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讲冬小麦苗期病虫草害防治

麦田主要病虫草害有:小麦病毒病、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叶枯病、小麦根腐病、麦蚜、玉米螟、棉铃虫、阔叶杂草等。在防治中应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冶"的植保技术方针,后病前防,标本兼治,有的放矢,以达经济、有效、安全之目的。

清洁田园。为预防小麦丛矮、黄矮、花叶等病毒蔓延危害,可于播种前对麦田内外的传病媒介昆虫飞虱、蚜虫等进行清理。以自然地片为单位,无论作物田、空闲地、道路还是沟渠两旁,首先清除杂草,之后每亩用40%辛敌乳油80--100克或5%吡虫啉20克普遍喷雾一次(注意瓜、果、菜及临近收获田块的作物安全),可起到减轻麦苗蚜虫危害的效果。

选用合理播种方式。选用麦菜套种、麦花生套种、麦田内种植油菜等间套方式,有利于害虫天敌发生,提高农田多种害虫天敌种类的连续发生度和周年循环发生程度,从而提高区域生态控害水平。

施肥保健。通过酉己方施肥,限用化肥,加大有机肥、生物肥用量等措施,在促进麦苗健壮、提高抗虫能力的同时,还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繁衍,抑制害菌发生。限用化肥,还能保证产品质量水平。在配方施肥基础上,每亩基施硫酸锌1.5公斤,能增加土壤养分,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根病。

药剂处理种子。药剂处理种子是预防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和苗期地下害虫的有效措施。利用内吸杀虫剂处理种子,还可防治苗蚜危害。目前用作种子处理的较好杀菌剂有3%敌萎丹,2.5%适乐时,杀虫剂有60%甲铵磷、40%甲基异柳磷、50%辛硫磷,尤其在小麦病虫混发区,可选用其中的一种杀菌剂和一种杀虫剂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可取得理想效果。

苗期田间防治。小麦出苗后,田间杂草随之出土,待杂草3--4叶期、

体小耐药性差时,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具有杀草效果好,对后茬影响小的优点。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75%巨星1克或10%苯磺隆10克,或5.8%麦喜乳油10毫升,对水4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对禾本科杂草发生较重的麦田,可混入6.9%骠马60--70毫升喷雾。

小麦苗期如发生苗蚜,可选用40%乐果等有机磷农药或5%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功夫、速灭杀丁等菊酯类农药2000--3000倍喷雾防治,确保小麦安全生长,但要注意环境污染及农产品药残问题。

第二讲防治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此病发生后蔓延速度快,一般一块地从植株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病区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发病后,植株在苗期根和地下茎变黑,表面腐烂;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减少,生长衰弱;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加重,植株矮化;抽穗灌浆期茎基部变黑腐烂现象愈发严重。由于根部和茎基腐烂,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粒秕。

全蚀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腐生或休眠,小麦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被浸染,但苗期最易受浸染,造成的损失也最重。防治全蚀病要分类进行,初发区采取扑灭措施,老病区要采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合理轮作:有水源地区实行稻麦轮作,旱地种小麦时可与非寄主作物如棉花、甘薯、烟草等轮作,以减轻病情。0.03%有效成分拌种,可有效控制全蚀病的发生。在小麦拔节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150~20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100~150毫升,加水50~60千克全田浇灌,防效也可达60%以上。

第三讲及时防治麦田金针虫》

近几年来,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减少,大部分麦田金针虫危害普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少的疏松沙质土壤发生较重。宝坻区发生的金针虫主要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两种。

沟金针虫约三年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30-120厘米深的土层内越冬,来年3月中旬当10厘米土层土温达到4-8℃时幼虫开始上升活动;3月下旬土温为8-12℃时,上升到小麦根际进行为害;4月中旬左右为害最重;5月中旬土温升高,幼虫向13-17厘米土层深处移动,土温为21-22℃时停止为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表土温度渐低(6-10厘米土层土温约18℃)时幼虫又回升到13厘米以上的土层活动,为害秋播麦苗。沟金针虫适宜有机质少、疏松沙质土壤中,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较能适应干燥,主要发生在旱地块。

细胸金针虫的生活习性基本上与沟金针虫相同,只不过比沟金针虫更适应低温,适宜在有机质丰富的粉沙粘土或粘土中,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0%-25%,主要发生在水浇地或潮湿低地。早春为害严重,一般土温超过17℃时停止为害。

防治前要调查虫情,每点取1/4平方米,挖虫深度为:春季3-17厘米,秋季20厘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有虫2-3头时要及时防治。

一、农业防治

1、浇水压虫。当麦田发生金针虫为害时,适时浇水,可减轻金针虫为害,当土壤湿度达到35%-40%时,金针虫停止为害,下潜到15-30厘米深的土层中。

2、合理密植与施肥。合理密植与施肥,能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减轻为害程度。

二、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①50%1605乳油0.05千克,兑水3-5千克,拌麦种25-50千克,拌后堆闷3-4小时播种,可防止金针虫和蝼蛄,成本低,但残效期短。②50%辛硫磷乳油0.05-0.1千克,加水3-5千克,拌小麦种25-50千克,可兼治蝼蛄和蛴螬。③75%3911乳油0.05千克,加水2千克,拌麦种20千克。

2、毒土防治。小麦返青后发现有金针虫为害时,每亩用 2.5%敌百虫粉1.5-2千克,加细土75千克拌匀,在麦垄旁开沟,并顺沟均匀施入地下。

3、浇药水。春天小麦返青后发现金针虫为害后,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

4、毒粪、毒肥防治。每亩用2.5%敌百虫粉拌干粪100千克,结合施肥施入土中,也可以用3911颗粒剂(甲拌磷)1.5-2千克,或呋喃丹1.5-2千克拌入化肥中,随播种施入地下,效果较好。

第四讲加强防治小麦根腐病

由于多年连作,大部分麦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加之不利的天气影响,导致小麦根腐病逐年加重。目前,根腐病已成为麦田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小麦根腐病是由半知菌类长蠕孢属真菌浸染后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潜伏在种子内和土壤中,随病株残体可存活1年以上。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腐病,以扬花后发病最重,具体表现为: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腐烂,病株表现出“假旱象”并出现“枯白穗”,然后成片干枯死亡。发生根腐病后,小麦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对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要实行轮作,药剂防治要掌握“发生一点治一片,发生一片治全块”的原则,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耕地后每亩用50%福美双1.5~2公斤,拌细土(沙)20公斤,撒垡头并进行耙耱;二是播种前用种子量0.03%~0.04%的特谱唑拌种(即3~4克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水,拌种10公斤);三是小麦起身后,结合防治纹枯病用12.5%特谱唑2500倍液叶面喷施。

据调查统计,在小麦起身后喷施过12.5%特谱唑的麦田与未喷施的对照田相比,单株次生根增加5~8条,分蘖数增加0.5~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