力远远高于外国学生。但是,也正因为考试分数决定了大学之路,中国学生一般只以考试为目的地死读书,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缺乏必要的课外活动与兴趣爱好,所以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都不如国外学生。就如杨福家教授所讲,今天中国的高考制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抹杀了许多青少年的兴趣与爱好。
中外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差异。外国的高等教育认为大学的主要职能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追求真理。教授应当从事研究,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方法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掌握方法,他们认为,“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或方法。”在这样的大学中,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入问,非常强调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在课上,采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丰富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使教学氛围轻松和愉快,还使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们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领略一番因领悟和探明自然界的事理而可能产生的那种兴奋之情和自我满足之感。”
这些与中国高等教育灌输型的方式完全不同。中国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讲述在课堂上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几乎无人在课堂上主动亮出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质疑。殊不知,这样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认清,教学中教师讲的少了,不等于学生学习的少了,因为学生需要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探究,在感受科学的同时学习科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上必须有所取舍,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正确观念上必须寻求平衡。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就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至今日,我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的高校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中国要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应该从宏观上:(1)转变宏观管理职能,建立政府和教育行政职能,并对教育事业进行宏观调控。(2)在宏观调控的约束下,充分发挥学校在办学上的主体功能,逐步建立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机制。(3)适应社会商品经济形式,有控制地把教育投入社会的竞争环境,发挥社会对学校的牵动作用,逐步建立教育市场机制。另外,从微观上:(1)大力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调整。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上来,以更平等的方式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改革考试方法,建立能力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而是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加以评价。(3)在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使毕业生更具有国际竞争能力。(4)加强实践性环节,摒弃中国学生“眼高手低”这一缺点。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下厂矿工作或多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