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考场无线电作弊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驾校考场无线电作弊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随着驾校考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理论考场和实践考场都采用了电脑答题判分和使用传感器判分。一些考生借机利用无线电声音、图像传送设备进行作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直接危害着交通安全,社会影
响恶劣。
标签:驾校考场;无线电;作弊;应对策略
1 理论考场无线电作弊现象分析
1.1 由考场内向外传送试题信息
参加理论考场考试的学员,使用伪装在手表、饮料罐、纽扣等物品内的低功耗CMOS针孔式摄像头配合工作频率为0.9GHz/1.2GHz/2.4GHz的无线图像传输发送装置,将考题发送到考场外,发送距离一般为数十米远。目前CMOS针孔摄像头镜头孔径小到0.3mm左右,发射装置采用锂电池供电,体积小巧,隐蔽性很强,监
考人员难以直接肉眼发现。
1.2 由考场外向考场内传送答案信息
场外作弊配合者接收到图像信息后,再通过手机或者对讲机将正确答案以无线方式传递给考场内的考试学员;实践考场则是利用手机、车上的调频广播收音
机或者调频对讲机,接受场边协助者的实时提示、指挥。
1.3 考场内学员获取答案信息的方式
由于考场监考相对严格,作弊者难以使用手机短信等“视觉”形式获取信息,绝大多数采用往耳道里放入微型稀土耳机、铷硼强磁块等“听觉”形式来获取答案信息。场外发来的作弊信号解调出语音信号后,通过隐藏在考生身上的线圈产生音
频磁场,驱动耳道里的微型耳机。
2 应对无线电作弊的技术措施
2.1 屏蔽、压制的基本原理和电波传播衰减的规律
屏蔽压制的目的是要阻断考生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系,因此无线电干扰发射机的设计、安装,应遵循无线传输损耗的基本规律来进行,获得的效果才最为理想。
要充分利用干扰机产生与基站下行同频的干扰信号,以高于基站信号一定幅度的场强施加在手机接收电路上,干扰手机的接收,达到阻断通信的目的。对于大多数民用通信设备,接收端有高于接收信号10dB以上的干扰信号存在时,就足以
阻断或严重影响民用通信设备的工作。
2.2 阻断作弊无线信号的技术手段
针对各通信公司基站的安装位置和方式,对于考试场地的手机信号屏蔽,干扰机的安装可以采取在场地安装和在考试车辆安装两种方式。而对于调频广播频段和对讲机频段的干扰,则只能够在车上安装低功率的干扰机,利用无线传输损耗的基本规律,在作弊接收机天线端产生相对高于作弊信号的干扰信号,阻断作弊信号的传输。
2.2.1 场地安装和车辆安装两种方式的对比
(1)场地安装手机屏蔽器:必须增加安装密度、降低辐射功率、合理设置干扰压制的频率。可以较为可靠地压制考核场地的手机信号,使用和维护较为简便。但安装成本较高,且无法压制调频广播频段、对讲机频段的作弊信号。
(2)车辆上安装宽带干扰机:使用低功率全段干扰设备,安装在考核车辆的副驾驶座上。可以可靠地压制目前出现的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作弊信号。辐射功率低,对人体影响小,屏蔽效果好,但是换车时需要将干扰机放置到考试车辆的副驾驶座上,如果要使用车载电源浮充供电的话,还需要插上点烟器插头。监考点可以通过监测接收机了解各个车载干扰机通电工作状态。
2.2.2 干扰机设计参数
手机屏蔽干扰发射频率:800MHz-965MHz、1805MHz-1880MHz、1900MHz-1990MHz;(场地)发射功率:30dBm-40dBm (1W-10W);(车载)发射功
率:27dBm-30dBm(0.5W-1W)。
(车载)调频广播段压制发射频率:70MHz-108MHz;压制发射功率:30dBm (1W)。
(车载)对讲机频段压制发射频率:137MHz-173MHz、220MHz-250MHz、350MHz-390MHz、400MHz-520MHz、(500MHz-800MHz);压制发射功率:30dBm (1W)。
2.3 可疑信号的频谱监测
考试中进行无线电作弊无论使用什么方式,都必然要占用某一无线电频率来非法传送作弊信号。监考单位购置普通的频谱仪就可以在平时对考点及考场周边地区进行全频段电磁频谱观测,掌握考试相关区域内频谱占用情况,掌握相应频段
的信号特征。
2.4 隐形耳机音频磁场的探测与干扰
针对隐形耳机采用音频磁场传输信息的特点,监考人员配置音频磁场监听耳机可以发现并确定作弊器材的位置;采用一定强度的800Hz-1200Hz音频磁场发射装置巡曳或固定安装于考场内,也可以让作弊者因难以忍受高分贝音频刺激而
放弃作弊。
3 综合治理以最大限度杜绝作弊
严格考场纪律,加强对考生的思想教育。提高监考人员业务素质,通过对考生异常神态、表现的观察,配合无线电监测等技术手段发现作弊行为,并从严、从快处置,很大程度上可以对潜在的作弊者形成威慑。综合治理方能达到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杜绝考试作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