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中的抽象思维的四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研究中的抽象思维的四个阶段
具体数学表象
第一阶段,主要研究数学现象问题,数学抽象一般是从数学认识活动最初接触的表象开始的,但并非所有的数学表象都能成为抽象的材料。
人们在进行数学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预示着某种规律性的数学现象,引起了注意并深入探讨,才能进行自觉的抽象思维活动。
最初的数学表象大都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比如,变分法理论的产生起源于“最速降线”问题,群论的一个来源是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数学抽象往往开始只能抓住一些特殊的表象,而数学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从特殊中发现一般。
分析具体的数学属性
第二阶段,主要是对各种具体数学属性进行分析,逐步去掉非本质属性,而只保留能表明本质属性的数量关系。
对于一些新发现的数量关系,还需要有新的符号加以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有相同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在结构上是相同的。
同构是类别的基础,而同一类的数学问题才有可能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
比如17世纪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求运动着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求曲线的切线;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曲线长。
这四个问题的数学结构实质上是一致的,因而该类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就导致了统一的微积分运算的出现。
新旧数学理论或结构的融合
第三阶段,对于已经了解其结构的数学事实,需要根据它和别的数学理论的关系确定其本质属性或特征,新的数学概念总是在原有的数学体系上生长出来的,连接两者的纽带需要牢固的逻辑推理。
希尔伯特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一个新的问题,特别是当它来源于外部经验世界时,很像一株幼嫩的新枝,只要我们小心地、按照严格的园艺学规则将它移植到已有数学成就粗实的老干上去,就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
不过,在数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给一个数学概念下确切的定义比使用这个概念要困难得多,这是由于定义反映的不仅仅是运算规则本身,而且包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必须在数学体系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能完全确定下来。
数学概念的深化
第四阶段,一个数学概念基本上被确定下来之后,需要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使之不断纯化。
它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概念的内涵方面不断深化。
比如“函数”概念,它最早是由菜布尼茨在1673年提出来的,但它的定义却经过多次演变,达朗贝尔把函数看作一个“解析式”,欧拉把它看作是在几何上“能用曲线表示”这一属性。
柯西把在欧拉那个时代混在一起的连续性、可微性、能展开成泰勒级数的性质从函数一般概念中分辨出来。
而直到黎曼那里,才得出现代通用的定义,即作为一种规律,根据它由自变量的值确定因变量的值。
一方面,概念的外延也要不断扩张,数学概念外延的推广有时会搞
得表面上面目皆非。
比如乘法运算,限于数字的乘法与矩阵、向量的乘法,其中的交换律或结合律等运算是不统一的。
来源:究尽数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