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冲击及其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冲击及其对策思考

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化,不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对于今天的校园里的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来说影响最大。网络带来的新鲜课题和严峻挑战非常明显,因此,面向新世纪的学校德育教育必须要面对学生德育教育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以及由网络的延伸所导致的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质变。今天的学校德育能否针对这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决定着新的世纪我们能否真正赢得青年。

一、网络时代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学校学生群体是网络的受众主体之一,“网上冲浪”成为学生趋之若鹜、乐此不疲的一种风尚。互联网的普及使学校生成为“网上的一代”。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聊天和游戏,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在虚拟世界中,特别是在网络世界中,虽然学校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的激励,但种种不规范的现象也极易误导学校学生。网络在降福于年轻一代的同时,也在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网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和色情内容时刻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年轻一代,侵蚀他们纯洁的心灵。据国外学者统计,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黄色内容的时间要多于网上的学习交流。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内容与目前主导性的教育理念的冲突。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多媒体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快速传输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的发展,超乎预想地把知识送到了每个人的身边,使人们的知识检索、获取、表达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也毫不例外地闯入学校生的学习生活。

当今网络的优势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和追逐,也自然伴随着产生了内容的多元性。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匿名传输是网上信息传输的一大特色。这不仅使别有用心者在摆脱了道德约束的状态下获得了同样便捷制造流言与谣言的可能,增添了法律约束的难度,而且极易使痴心迷恋者受到蛊惑和诱导,跌入各种美丽的陷阱。网络已经引发和正在引发出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据有关报道,互联网已经出现了“色情惑众,诱人自戕,诱骗少女”等给青少年带来极大危害的内容。一些人利用国际互联网的便利,快捷地传播、散布色情图片、文字和录像,通过在网上兜售色情信息大发不义之财。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在网上建立色情信息交流小组,青少年或直接加入,或虚报年龄加入,参加了有关色情信息的讨论;有的还诱使12岁~13岁的儿童参与色情活动,并摄取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发送。而一些“杀人取胜”、“驱魔招魂”等暴力迷信内容,在网上的出现也已不是“新闻”。

显然,在此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与挑战。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又空前增强,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这些同样会在网络信息中以各种面目出现。

2、交互性沟通的网络成员与当前单向性的教育方法的冲突。

导致学生乐在其中的另一因素,则是在这一开放式系统中网络成员之间沟通的交互性。聊天室内,你可以不露声色地翻动“四海云水”,呼唤“五洲风雷”;公告板下,你也可以从容不迫、乃至于毫不负责地说三道四,指点江山。每个上网者既接受

信息,又制造信息,既相互沟通,又相互感染;而构成公众广泛参与、积极投入的暗含前提,就是交互性中沟通双方的资格平等,由此导致个体的心声可以纵情张扬而不用担心“无人喝彩”。

网络所构建的这样一个交互式平台上,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极大地调动和刺激起来,并将使其认知方式与情感评价产生连贯性的感染。这对我们德育传统的单向的教育方法的冲撞是最为突出的。所以,学校德育教育以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

3、创新性的网络发展形式与现金相对滞后性的教育模式的冲突。

网络是创新的产物,其创新的形式,使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知过程。然而,现行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问题是未能遵循情感领域的教育规律进行。与学生的内在需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某些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形式陈旧,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简单的,灌输式的学校德育教育方法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学校德育教育活动“拒之门外”,于是“接受”层次上的学校德育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

学校德育教育内容空泛,不能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共性教育强,个性教育少,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而且学生不管理解与否,只能被动接受,没有各抒己见的机会,压抑了个性发展,因此,很难使学生作出反应。

一方面,德育材料来源落后,与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不同步,现代信息少,与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吻合。“学校教育”模式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多局限于课堂上,校园内,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不能感受到思想品德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体验不到学校德育教育成果的快乐,因此不能将社会的需要内化成自身修为的动力。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素质等关键环节上,自身改革的速度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网络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如何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要素,对这些问题予以回应呢?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应着力思考和研究学校教育应当把提高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时代德育教育最迫切的目标,着力培养和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邀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网络既是德育教育的手段,又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教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德育教育内容。

首先,在原有德育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由于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能力具有差异性,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应当具有针对性,教育的重心应当放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方面,对于青年学生的德育应侧重于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的教育。

其次,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避免“我看到善并赞同善,但我做的却是恶”道德认识与行为的分离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作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学校的网络德育必须要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