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区域交通一体化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区域交通一体化研究

吴炼,祁志国,毛克庭,丁洋

摘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区域间的空间、产业、功能将形成新的合作分工格局,这给某些地区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紧密圈层内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可以参与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竞合体系中。为了适应由之带来的区域间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人流、物流联系需求,必须构建复合、高效、可靠的区域一体化交通,通过对区域交通的统筹规划建设,实现交通资源的共享,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本文以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为例,在总结相关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行政分割,从区域、市域和地区层面对一体化交通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案设想,以支撑国家级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的战略发展需求。

关键词:区域协同,交通一体化,港口新区,复合走廊,多式联运

1引言

通州湾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北距连云港280海里、南距上海洋山深水港区130海里,起着承南启北、中部崛起、带动两翼的作用,是南通市沿海开发的前沿主阵地,是国家、江苏省沿海开发的重要战略基地,是长江北翼距上海时空距离最短的重点开发园区。2015年,国家发改委、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国家级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北翼桥头堡、江海联动现代物流集聚区、江海产业联动发展先导区、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这标志着通州湾开发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近期规划总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部分2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控制总面积约820平方公里。未来将建成集港口、产业、新城三位一体化发展,上海北翼一座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港口新城,将是长三角地区的重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江苏沿海地区的主要能源基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型物流集散地,面向大上海的休闲宜居度假胜地。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需要且必要构建与之功能需求相匹配的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尤其是与上海市、江苏省高效客货网络的对接。

2 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特征分析

2.1 位于国家重要战略发展带上,有支撑发展的先天条件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发展国际海洋合作关系的重要决策。此外,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涉及长江

沿线11个省市。通州湾正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在两大战略带的叠加集合点上,这为通州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州湾有这样的先天条件来率先践行“陆海统筹”和“江海联动”战略,依托“临海沿江”的特殊区位,抢占机遇,建成海上丝路沿海主要枢纽港和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核心港。

2.2 近距有国家中心城市,承载国际航运中心分工协作的使命

通州湾距离国家中心城市上海市的直线距离约100km,处于上海市大都市圈“1+6”城市群范围,是上海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协同区。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深度发展背景下,上海市自身需要进一步提升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这就要求其必须协同周边地区,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细化分工与合作。

此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要进一步拓展航运中转及高端航运服务、疏解非国际航运功能,而在空间距离、水深条件、陆域空间等各方面都有明显优势的通州湾,将承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分工协作的使命,与宁波港共同形成以上海港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开发格局,放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优势。

2.3 与主城区相对独立,促进城市功能质变的重要催化剂

通州湾位于南通市的东部滨海区域,与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40km,通达时间约在70分钟左右,目前在产业、功能以及港口等方面相对独立于主城发展。南通市提出建设江海河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通州湾正是南通新一轮沿海开发的重点区域,是南通港由沿江向沿海拓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以其港口资源和区位交通等综合优势,将为南通港提升沿江、做大沿海、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提供承载条件,同时与主城形成“沿江沿海”、“一主一副”的空间结构,促进南通由沿江城市跃升为江海联动、海陆统筹的特大城市的质变。

图2 通州湾与上海都市圈、南通中心城区的时空关系

2.4 地处陆域尽端,交通服务的末梢

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地处陆域尽端,是陆域交通方式服务的末梢,目前主要依托一般公路实现对外交通联系。针对这样的区位特征和现状条件,未来通州湾一方面应加强完善朝陆域方向扇形区域的综合交通网络的构建,尤其要注重高效、复合、多样的公共客运和货运运输通道的建设;另一方面,结合通州湾港口的建设,扩大海域方向的水运运输能力,协同铁路、高速公路等方式,充分发挥多式联运的优势,为通州湾产业、物流等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总体上打破交通尽端服务的瓶颈,形成陆海统筹、方式多样、能级匹配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通州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提供基础条件。

3 港口新区一体化发展经验借鉴

2.1 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十大港口之一,是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远洋集装箱运输、能源和原材料运输、转运、储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主枢纽港之一。宁波舟山港规划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岸线长200公里,3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泊位深水岸线20公里,现有生产泊位624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57座,集装箱吞吐能力1297万标箱。2015年,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8.9亿吨,连续7年位居世界港口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箱。

1、相对独立于主城的港口新区

图3 宁波港港城关系示意

宁波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两副”的空间结构,“两副”即为镇海及北仑片区,两区以港口为核心,集聚工业、物流、居住等主要功能,形成相对独立于主城的港口新区开发模式。

港区与主城开发边界的直线距离在15km以内,空间联系相对较为紧密,新区还承担主城部分产业外溢,形成产业、人流的集聚和互动。

2、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组织

(1)强化与杭沪甬都市圈交通联系

宁波未来将形成5条通道对接上海,分别为沈海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二通道(规划)、沪杭甬客运专线、沪甬客运专线(规划)、沪甬城际铁路(规划),逐步加强与上海交通联系,未来二者之间最快可实现51分钟通达。目前与杭州方向已有2条通道,分别为:杭甬高速公路和杭甬客运专线,可以实现1小时通达杭州。

(2)建立与主城交通的无缝对接

规划港区主要通过“一环三射”的公路网、“三连”的轨道交通网和普速铁路网,打造多网合一、功能清晰、方式复合的立体综合交通,满足港区与中心城区高效的客货交通联系需求,建立半小时通勤圈,为实现中心城区和港区的功能互补、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图4 宁波港区域一体化交通组织示意

3、港区集疏运系统

利用港区交通优势条件,整合港区内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形成了完善、快捷、有序的海铁联运、海陆联运、海河转运的集疏运体系。连接全国铁路网的货运铁路专线直通北仑、镇海两个港区,打造海铁联运物流通道;利用疏港高速公路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对接满足海陆联运需求;通过宁波港内河航道融入浙江省“北网南线、双十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