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电子教案.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这一切都为象征人类学理论的兴起奠定了基础。60年代 以后,在象征人类学领域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德蒙 特·罗纳德·利奇以及玛丽·道格拉斯。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利奇 、道格拉斯
埃德蒙特·罗纳德·利奇
埃德蒙特·罗纳德·利奇(Edmund Ronald Leach, 1910—1989)英国人,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医学。于
(4)神话是对仪式的补充,神话包含仪式,仪 式同时也包含神话。
(5)象征不可能在孤立的条件下得到理解,象 征总是潜在地具有多种解释,只有当象征作为一 整套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与其他象征进行对比时, 它们才产生含义。因此,要正确地解象征的主题, 就必须详细研究该象征的文化背景。
返回
道格拉斯
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1921—)出生于意 大利,曾经在伦敦一个修道院读小学和中学,后进入牛 津大学学习,1943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象征人类学 三、解释人类学
二、象征人类学
(一)基本背景
文化人类学对于象征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 时一些人类学家就对象征问题做过精彩的分析。20世纪初, 赫尔滋的《右手的优越》是第一本系统研究象征问题的人类 学著作。
40年代,莱斯利·怀特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 为整个世界是由三个领域组成的,即无生命的物理世界、有 机物所构成的生物领域以及由符合构成的文化领域。文化的 重要特征就是符号,使用符号是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重要标 志。
(2)不仅动物的分类是这样,人类各种事物乃 至社会秩序的分类也是可以从肮脏与洁净这个角 度来分析的。
东西的肮脏与洁净实际上取决于人类的分类系统,也就是人 类对于某物的“处置”,也就是某物在该体系中的“位置”。
(3)肮脏与洁净就是一种象征体系。
在社会秩序体系中,肮脏的都是未被这个社会秩序所包容的 事物或现象,相对应的,那里有肮脏那里就有秩序。同时错 误的以及不道德的东西也是肮脏的。
符号表达了一种内在的关系,它与它所表达的事物 属于同一个文化背景,是一种转喻关系;而象征则 代表了属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事物,是一种隐喻关 系。
(2)在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论中,象征被看成社 会种类的反映。
(3)仪式在利奇的人类学思想中也占有重要的 地位。是用来彰显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象征系统。
主要著作: 1954年的《缅甸高原的政治体制》 1961年的《普艾里亚:一个锡兰村庄》 1970年的《列维—斯特劳斯》 1975年的《文化与交流》。
1、社会结构的动态研究
(1)所有社会在任何时期都只是维持一种动荡 的平衡,事实上,社会是处于一种不断变迁和可 能改变的状态中。
193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机械系,后在上海经商数年, 1937 年从贸易公司辞职并前往台北研究雅美人,从此走上人类学 之路,同年近入伦敦经济学院成为马凌诺夫斯基的学生;
1939年起开始研究缅甸的克钦人,然后参军(驻缅 甸)。
1946年担任伦敦大学讲师,次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3年起获得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1971—1975年任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1975年被授予爵士爵位。
(4)我们关于洁净、肮脏的卫生观念同原始人 的神圣观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使社会 秩序合法化。
2、群体与格栅
(1)将社会结构分为“群体”和“格栅” 两个维度去观察,有助于其与仪式行为之间 关系的认识。
“群体”指有明显界限的社会群体,而“格栅”则指社 会中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准则,包括角色、类别、范畴等。
1963年的《卡塞的莱利人》 1966年的《洁净与危险》 1970年的《自然的象征》 1982年的《风险与文化》 1986年的《制度如何思考》 1996年的《思维类型》等。
1、洁净与肮脏
(1)通过对旧约圣经的解读,她认为,凡禁忌 物都带有两义性因而无法明确归类的东西。
动物的洁净与肮脏与否,不在于动物本身是“洁”还是 “脏”,而在于是否符合人类的分类系统。
(2)文化变迁或动荡的原因在于,个人的行为 不可能永远符合文化规范.文化规范只是一社会 理想化的结果,而个人对经济利益和政治兴趣的 反应是动态的、因人而异的。
(3)提出“钟摆模式”和“动态平衡理论”。
2、象征体系的结构分析
主要集中在他对神话、巫术、宗教、仪式等方 面的研究。
(1)区分了符号与象征的关系。
1950年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学士学位。 后去哈佛大学师从克拉克洪学习人类学,并于
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 现在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
1960年的《爪哇宗教》 1963年的《旧社会、新国家》 1973年《文化的解释》(论文集) 1980年的《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 1983年的《地方性知识》 1995年的《事实之后:两个国家、四十年、
人类学家的任务就是要从“本地人”出发,即从本 地人的观念出发。这并不等于要把人类学家变成当 地人,而是要去理解他们是怎样来设想他们自身的。
《利未经》
耶和华对摩西以及亚伦说:“你们晓谕以色 列人:在地上一切走兽中可吃的,乃是以下 这些东西,凡碲分两翼反刍的走兽你们都可 以吃;但是,骆驼不可以吃,因为它反刍但 不分碲,猪因为碲分两瓣却不反刍,也不可 以吃。这些走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了你 们也不可摸,它们都不干净。水中可吃的, 乃是这些:凡在水里、海里、河里,有鳍有 鳞的都可以吃,无鳍无鳞的都不干净。凡有 并用四足爬行的动物,你们也都不要碰。”
(2)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交互作用建构起四 个群体社会结构:即强群体强格栅社会、强 群体弱格栅社会、弱群体强格栅让会、弱群 体弱格栅社会。
(3)接着,探讨了巫术性的仪式与这四种 群体社会的关系。
产生仪式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控制的需要。 总而言之,宗教仪式也好,日常生活仪式也好,基本上
都是社会秩序的某种象征,也是后者的强化剂。
返回
三、解释人类学
(一)基本背景
解释人类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国人类学界最具有 影响力的理论思潮,而这个理论又是与克利福德·格尔 茨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尽管他的理论引起人们的 褒贬不一,但80年代以后,他的著述不仅在人类学界, 而且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成为研究者们引用最多的社会 科学著作之一。
格尔兹借助于“经验相近”和“经验相远”给出了 自己的解释。
“经验相近”就是指一个主体他自己可能自然而然、 毫不费力地用以界说他或者其同伴所看到的、感觉 到的、思考着的和想象着的东西,并且当其他人同 样运用这些东西时他可以轻易地理解它们。
“经验相远”则是指那种专家用以推行他们的科学 或知识的感念。
一个人类学家》等。
1、民族志的性质 2、文化与社会 3、宗教文化论
第一、格尔兹认为,文化的特点是符号性和 解释性的。
第二,格尔兹认为,人是一个“悬挂在由他 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这个 “意义之网”就是文化。
第三,如果我们把人类学看作是“对远方文 化的迷恋”,那么,人类学家究竟如何去理 解那个“远方文化”也就是“异域人”呢?
二战后返回牛津大学,她跟随埃文斯—普里查德学习社 会人类学,同时前往比利时所属的刚果殖民地的莱利人 那里做田野调查,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1—1977年在牛津、伦敦大学教学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977—1988移居美国到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书。 1988年返回英国定居至今。
主要著作有:
返回
文化人类学理论(三)
一、基本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30年中,人类学界出现了“不知 如何为自己定位”的局面,也就是人类学理论出现 阵营淡化现象。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以后,文化 人类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相继产生了象征人类 学、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人类学、 后现代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其中有代表性的理 论当数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
(二)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 (三)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
(二)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
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韦伯的社会行为理论。 2、帕森斯的社会、文化与人格的结构功能主义。 3、哲学家赖尔“心的概念”。
返回
(三)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
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1926—) 美国加利福尼亚。二战结束后进入俄亥饿州的安 蒂奥克学院学习文学与哲学,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利奇 、道格拉斯
埃德蒙特·罗纳德·利奇
埃德蒙特·罗纳德·利奇(Edmund Ronald Leach, 1910—1989)英国人,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医学。于
(4)神话是对仪式的补充,神话包含仪式,仪 式同时也包含神话。
(5)象征不可能在孤立的条件下得到理解,象 征总是潜在地具有多种解释,只有当象征作为一 整套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与其他象征进行对比时, 它们才产生含义。因此,要正确地解象征的主题, 就必须详细研究该象征的文化背景。
返回
道格拉斯
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1921—)出生于意 大利,曾经在伦敦一个修道院读小学和中学,后进入牛 津大学学习,1943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象征人类学 三、解释人类学
二、象征人类学
(一)基本背景
文化人类学对于象征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 时一些人类学家就对象征问题做过精彩的分析。20世纪初, 赫尔滋的《右手的优越》是第一本系统研究象征问题的人类 学著作。
40年代,莱斯利·怀特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 为整个世界是由三个领域组成的,即无生命的物理世界、有 机物所构成的生物领域以及由符合构成的文化领域。文化的 重要特征就是符号,使用符号是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重要标 志。
(2)不仅动物的分类是这样,人类各种事物乃 至社会秩序的分类也是可以从肮脏与洁净这个角 度来分析的。
东西的肮脏与洁净实际上取决于人类的分类系统,也就是人 类对于某物的“处置”,也就是某物在该体系中的“位置”。
(3)肮脏与洁净就是一种象征体系。
在社会秩序体系中,肮脏的都是未被这个社会秩序所包容的 事物或现象,相对应的,那里有肮脏那里就有秩序。同时错 误的以及不道德的东西也是肮脏的。
符号表达了一种内在的关系,它与它所表达的事物 属于同一个文化背景,是一种转喻关系;而象征则 代表了属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事物,是一种隐喻关 系。
(2)在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论中,象征被看成社 会种类的反映。
(3)仪式在利奇的人类学思想中也占有重要的 地位。是用来彰显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象征系统。
主要著作: 1954年的《缅甸高原的政治体制》 1961年的《普艾里亚:一个锡兰村庄》 1970年的《列维—斯特劳斯》 1975年的《文化与交流》。
1、社会结构的动态研究
(1)所有社会在任何时期都只是维持一种动荡 的平衡,事实上,社会是处于一种不断变迁和可 能改变的状态中。
193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机械系,后在上海经商数年, 1937 年从贸易公司辞职并前往台北研究雅美人,从此走上人类学 之路,同年近入伦敦经济学院成为马凌诺夫斯基的学生;
1939年起开始研究缅甸的克钦人,然后参军(驻缅 甸)。
1946年担任伦敦大学讲师,次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3年起获得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1971—1975年任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1975年被授予爵士爵位。
(4)我们关于洁净、肮脏的卫生观念同原始人 的神圣观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使社会 秩序合法化。
2、群体与格栅
(1)将社会结构分为“群体”和“格栅” 两个维度去观察,有助于其与仪式行为之间 关系的认识。
“群体”指有明显界限的社会群体,而“格栅”则指社 会中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准则,包括角色、类别、范畴等。
1963年的《卡塞的莱利人》 1966年的《洁净与危险》 1970年的《自然的象征》 1982年的《风险与文化》 1986年的《制度如何思考》 1996年的《思维类型》等。
1、洁净与肮脏
(1)通过对旧约圣经的解读,她认为,凡禁忌 物都带有两义性因而无法明确归类的东西。
动物的洁净与肮脏与否,不在于动物本身是“洁”还是 “脏”,而在于是否符合人类的分类系统。
(2)文化变迁或动荡的原因在于,个人的行为 不可能永远符合文化规范.文化规范只是一社会 理想化的结果,而个人对经济利益和政治兴趣的 反应是动态的、因人而异的。
(3)提出“钟摆模式”和“动态平衡理论”。
2、象征体系的结构分析
主要集中在他对神话、巫术、宗教、仪式等方 面的研究。
(1)区分了符号与象征的关系。
1950年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学士学位。 后去哈佛大学师从克拉克洪学习人类学,并于
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 现在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
1960年的《爪哇宗教》 1963年的《旧社会、新国家》 1973年《文化的解释》(论文集) 1980年的《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 1983年的《地方性知识》 1995年的《事实之后:两个国家、四十年、
人类学家的任务就是要从“本地人”出发,即从本 地人的观念出发。这并不等于要把人类学家变成当 地人,而是要去理解他们是怎样来设想他们自身的。
《利未经》
耶和华对摩西以及亚伦说:“你们晓谕以色 列人:在地上一切走兽中可吃的,乃是以下 这些东西,凡碲分两翼反刍的走兽你们都可 以吃;但是,骆驼不可以吃,因为它反刍但 不分碲,猪因为碲分两瓣却不反刍,也不可 以吃。这些走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了你 们也不可摸,它们都不干净。水中可吃的, 乃是这些:凡在水里、海里、河里,有鳍有 鳞的都可以吃,无鳍无鳞的都不干净。凡有 并用四足爬行的动物,你们也都不要碰。”
(2)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交互作用建构起四 个群体社会结构:即强群体强格栅社会、强 群体弱格栅社会、弱群体强格栅让会、弱群 体弱格栅社会。
(3)接着,探讨了巫术性的仪式与这四种 群体社会的关系。
产生仪式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控制的需要。 总而言之,宗教仪式也好,日常生活仪式也好,基本上
都是社会秩序的某种象征,也是后者的强化剂。
返回
三、解释人类学
(一)基本背景
解释人类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国人类学界最具有 影响力的理论思潮,而这个理论又是与克利福德·格尔 茨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尽管他的理论引起人们的 褒贬不一,但80年代以后,他的著述不仅在人类学界, 而且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成为研究者们引用最多的社会 科学著作之一。
格尔兹借助于“经验相近”和“经验相远”给出了 自己的解释。
“经验相近”就是指一个主体他自己可能自然而然、 毫不费力地用以界说他或者其同伴所看到的、感觉 到的、思考着的和想象着的东西,并且当其他人同 样运用这些东西时他可以轻易地理解它们。
“经验相远”则是指那种专家用以推行他们的科学 或知识的感念。
一个人类学家》等。
1、民族志的性质 2、文化与社会 3、宗教文化论
第一、格尔兹认为,文化的特点是符号性和 解释性的。
第二,格尔兹认为,人是一个“悬挂在由他 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这个 “意义之网”就是文化。
第三,如果我们把人类学看作是“对远方文 化的迷恋”,那么,人类学家究竟如何去理 解那个“远方文化”也就是“异域人”呢?
二战后返回牛津大学,她跟随埃文斯—普里查德学习社 会人类学,同时前往比利时所属的刚果殖民地的莱利人 那里做田野调查,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1—1977年在牛津、伦敦大学教学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977—1988移居美国到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书。 1988年返回英国定居至今。
主要著作有:
返回
文化人类学理论(三)
一、基本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30年中,人类学界出现了“不知 如何为自己定位”的局面,也就是人类学理论出现 阵营淡化现象。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以后,文化 人类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相继产生了象征人类 学、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人类学、 后现代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其中有代表性的理 论当数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
(二)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 (三)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
(二)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
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韦伯的社会行为理论。 2、帕森斯的社会、文化与人格的结构功能主义。 3、哲学家赖尔“心的概念”。
返回
(三)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
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1926—) 美国加利福尼亚。二战结束后进入俄亥饿州的安 蒂奥克学院学习文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