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谎言背后的真相

李慧茹

14123716

语言,是我们用来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我看来,人们在使用语言转述某件事情时,或多或少都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思想。无论是出于有意还是处于无心,人们在加入自己的思想时,就已经在事实之上蒙上了一层薄纱。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在许多人讲述同一件事情时,其表述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犹如盲人摸象,只能表达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所感知的情况,而无法完全将整体还原。电影《罗生门》就向人们呈现了这样一种情况:真相只有一个,但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将真相层层掩盖,最终使得整个案件过程扑朔迷离。

诚然,对于这部影片,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究竟是谁杀死了武士?是作恶多端的强盗?还是看似柔弱的妻子?抑或是武士不堪受辱而自杀呢?下面结合影片内容,具体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要做的是用不同人的话做一些相互的印证,还原一个大致的经过:首先,根据抢到多襄丸所述,他是在山里凑巧看到路过的武士夫妇,并对美貌的武士之妻真砂起了邪念,便一路尾随,伺机下手。这一部分在后面几人的叙述中大致得到了印证,即强盗主动发难,将武士绑了起来,并当着武士的面玷污了真砂。从他能够将武士抓住这个情况来看,双方实力应该得到对比,即是说,武士的实力要比强盗弱一些。尽管强盗回忆说,武士实力很强,竟能和他交手23次。但在后来两人的决斗中,武士依旧不敌强盗。这应该也是事实。无论双方是因为真砂的要求而决斗,还是如真砂所说,她晕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醒来后发现丈夫已死,总之事实上将刀送进武士胸膛的,都应该是强盗多襄丸。而将刀子拔出武士胸膛带走的人则是樵夫。

在不同的人叙述整个事件过程时,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减轻自己的罪过,美化自己的形象。尽管强盗承认是了自己刺死武士,却将自己美化成一个“为了心中的女神而拔刀”的痴情形象,并指责是真砂挑起了自己对武士的杀念。在强盗讲述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无论是在讲述还是在回忆的场景中,强盗都发出了数次狂妄而歇斯底里的大笑。而在其他人讲述中,这些笑声并没有被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应该能成为强盗在以笑声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的证据吧。因为他说了谎——所谓根本不想杀死武士的话都是假的,他的目的简单而粗暴,那就是不择手段夺走武士的妻子。即使没有真砂的挑拨,恐怕他也不会让武士活下来。

接下来是武士的妻子真砂。在三个男人口中,她都是挑拨强盗与自己的丈夫决斗的不贞的妻子。而在她自己口中,自己则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受害者。被强盗玷污,被丈夫厌弃,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陷入重重的绝望之中,看似是一个十分值得同情的弱女子,但仔细分析,她的谎言的成分或许是最多的。首先,事件经过与其他三人所述差异最大。其次,如果在玷污她后强盗直接离开了,那么杀害她丈夫的又是谁?是她在晕倒前用短刀刺死了自己的丈夫吗?个人认为应该不是的。因为如果这样,已然松绑的武士不可能不反抗。另外在她醒后看到自己丈夫的尸体,竟浑浑噩噩径直独自下山,这种反应实在是不符合常理。因此我认为,真砂所说的话中,编造的成分占了绝大多数,目的只是为了博取人们的同情,将人们的注意引导到自己悲惨的遭遇上去,将她看做一个一个可怜的弱女

子而非不贞的恶毒妻子。

作为死者的武士借灵媒之口,讲出的又是另一个版本的事件经过——面对妻子的背叛和强盗的侮辱,他不堪受辱,一怒之下拔刀自杀。对于妻子背叛的这一部分,武士所述与强盗所述大致吻合。但武士是否是自杀就值得推敲了。在灵媒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武士强烈的怨恨,但奇怪的是,这种怨恨似乎主要针对的是自己的妻子,而非抢夺自己妻子的强盗。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还是因为上文提到过的理由——每个人都在尽量美化自己的形象。武士以妻子的背叛来掩盖自己的懦弱与无能,认为自己的死主要是因为妻子的挑拨而非自己实力不济,无法在与强盗的战斗中取得胜利,保全自己和妻子。因此武士自杀的说法应该是不实的。

另外,武士最后的几句话透露了一个——“忽然太阳消失了,整个世界都沉寂了。我静静地躺在那里,有个人静静地朝我走来,静静地拔出了匕首。”这句话交代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沉寂”,应该指的是匕首被拔出前,武士已经死亡。二是凶器是那把装饰着珍珠的昂贵匕首。这就引出了最后一个发言的人,也是陈述者中唯一的目击者——樵夫。

当讲到“有人拔出匕首”时,樵夫立刻表示了反对,称武士是被长剑杀死的,并非匕首。那么匕首去哪了?如果没有人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匕首是被樵夫拿走的。他为了掩盖自己见财起意的贪欲,才狡辩说凶器是长剑。事实上,在当时混乱的情形下,知道凶器具体是什么的人,应该只有杀人者,死者和拿走凶器的人。樵夫显然不是前两者。所以在避雨人的追问下,樵夫承认了自己拿走匕首的事实。他起初不愿承认,应该是为了逃避自己从尸体上拔出凶器,顺手牵羊的恶行。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质上杀死武士的应该是强盗多襄丸,但导致武士之死的因素包括了真砂的背叛和武士自身的无能,至于樵夫,应该是个应受道德谴责的路人。

影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谜团,应该还有对人性的深层思考。正如片中所说“人们只想忘掉那些坏的东西,而去捏造好的东西,这很容易。”的确,人性如此。人们都在极力争取对自己有利的种种,为此不惜说谎,捏造事实,颠倒黑白,用各种各样的话语将事实掩盖。而这种人性的特质在以黑白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更加引人深思。在那样的充满战乱、饥荒、天灾的年代,人们为了保全自己而变得复杂,变得丑恶,而在今天,尽管温饱等基本问题都有了满足的条件,但人们依旧会为了争取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编造谎言。因此影片中所呈现的主题在今天依旧存在现实意义,那就是人们总会在在利己与诚实的选择之间面临困境,当我们在对他人的语言的真假做出一个判断时,就需要就绝对的客观。因为无论是听者还是说者,一旦在平实的语言中加入个人思想感情,就会使自己对事实的理解多多少少发生改变,在经过大脑加工和几次转述后,真实的情况就会变得模糊。正如《罗生门》中呈现的一样,不同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使真相深深隐入谎言的背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