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探讨
摘要:高等教育资源是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它的合理配置对我国高校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规范制约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价值取向。
本文从分析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含义,且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公平问题与效率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经济资源, 如何优化配置越来越成为人们密切关
注的问题。
在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比例既定的情况下, 高等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高等教育资
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处理得是否合理。
同时面对高等教育发展对教育资源提出的新挑战,研究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乃是当务之急,也是适应国家建设节约型高校,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社会(中央政府、地区和地方的社会部门、工矿企业、私人赞助者教育的受益者或其家庭、海外资助等)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1]。
其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政府宏观
配置;二是市场自发调节。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是指对高等教育资源 (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实现均等的、无差别的分配。
关于公平,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层次出发,有不同的视角,但无论哪个视角都必须从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评判[2]。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讨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从起点来看,高等教育施教者(高等学校)和受教者(完成高中教育或同等学力者)高等教育资源使用上机会均等,即标准、规则(条件)相同。
从过程来看,主要指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程序一视同仁,没有特殊化和例外的受体。
从结果来看是分配的公平。
分配的公平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这在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在初次分配中,按劳分配或按要素贡献分配被认为是公平的;二次分配和多次分配的公平性在不同的分配领域评定标准是不同的。
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属于多次分配,究竟如何分配才能保证公平性,恰恰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如果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在上述三个方面都满足公平的基本要求,我们说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
效配置, 表现为等教育资源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
本文所说的效率特指经济效率,即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 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是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效率。
]它不仅使所有高校
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而且使每个接受高等教育者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具体来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最优分配。
主要是政府在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同分配方案中如何进行选择,以杜绝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使投入的资源既符合社会的利益,也符合教育单位和受教育者的利益。
使既定的高等教育财政资源获得最大的教育产出。
教育公平与效率则是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规约着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价值取向。
因此在教育财政资源配置过程中,必须考虑教育公平与效率。
存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公平问题
资源配置中的分配的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
高校之间的配置差异悬殊
国家的教育经费主要支持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对经济落后、教育条件落后的西部地区的资源投入依然严不足,导致近几年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2、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城市与农村、东部、中部与西部及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的这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不仅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均衡发展使教机会均等难以实现,而且也加剧了城乡差别。
由于乡村高中数量少,高中入学率低;教学软硬件差,教学质量低,高考人数少,录取率也低,城市考生比农村考生享有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机会更大[3]。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过大的原因原本就是我国地区发展差异过大,而政府反而采用倾斜政策使在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利用上充分体现马太效应“损不足,奉有余”的特征。
效率问题
现如今的高等院校已形成国家、省、中心城市三级办学,国立、公立、民办三足鼎立,国家及各级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拨款有多项,高校是汲取了各级政府注入的营养,特别是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
而那些处于欠发达地区,本适应社会需求、办学严谨的高校应得到的政府教育投入被那些浮夸的、大而空的学校抢去了,这样做带来的是教育投资分散教学质量低,规模效益差等不良后果,所以仅以规模大小和师生多少配置教育资源,看似“公平”实际上是以牺牲效率为前提。
因此看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增进没能够提高反而降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总体来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二者不但没有互斥性,而且还有相互包含的一面,二者都是对方衡量自身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准:一方面,没有毫无公平的效率、也没有毫无效率的公平,效率不能脱离公平来衡量。
理论研究者、政策研究者的任务就是要在
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它们的平衡点找出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区域,也就是掌握“适度”[4]。
例如学生收费问题,适当的收费有利于增加教育资金、提高办学效益;也有利于多招学生在更大的范
围上实现公平,但必须掌握一般家长的承受力,否则不利公平,也有害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存在着矛盾的,公平地增加不一定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反之亦然。
要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就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高等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建议
高等教育产品是准公共产品,用于生产高等教育产品的资源配置既不能完全采用计划经济方式,也不能完全采用市场经济方式,而只能采用二者兼有的混合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 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一)效率优先[ 效率优先, 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上,首先要考虑的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当作决定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一因素。
]是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前提
怎样才能做到效率优先呢?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只有竞争市场所决定的分配才能使各种经济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才可能使经济效率达到最大。
任何对市场机制的不必要的和不恰当的干预都只会妨碍资源优化配置。
同样地,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也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实行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办法,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增进的好效果。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主要支配者,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政府必须从效率的角度谋划财政拨款制度的改革。
对于不同层次和科类的学校
拨款标准和拨款方法要有所区别。
在高教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政府选择性的拨款使得财力相对集中,少数有实力的高校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并且可以向世界一流冲击;同时政府还可利用财政手段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高校的办学质量作为拨款的主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激发高校内部的动力机制,推动其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引入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树立效率优先这一根本点。
兼顾公平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保证
确定公平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
置公平的现实选择
在高等教育政策上,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建设,要使之带动全国培养人才质量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从公平的角度看,可以设置一些专项,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平问题,比如对弱势地区的教育发展,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的资助,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所产生的教育资源损失的补偿等等。
使既定的教育财政资源在不同学校、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平等、公正的分配,也包括在确保平等、公正地分配教育财政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的分配[5]。
建立完备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法规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公平的
有力保障
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法制,一方面要求国家制定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求各配置主体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去,防止肆意浪费甚至侵吞,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司法部门要进行监察,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分配方式在促进资源运用效率和社会公平方面存在不少弊端。
由于教育产品具有外溢性的特征,教育层次、教育形式存在重大差异,教育资源提供主体和获得主体的多样性,资源配置的情况相当复杂,因而其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问题更是错综复杂,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处理二者的关系时,一定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
参考文献:
[1]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
[2]王娜,张达.高等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0(3)
[3]李娣,崔潮.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改革与战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