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朦胧诗派
物理学院 物师1班 钱昭媛 2012213816
朦胧诗派的诞生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
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 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们的诗还仿 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 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在20世纪70、80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
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 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 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
议的诗人。
Back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我 有 一 所 房 子 , 面 朝 大 海 , 春 暖 花 开 。
从 明 天 起 , 关 心 粮 食 和 蔬 菜 ,
喂 马 、 劈 柴 , 周 游 世 界 ;
从 明 天 起 , 做 一 个 幸 福 的 人 ,
海 子
面 朝 大 海 , 春 暖 花 开
读着朦胧诗 循着朦胧派 我们 思考自己的未来
谢 谢 观 看
回 答
北 岛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Back 我--不--相--信!
顾城
“童话诗人”
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其父是当时的著 名诗人顾工。“文革”开始时才10岁,两年后,便随 父亲下放山东北部某农场,在放猪的同时喜爱采集昆 虫标本,并在那里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无名的 小花》,还编有一册格律体的诗集《白云梦》。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很 大影响,也因《远与近》、《弧线》等引起争议,被 看作是朦胧诗的主要作家之一。1980年,以《小诗六 首》参加“青春诗会” ,再次引起争论,从而引发 了长达六年的“朦胧诗论争”。1981年,因《抒情诗 十首》获“《星星》诗歌奖”。
。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 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 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
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
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 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 ,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
动人。
Back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又称新诗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 诗。
诗人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
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
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神 女 峰
《神女峰》——我的感受
字字真挚,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中 诗人以女性视角对传统伦理观念提出了质疑 诗人独具慧眼,用多愁善感的笔端刻画出了内心的蓝图 “高一声,低一声”这种简单明亮、循环反复的明显的音乐性,这是 诗篇的音乐性的一个窗口,让人由此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全诗音乐性 的流动和变奏 诗歌反映了社会女性对生命本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与宣告 它像一支忧伤而又悠扬的调子,能洗涤人的心灵,激发人的顿悟,并 为道德重塑提供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创意。
Back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Back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
。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 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 载有较浓意味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语言质朴、真实、亲切、感人,唤起人们的共鸣 把握住了特定瞬间的人物的感受和景物的特点。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 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 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 通过第一人称将内心强烈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 剧烈地抖动”的 “北京站”,作为“我”的心灵外化,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震动 之巨,表现了那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茫然与无助。另一个“ 幻觉蒙太奇”也很精彩,“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 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表现了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 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政治的神话褪去了灿烂的光彩,显得苍 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现实的悲哀与人性的永恒的喟叹表露无遗 。
愿 你 有 一 个 灿 烂 的 前 程 ,
陌 生 人 , 我 也 为 你 祝 福 ,
给 每 一 条 河 每 一 座 山 取 一 个 温 暖 的 名 字 ,
我 将 告 诉 每 一 个 人 。
那 幸 福 的 闪 电 告 诉 我 的 ,
告 诉 他 们 我 的 幸 福 。
从 明 天 起 , 和 每 一 个 亲 人 通 信 ,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 • • • •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北岛——《回答》 顾城——《远和近》 舒婷——《神女峰》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食指
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母亲在行军途
中分娩,所以起名路生。笔名食指,中国著
名诗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 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 会上广为流传。 他的眼睛从来没有因为快乐而明亮过。无 论是他眯起眼睛深情地背诵诗歌时抑或是由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我的感受
于惊讶于某事而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
都像是蒙着一层雾,流溢着惆怅和一种淡淡 的忧伤。
Back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Back
海子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
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
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 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
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
与正金沿错为真但人美低高江衣还当紧是在 舒 其煽光着过眺能是间丽一一涛群站人紧谁向 婷 在动菊江无望变,天的声声 漫在们捂的你 悬新和岸数远成心上梦 飞船四住手挥 崖的女 次天石 ,流 ,尾散了突舞 上背贞 春的头 代下 如 而自然的 展叛子 江杳吗 代美 翻 去己收各 览 的 月鹤 相丽 涌 ,的回色 千 洪 明 传的 不 谁眼 花 年 流 忧 息 睛 帕 伤 的 中 云
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 极限的诗人。
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
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
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 时的痛苦凭吊。
Back
我 只 愿 面 朝 大 海 , 春 暖 花 开 。
愿 你 在 尘 世 获 得 幸 福 ,
愿 你 有 情 人 终 成 眷 属 ,
Back
北岛
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原 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1969年于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
,在那里当了11年的混凝土工和烘炉工。在20世纪70
年代开始写诗,也写过小说《波动》、《幸福大街十 三号》等中篇和短篇小说。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 ”,并作有诗作《回答》等。
物理学院 物师1班 钱昭媛 2012213816
朦胧诗派的诞生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
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 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们的诗还仿 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 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在20世纪70、80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
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 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 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
议的诗人。
Back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我 有 一 所 房 子 , 面 朝 大 海 , 春 暖 花 开 。
从 明 天 起 , 关 心 粮 食 和 蔬 菜 ,
喂 马 、 劈 柴 , 周 游 世 界 ;
从 明 天 起 , 做 一 个 幸 福 的 人 ,
海 子
面 朝 大 海 , 春 暖 花 开
读着朦胧诗 循着朦胧派 我们 思考自己的未来
谢 谢 观 看
回 答
北 岛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Back 我--不--相--信!
顾城
“童话诗人”
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其父是当时的著 名诗人顾工。“文革”开始时才10岁,两年后,便随 父亲下放山东北部某农场,在放猪的同时喜爱采集昆 虫标本,并在那里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无名的 小花》,还编有一册格律体的诗集《白云梦》。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很 大影响,也因《远与近》、《弧线》等引起争议,被 看作是朦胧诗的主要作家之一。1980年,以《小诗六 首》参加“青春诗会” ,再次引起争论,从而引发 了长达六年的“朦胧诗论争”。1981年,因《抒情诗 十首》获“《星星》诗歌奖”。
。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 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 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
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
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 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 ,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
动人。
Back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又称新诗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 诗。
诗人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
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
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神 女 峰
《神女峰》——我的感受
字字真挚,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中 诗人以女性视角对传统伦理观念提出了质疑 诗人独具慧眼,用多愁善感的笔端刻画出了内心的蓝图 “高一声,低一声”这种简单明亮、循环反复的明显的音乐性,这是 诗篇的音乐性的一个窗口,让人由此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全诗音乐性 的流动和变奏 诗歌反映了社会女性对生命本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与宣告 它像一支忧伤而又悠扬的调子,能洗涤人的心灵,激发人的顿悟,并 为道德重塑提供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创意。
Back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Back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
。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 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 载有较浓意味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语言质朴、真实、亲切、感人,唤起人们的共鸣 把握住了特定瞬间的人物的感受和景物的特点。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 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 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 通过第一人称将内心强烈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 剧烈地抖动”的 “北京站”,作为“我”的心灵外化,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震动 之巨,表现了那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茫然与无助。另一个“ 幻觉蒙太奇”也很精彩,“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 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表现了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 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政治的神话褪去了灿烂的光彩,显得苍 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现实的悲哀与人性的永恒的喟叹表露无遗 。
愿 你 有 一 个 灿 烂 的 前 程 ,
陌 生 人 , 我 也 为 你 祝 福 ,
给 每 一 条 河 每 一 座 山 取 一 个 温 暖 的 名 字 ,
我 将 告 诉 每 一 个 人 。
那 幸 福 的 闪 电 告 诉 我 的 ,
告 诉 他 们 我 的 幸 福 。
从 明 天 起 , 和 每 一 个 亲 人 通 信 ,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 • • • •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北岛——《回答》 顾城——《远和近》 舒婷——《神女峰》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食指
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母亲在行军途
中分娩,所以起名路生。笔名食指,中国著
名诗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 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 会上广为流传。 他的眼睛从来没有因为快乐而明亮过。无 论是他眯起眼睛深情地背诵诗歌时抑或是由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我的感受
于惊讶于某事而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
都像是蒙着一层雾,流溢着惆怅和一种淡淡 的忧伤。
Back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Back
海子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
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
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 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
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
与正金沿错为真但人美低高江衣还当紧是在 舒 其煽光着过眺能是间丽一一涛群站人紧谁向 婷 在动菊江无望变,天的声声 漫在们捂的你 悬新和岸数远成心上梦 飞船四住手挥 崖的女 次天石 ,流 ,尾散了突舞 上背贞 春的头 代下 如 而自然的 展叛子 江杳吗 代美 翻 去己收各 览 的 月鹤 相丽 涌 ,的回色 千 洪 明 传的 不 谁眼 花 年 流 忧 息 睛 帕 伤 的 中 云
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 极限的诗人。
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
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
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 时的痛苦凭吊。
Back
我 只 愿 面 朝 大 海 , 春 暖 花 开 。
愿 你 在 尘 世 获 得 幸 福 ,
愿 你 有 情 人 终 成 眷 属 ,
Back
北岛
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原 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1969年于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
,在那里当了11年的混凝土工和烘炉工。在20世纪70
年代开始写诗,也写过小说《波动》、《幸福大街十 三号》等中篇和短篇小说。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 ”,并作有诗作《回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