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孟娣娟;徐桂华;孙蓉;张敏

【摘要】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卒中等的常见症状,患者的肢体功能特别是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测评工具进行总结。%Hemiplegia is a common dysfunction after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uch a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presenting as limbs functional loss especially the upper limbs, which strongly affecte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quality of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esent tools for evaluating the upper limbs function of hemiplegics.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3(000)011

【总页数】4页(P1032-1035)

【关键词】上肢功能;偏瘫;测评;综述

【作者】孟娣娟;徐桂华;孙蓉;张敏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市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市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市210023;江苏大学护理系,江苏镇江市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3

[本文著录格式] 孟娣娟,徐桂华,孙蓉,等.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测评工具的研究进

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1): 1032-1035.

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卒中等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疾,约30%~66%的脑卒中幸存者有持续上

肢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近年来,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有多种新的康复治疗,而有效评估康复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变化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至关重要。目前文献中出现了大量测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研究工具,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目前还缺乏金标准。

这类工具需要研究者或临床医生、康复师在实验室、医院等环境中采用客观方法对患者的上肢局部功能进行测评,测评的对象是肌肉或肌肉群完成各种上肢任务的能力。

1.1 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Arm Test,ARAT)

ARAT是1981年Lyle基于Caroll上肢功能测试(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发展而来,主要用于评估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状况。该量表包括4个方面(抓、握、捏以及粗大运动),共19项任务,每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采用4级法(0~3分),0分代表无法完成动作,3分代表可正常完成动作;一侧上肢的评分范围为0~57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每个受试者所需的评测时间约10 min左右。这个量表主要评估患者对不同大小、重量以及形状物体的操作能力。量表可以评出3

个评分:抓、握、捏运动评分(ARAT-grasp,-grip,-pinch),粗大运动评分(ARAT-Gross Movement)以及总分(ARAT-Total)[3]。近年来,A RAT广泛应用于脑卒

中康复研究领域[4-6],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国外学者已充分验证了ARAT信度、效度和反应性[7-9]。瓮长水等的研究证实,ARAT对中国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

评价者内信度、评价者间信度以及良好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和同时效度[10-11]。

目前还缺乏反应性的研究。

1.2 Wolf运动功能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

WMFT共有17个项目,包括6个关节部分运动项目,9个综合功能运动项目和2个力量项目。对患者完成每个任务的能力进行0~5分评分,用患者完成每个项目评分的平均分(WMFT-Mean)进行统计分析。该量表还要求记录患者完成任务的时间,从发出口令“开始”起严格计时,最多不超过120 s,如果不能在120 s内完成,则停止作业活动,功能评分计1分,作业活动时间计时120 s[12]。该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13-14],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评估强制性运动疗法改善上

肢功能效果测评的首选量表。吴媛媛等将其进行汉化,发现WMFT总分和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Assessment,FMA)上肢功能评分高度相关,组间相关

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都比较高[15]。毕胜等[16]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有学者提出,WMFT的Cronbach's α值很高,除了提示其内部一致性高以外,

也说明该量表项目过多,可以简化[17]。Nijland等的研究显示,其与ARAT有很高的同时效度;但根据布兰德-奥特曼差异图(Bland Altman plot for agreement),WMFT与ARAT的测试者间一致性低于测试者内部一致性,提示使用这两个量表

前应对测试者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提高量表使用的统一性;与ARAT相比,WMFT评分的稳定性稍差[18]。

1.3 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FMA-UE)

FMA是目前国际采用最广泛的运动功能障碍评定法,是一种综合的身体功能评价法。不足之处是项目过多,检查需较长时间,在临床使用有一定困难。为此,1975年推出了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其中评价上肢功能的FMA-UE主要

包括4个部分,33个项目,采用3级评分(0~2分),分别评估上肢每个关节及其

5个功能:屈曲、协同能力、关节活动度(ROM)、稳定性及协调性。FMA常用于

预测脑卒中后患者的功能水平。从这个量表可以得到3个评分:总分(FMA-total),上肢近端肩、肘、前臂分(FMA-Proximal)以及上肢远端腕、手分(FMA-Distal)。

该量表的特点是内容详细且简单,易于掌握,对脑卒中后残疾较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分辨率较高[19-21]。

1.4 简易上肢功能评定量表(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 STEF由日本学者金子翼[22]创立,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检测者将一个标准化的80×40 cm模具放在桌上,患者通过抓握或捏将物体捡起,移动到模板上的标准

位置。具体包括10项任务,作业活动难度逐渐增加。患者先用非瘫痪侧上肢熟悉各项目,再用瘫痪侧上肢完成项目。根据完成作业活动所需时间进行评分,共分为11个等级,每级评分0~10分。完成作业活动所需时间越短,评分越高;如果患者不能完成作业活动,评分为0分。将患者10个项目总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前无论是在医学临床还是科研领域,功能评估过程越来越重视患者的自我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上肢功能的评估也不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以患者完成需上肢的日常活动能力来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Doward和McKenna称之为“以需求为基础的方法”,这可以有助于临床针对患者的康复方案的制定。

2.1 动作活动日志(MotorActivity Log,MAL)

MAL最早由Taub等开发,其把在实验室和临床环境的测评转移到日常生活环境中,了解受试者在真实环境中偏瘫上肢的使用频率和动作质量情况。因为这个特点,MAL成为重要的上肢功能评价工具,在康复研究中广泛应用。

在不同研究中,MAL的项目构成和数量不同,有14、20、26、28和30个项目

的MAL版本。原始的MAL为半结构化面谈问卷,评估日常环境中常见的30个

活动的主观描述,包含完成活动的患侧上肢使用频率的使用量量表(amount of use,AOU)和完成活动的动作质量量表(quality of movement, QOM)两部分。

AOU和QOM评价分为0~5级,以总分分别除以执行的活动项目数进行统计分析,AOU平均值越高代表使用量越多,QOM平均值越高代表动作质量越好。此量表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一致性信度[23-28]。

2.2 臂、肩、手功能障碍问卷(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

30个项目的DASH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很好的效度,并在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为避免项目冗长和减少应答负担,已有学者发展了一维9个项目QuickDASH[29],并证实与30个项目的原量表有很好的一致性,包括开罐子、做重体力家务活、提包、用刀子、使用上肢力量的娱乐活动等9项需要上肢完成的活动,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不能完成到毫无困难地完成分为0~4分,总分越高,上肢功能越好。

2.3 ABILHAND

ABILHAND是一个以Rasch模型为基础,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收集资料的测评工具,评估患者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完成23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采用3级评分:0表示不可能完成,1表示有一定的困难,2表示很容易完成。与目前许多量表或是在人工环境下进行测评,或是只评测单侧肢体功能不同,该量表的特点是评测患者使用双上肢完成日常活动,如洗手、挤牙膏等的能力。由于偏瘫患者在做很多日常活动时都会用健侧上肢帮忙,ABILHAND评估患者使用双侧上肢的能力反映了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的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ABILHAND进行康复训练结局评价[30-31]。

2.4 Leeds痉挛影响量表(Leeds Adult Spasticity Impact Scale,LASIS)

LASIS是为了测评患侧手臂痉挛对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而设计的。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由临床医生填写,可以询问患者,也可以询问照护者,共12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0~4分)。评估患者在过去7 d里做相应工作,如洗手的困难,包括有没有尝试过、大多数情况下由谁来做这件事、遇到的困难有多大[32]。

2.5 其他

手臂功能活动测试(Arm Motor Ability Test,AMAT)由13个日常生活活动任务共28个动作组成,对动作的评价在摄像下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动作完成时间、动作

能力和动作质量[33]。

上肢功能指数(Upper Limb Functional Index,ULFI)包括25个项目,是一个由患

者汇报结局的上肢功能评价问卷,采用Likert 3级评分[34]。

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活动是由上肢,特别是手完成的,因此一些研究者以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来评价其上肢功能。除了常用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外,在康复研究中常用的量表如下。

3.1 Rivermead日常生活量表(Rivermea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该量表1980年由Whiting和Lincoln首先提出,内容既包括生活自理能力(16项),也包括日常家务活动及相关转移能力(两部分共15项),以患者的实际表现为评定依据,评分等级分为依赖、仅需言语提示及独立3个等级,分别评为1~3分。Rivermead日常生活量表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Rossier等对4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显示重测信度r=0.97,与Barthel指数的相关系数为

0.83[35]。由于其没有包括如工作、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但Rivermead日常生活量表在家务劳动方面的评定项目较为详细,在评定及预测患者在社区内的活动能力,尤其是家内活动能力具有一定优势。与Barthel指数相比,它的项目更细致,并且对患者能力的顺序性有一定要求,患者需能够按上述顺序完成规定任务,并且至少能够按顺序完成连续3项

方能得分。这种顺序性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训练提供了一定的指导[36]。

3.2 Nottingham日常生活能力量表(Nottingham Extend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Questionnaire,NEADL)

NEADL除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还评估患者与其周围环境及社区的互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受试者报告在过去1周他们是否做过此类活动,如果他们

做过该活动,则进一步询问所需要的帮助,并据此进行3级评分[37-38]。

3.3 Frenchay活动指数(FrenchayActivities Index)

Frenchay活动指数于1983年由Holbrook和Skilbeck首先提出,包括15个项目,涵盖了家务劳动、工作/休闲和户外活动三大方面。每项均根据患者在最近3

个月或6个月实际完成活动的频率进行评分(1~4分)。Frenchay活动指数既可以访谈的方式进行评定,也可用邮件的方式由患者进行自评[39]。此外,该量表也可以由看护者协助完成。Segal等对38对脑卒中患者及其照护者应用Frenchay活

动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显示照护者的评定与患者的自评之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40]。在评估神经系统损伤婴儿的上肢功能时,研究者常选用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41]、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42]等,MAL、ABILHAND也有专门用于测试儿童上肢功能的版本。

目前还有针对特定病种人群的上肢功能评定,如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这是一个专门用于脑卒中患者的量表,采用5级评分评估脑卒中后患者8个方面的日常活动能力。

随着疾病的进程,部分偏瘫患者可一定程度恢复上肢功能,而许多患者偏瘫侧肢体则只能被动地由患者本人及其照护者照顾。针对偏瘫患者上肢康复的干预目标大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科研以及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信效度好的量表进行评估。

5.1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表

对于患肢主动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小的患者,康复的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被动功能,如减轻患肢的护理困难、减少护理时间,或减少护理所需人数。可以采用诸如LASIS来评价患者的依赖性或护理人员的负担[43]。MAL、ABILHAND等量表则

更多用来评估患者完成一些综合性主动活动的能力。在患者肢体存在选择性自主运动能力,但肌肉过度活动限制了主动功能(如影响了运动质量和速度)的情况下,可以用局部运动功能评定来进行评价。常用的上肢局部功能评定方法包括ARAT、WMFT等。

5.2 考虑患者的体验

总体来说,用评价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或生活质量的量表来评价康复治疗是否有效,不是一个理想的方式。但还是要设法了解患者的体验,方法包括:用文字描述的评定量表或直观模拟评定量表对患者的受益进行总体评价;患者和照护人员对康复治疗的满意度调查。也可以考虑用一些定性研究了解康复过程中患者的体验。

【相关文献】

[1]Mercier L,Audet T,Hebert R,et al.Impact of motor,cognitive,and perceptual disorders on ability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fter stroke[J].Stroke,2001,32(11):2602-2608. [2]Lai SM,Studenski S,Duncan PW,et al.Persisting consequences of stroke measured by the Stroke Impact Scale[J].Stroke,2002,33(7): 1840-1844.

[3]Li KY,Lin KC,Wang TN,et al.Ability of three motor measures to predict functional outcomes reported by stroke patients after

rehabilitation[J].NeuroRehabilitation,2012,30(4):267-275.

[4]Shimodozono M,Noma T,Nomoto Y,et al.Benefits of a 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 program for the upper paretic extremity after subacute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3,27(4):296-305.

[5]Rosewilliam S,Malhotra S,Roffe C,et al.Can surface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wrist and hand combined with routine therapy facilitate recovery of arm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2,93(10):1715-1721.

[6]Wu CY,Chen YA,Lin KC,et al.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with trunk restraint for improving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trunk-arm control after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hys Ther,2012,92(4): 483-492.

[7]Doussoulin SA,Rivas SR,Campos SV.Validation of"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in Chilean patients with a paretic upper limb after a stroke[J].Rev Med Chil,2012,140(1):59-65.

[8]Chanubol R,Wongphaet P,Ot NC,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nd the box and block test of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J].J MedAssoc Thai,2012,95(4):590-597.

[9]Chen HF,Lin KC,Wu CY,et al.Rasch validation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in patients receiv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2,93(6):1039-1045.

[10]瓮长水,王军,潘小燕,等.上肢动作研究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效度[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

践,2008,14(1):53-54.

[11]瓮长水,王军,王刚,等.上肢动作研究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信度[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

践,2007,13(9):868-869.

[12]Woodbury M,Velozo CA,Thompson PA,et al.Measurement structure of the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implications for motor control theory[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0,24(9):791-801.

[13]Edwards DF,Lang CE,Wagner JM,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in motor trials early after stroke[J].Arch PhysMed Rehabil,2012,93(4):660-668.

[14]Chen HF,Wu CY,Lin KC,et al.Rasch validation of the streamlined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in people with chronic stroke and subacute stroke[J].Phys Ther,2012,92(8):1017-1026.

[15]吴媛媛,闵瑜,燕铁斌,等.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 (11):992-998.

[16]毕胜,Hui-Chan C.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标准效度和评定者内部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2):1084-1086.

[17]王强,園田茂,植松瞳,等.Wolf运动功能量表的因子分析及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35-38.

[18]Nijland R,van Wegen E,Verbunt J,et al.A comparison of two validated tests for upper limb function after stroke:The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and th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J].J Rehabil Med,2010,42(7): 694-696.

[19]Rabadi MH,Rabadi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9045052.html,parison of th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nd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as measures of upper-extremity motor weakness after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6,87(7): 962-966.

[20]Woodbury ML,Velozo CA,Richards LG,et al.Dimensiona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7,88(6):715-723.

[21]Woodbury ML,Velozo CA,Richards LG,et al.Longitudinal stability of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8,89(8):1563-1569.

[22]金子翼.简易上肢技能检查[M].東京:酒井醫療株式會社,1986: 7-22.

[23]van der Lee JH,Beckerman H,Knol DL,et al.Clini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Motor Activity Log for the assessment of arm use in hemiparetic patients[J].Stroke,2004,35(6):1410-1414.

[24]Chen S,Wolf S L,Zhang Q,et al.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of the actual amount of use

test and the motor activity log:the EXCITE Trial[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2,26(5):507-514.

[25]Uswatte G,Taub E,Morris D,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upper-extremity Motor Activity Log-14 for measuring real-world arm use[J].Stroke,2005,36(11):2493-2496. [26]Hammer AM,Lindmark B.Responsive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Motor Activity Log in patients during the subacute phase after stroke[J].Disabil Rehabil,2010,32(14):1184-1193.

[27]Park SW,Wolf SL,Blanton S,et al.The EXCITE Trial:Predicting a clinically meaningful motor activity log outcome[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08,22(5):486-493.

[28]Uswatte G,Taub E,Morris D,et al.The Motor Activity Log-28:assessing daily use of the hemiparetic arm after stroke[J].Neurology, 2006,67(7):1189-1194.

[29]Gabel CP,Yelland M,Melloh M,et al.A modified QuickDASH-9 provides a valid outcome instrument for upper limb function[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09,10:161.

[30]Burger H,Franchignoni F,Kotnik S,et al.A Rasch-based validation of a short version of ABILHAND as a measure of manual ability in adults with unilateral upper limb amputation[J].Disabil Rehabil,2009,31 (24):2023-2030.

[31]Penta M,Tesio L,Arnould C,et al.The ABILHAND questionnaire as a measure of manual ability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Rasch-based valida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upper limb impairment[J].Stroke,2001,32 (7):1627-1634.

[32]Ashford S,Slade M,Malaprade F,et al.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outcome measures for the hemiparetic upper limb:a systematic review[J]. J Rehabil Med,2008,40(10):787-795. [33]Chae J,Labatia I,Yang G.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hemiparesis: 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e Arm Motor Ability test[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3,82(1):1-8.

[34]Gabel CP,Michener LA,Burkett B,et al.The Upper Limb Functional Index:develop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reliability,validity,and responsiveness[J].J Hand Ther,2006,19(3):328-348.

[35]Rossier P,Wade DT,Murphy M.An initi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ivermead Extended ADL index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J].J Rehabil Med,2001,33(2):61-70.

[36]刘若琳,王宁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87-190.

[37]Schlote A,Kruger J,Topp H,et al.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Barthel Index,the Activity Index,and the Nottingham Extend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The use of ADL instrument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by medical and non medical

personnel[J].Rehabilitation(Stuttg),2004,43 (2):75-82.

[38]Das NR,Moreton BJ,Lincoln NB.Rasch analysis of the Nottingham Extend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J].J Rehabil Med,2011,43 (10):944-950.

[39]Appelros P.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enchay Activities Index one year after a stroke:a

population-based study[J].Disabil Rehabil,2007,29 (10):785-790.

[40]Segal M,Schall RR.Re:Wyller TB,Sveen U,Bautz-Holter E.The Frenchay Activities Index in stroke patients:agreement between scores by patients and by relatives.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1996;18, 454-459[J].Disabil Rehabil,1997,19(3):120-122.

[41]Finkel RS,Hynan LS,Glanzman AM,et al.The 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reliability in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ype I[J].Pediatr Phys Ther,2008,20(3):242-246.

[42]Snyder P,Eason JM,Philibert D,et al.Concurren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 in infants at dual risk for motor delays[J].Phys Occup Ther

Pediatr,2008,28(3):267-282.

[43]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1.1Brunnstrom评定 1.1.1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定方法包括躯干、四肢、步态等内容[3~5],在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方面又包括许多项目,每1项目分为5个功能等级(0~4分),以分数来表示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等级划分方法为:0分:无关节运动。1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4。2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2。3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3/4。4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的全范围。 1.1.2上肢功能等级评定项目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共包括6级,在评定时的具体内容为:⑴共同运动出现之前软瘫(有/无),联合反应(伸/屈)。⑵痉挛。⑶出现共同运动:①伸展模式肩胛骨:前伸;肩:内收、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②屈曲模式肩胛骨:回缩、上提;肩:后伸、外展、外旋;肘:屈;前臂:旋后。⑷脱离共同运动手触摸腰骶部,肘伸直上肢前屈至水平位,屈肘90°前臂旋前,屈肘90°前臂旋后。⑸相对独立或分离运动上肢外展至水平位,肘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上肢肘伸直位上举过头。⑹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1.1.3手运动感觉功能等级评定项目手的运动感觉功能评级也分为6级,具体内容为: ⑴无任何运动。⑵被动运动觉(前臂旋前,健侧/患侧):腕部、手指、拇指。⑶一般感觉(健侧/患侧):手掌、指尖。⑷腕和手指运动:伸腕(前臂旋前)、伸指(前臂旋前)、屈腕(前臂中立位)、整体运动(前臂中立位)。⑸手的抓握(腕中立位):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柱状握及放开。⑹手部其他活动:腕尺偏、腕桡偏、腕环绕、单指屈伸、手指内收、手指外展、拇指环转。 1.2FMA评定FMA评定即为简式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此方法实际上是BRSS(Brunnstrom's recovery stages of stroke,BRSS) 的细化和数量化。此量表对上肢功能评估可分为10大项,33小项,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共66分; 下肢7大项,17小项,共得分34分,上下肢总共100分。此量表的评分方法细微,上肢大关节评价包括肩、肘、腕关节的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腕关节稳定性,有无反射亢进等,小关节包括手的抓握、手指侧捏、对指捏等运动方式,且包括协调能力和速度的评价,此方法反映上肢功能较为全面,具体内容可参见《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一书[4]。评分方法为每项检查内容根据完成情况分别评为0、1、2分,最高分为2分。例如,检查上肢伸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中风偏瘫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中风偏瘫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进展黄允香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 【年(卷),期】2017(016)003 【总页数】4页(P72-75) 【关键词】中风偏瘫;肢体功能;中医护理技术 【作者】黄允香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近年来,中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虽加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但致残率无下降趋势,甚至明显上升,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一定负担[1]。中医药预防治疗中风的效果显著,并以悠久的历史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作用机制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文献[2]。随着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护理技术以其简、效、易、廉的特色,在减轻患者病痛,尤其是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彰显优势[3],其中艾灸、穴位按摩、中药药熨等针对中风偏瘫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充分发挥专科中医护理技术特色。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在促进中风偏瘫后的肢体功能恢复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艾灸法 艾灸法是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烧灼,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4]。艾灸具有副反应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疗法[5]。灸疗时产生的温热效应能通过穴位传入肌肉深层,直达肌腱、韧带,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肢体痉挛[6]。池响峰等[7]将 附子、干姜、炙甘草、川芎等中药各100g,放入5000g白酒中浸泡1个月后制 成扶阳药酒,对3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沿背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铺艾绒,并沿背腰部干毛巾喷洒扶阳药酒,喷洒95%乙醇,点火烧约20s,患 者感觉到热后3s扑灭,重复以上过程6次,然后在背腰部涂擦扶阳药酒,后覆盖保鲜膜,约1h取下,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激发督脉经穴及调控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恢复肢体功能。姚宝农[8]每天采用太乙神灸仪艾灸缺血性中风患者百会穴1次,灸时患者自觉热感深透至颅内或沿督脉传导,每次艾灸时间30~60 min,疗程为1个月,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量表评分也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说明艾灸百会穴能改善微循环,对 中风患者的脑组织及患肢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李宝国等[9]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选取痉挛优势侧和痉挛劣势侧两组穴位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痉挛优势侧组肢体痉挛程度明显下降,上下肢分级显著进步,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提示艾灸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优势侧穴位能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2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又称指针点按疗法,具有温经活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功能[10]。我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朱琏[11]提出,指针点按疗法(是用手指在人

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 疗研究进展 摘要:中风的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很高。据报告约85%的中风患 者都具有上肢功能障碍。中风病人的功能障碍包括上肢、手和手指的行动能力和 协调能力下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给病人、他们的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上肢和手臂的康复面临 巨大挑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康复研究的深入,研发了一些新的康复技术,这 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动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本文概述了功能性残疾上肢和 下肢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中风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脑损伤引起的神经疾病,一般分为缺血性脑血管 意外和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前者主要是脑梗塞所致,后者多由颅内出血引起。中 风是世界上第二大致人死亡的常见病,这也是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 年来,随着中国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中风患者 的生存率明显的提高。但是大多数病人都会存在轻微或严重的后遗症。在积极治 疗后有80%的病人仍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将近三分之一的中风患者在六 个月康复后仍有严重的上肢功能障碍,其中大多数表现为局部瘫痪、抽搐、协调 不良、肩关节半脱位。这严重影响了病人日常活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额外负担。因此,促进中风病人的功能康复已成为临床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 旨在总结中风患者上下肢体功能障碍的一般康复治疗,并为临床康复护理和后续 研究提供指导。 1运动想象疗法(MIT) MIT是指一个由心理医生指导的患者大脑中犹如电影场景的精神模拟。但是 事实上没有明显的体育活动。根据诱导想象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视觉运

偏瘫功能评定

一、概述 下运动神经元所致瘫痪的恢复过程是肌力不断改善的量变过程。随着肌力的增强,其功能活动也随之改善,故其评定可采用肌力评价法。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瘫痪的恢复过程不同,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使低位运动中枢失去其高位中枢的调节,使被抑制的、原始的低位中枢的各种反射释放,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群间协调异常,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异常运动模式等,其恢复过程是一种肌张力和运动模式不断衍变的质变过程。单纯肌力的改善并不一定伴有相应的功能活动改善,故其评价不宜采用肌力评价法,而宜用Brunnstorm评价法、Bobath评价法、Mas、上田敏法及Fugl-meyer评价法等,目前最常用的是Fugl-meyer评价法,而Bobath评价法由于较繁琐、不能定量,临床很少应用。 二、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Brunnstorm评定法。 Brunnstorm对大量的偏瘫患者进行了观察,注意到偏瘫的恢复几乎是一个定型的连续过程,提出了著名的恢复六阶段理论。 阶段1:患侧肌肉呈迟缓状态,肌张力消失; 阶段2:出现肌张力、痉挛和联合反应,患者试图主动活动是出现不伴有关节活动的微弱肌收缩; 阶段3:患者可随意引起不同程度的共同运动或其组成成分,痉挛明显,达到病程中的极值;阶段4:共同运动模式开始被打破,出现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分离运动,痉挛减轻; 阶段5:分离运动进一步改善,可以完成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 阶段6:共同运动模式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轻微可见,协调运动、运动速度大致正常。Brunnstorm六级评定法简便易行,在一般临床检查中应用最多,但分级较粗,欠敏感,在科研中较少使用。 (一) 上肢的检查(坐位) 被动的运动感觉: (1) 肩关节(前屈45度、90度,外展45度、90度,伸展位) (2) 肘关节(屈曲45度、90度,伸展位) (3) 前臂(旋前、旋后、中间位)

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孟娣娟;徐桂华;孙蓉;张敏 【摘要】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卒中等的常见症状,患者的肢体功能特别是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测评工具进行总结。%Hemiplegia is a common dysfunction after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uch a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presenting as limbs functional loss especially the upper limbs, which strongly affecte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quality of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esent tools for evaluating the upper limbs function of hemiplegics.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3(000)011 【总页数】4页(P1032-1035) 【关键词】上肢功能;偏瘫;测评;综述 【作者】孟娣娟;徐桂华;孙蓉;张敏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市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市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市210023;江苏大学护理系,江苏镇江市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3

[本文著录格式] 孟娣娟,徐桂华,孙蓉,等.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测评工具的研究进 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1): 1032-1035. 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卒中等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疾,约30%~66%的脑卒中幸存者有持续上 肢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近年来,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有多种新的康复治疗,而有效评估康复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变化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至关重要。目前文献中出现了大量测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研究工具,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目前还缺乏金标准。 这类工具需要研究者或临床医生、康复师在实验室、医院等环境中采用客观方法对患者的上肢局部功能进行测评,测评的对象是肌肉或肌肉群完成各种上肢任务的能力。 1.1 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Arm Test,ARAT) ARAT是1981年Lyle基于Caroll上肢功能测试(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发展而来,主要用于评估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状况。该量表包括4个方面(抓、握、捏以及粗大运动),共19项任务,每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采用4级法(0~3分),0分代表无法完成动作,3分代表可正常完成动作;一侧上肢的评分范围为0~57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每个受试者所需的评测时间约10 min左右。这个量表主要评估患者对不同大小、重量以及形状物体的操作能力。量表可以评出3 个评分:抓、握、捏运动评分(ARAT-grasp,-grip,-pinch),粗大运动评分(ARAT-Gross Movement)以及总分(ARAT-Total)[3]。近年来,A RAT广泛应用于脑卒 中康复研究领域[4-6],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国外学者已充分验证了ARAT信度、效度和反应性[7-9]。瓮长水等的研究证实,ARAT对中国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 评价者内信度、评价者间信度以及良好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和同时效度[10-11]。

脑瘫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偏瘫型患儿中需要重新建立评估标准与程序

脑瘫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偏瘫型患儿中需要重新建立评估 标准与程序 李惠; 史惟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年(卷),期】2019(014)004 【总页数】6页(P254-259) 【关键词】脑瘫; 精细运动; 功能; 评估; 项目功能差异 【作者】李惠; 史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上海 201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与其他类型脑瘫患者相比,偏瘫型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受损相对较轻,但是不少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受到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不全、肌无力、选择性运动控制不全和感觉障碍等,从而在不同程度影响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1],针对偏 瘫型脑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干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3]。随着偏瘫型脑瘫患者上肢 功能干预理念与方法的变迁,国际上对脑瘫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价开展了相应的研发或改良工作[4-15]。 脑瘫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是国内被广泛使用的脑瘫患者精细运动功能评估工具[16, 17],可以有效地检测不同程度脑瘫患者精细运动功能的差异、干预效果以及发育进程[18, 19]。FMFM是基于各种类型脑瘫患者的精细运动能力而研发,

并没有明确地给出偏瘫型脑瘫患者的标准化评估程序,为了提升FMFM在偏瘫型 脑瘫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有必要进一步明确FMFM在偏瘫型脑瘫患者中的测试原则。 标准化量表是临床医学尤其是康复医学界针对活动功能评价的重要手段,强化标准化量表的特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方法,可以提升量表工具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测量量表标准化程度的常用指标通常包括信度、效度、反应度、精确度以及项目功能差异(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DIF)等。 当有证据表示某一项测试不公平地偏向特定的组别(如性别、种族、疾患种类等),通常认为该项测试具有偏向性,测试项目在上述不同群体间具有功能性区别,测试项目在根据能力配对后的不同组别中仍存在功能性差异称为DIF[20]。与其他类型脑瘫相比,偏瘫型脑瘫上肢功能的评价更为复杂,需要兼顾患侧与对侧、单手与双手操作功能的差异,分析FMFM在偏瘫型和非偏瘫型间的DIF将有助于判定针对偏瘫型脑瘫是否可以继续沿用原有的FMFM架构和评分方法,还是需要另外进行 重新架构。 本研究旨在明确以下几个问题:①FMFM的B~E区操作项目在偏瘫型与非偏瘫型间的DIF;②FMFM单手与双手项目在偏瘫型与非偏瘫型间的DIF。 1 方法 1.1 研究设计收集脑瘫患儿FMFM评估数据,分别对其B~E区的56个项目及其中的单手项目和双手项目进行单维性分析以及偏瘫型脑瘫(焦点组)和非偏瘫型脑瘫(对照组)间的DIF分析。 1.2 脑瘫的诊断依据2006年国际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脑瘫分型采用欧洲脑瘫监测组织推荐的方法[22]。 1.3 纳入标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2001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康复中心及其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中的13家合作单位(3家二级医院儿童康复科、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 上肢功能评价是对患者肩关节、手肘及手部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和测量 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程度和康复效果的评价。STEF (Shortened version of the Test Evaluation Functional)是一种简 易上肢功能评价方法,旨在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不同方面和能力。 STEF测试由10个项目组成,包括肩关节活动、肘关节活动、手腕关 节活动和手部活动。通过这些项目,可以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范围、协调性、握力和手指灵活性等方面的功能。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得分标准和评 估指导,根据患者完成每个项目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评分。 首先,进行肩关节活动的评估。包括前屈、伸展、内外旋等运动范围 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两个肩胛骨之间的最大距离来评估肩关节活动情况。 接下来,进行肘关节活动的评估。包括屈曲、伸直等运动范围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屈曲角度和伸直角度来评估肘关节活动情况。 然后,进行手腕关节活动的评估。包括屈腕、伸腕等运动范围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手掌和前臂之间的角度来评估手腕关节活动情况。 最后,进行手部活动的评估。包括握力、手指灵活性等功能的测量。 可以通过使用动力握力计来评估患者的握力情况,或者使用针脚板测量患 者手指的灵活性。 在进行STEF评估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需要选择相应 的项目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自觉疼痛、肌肉紧张情况等,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评分。

STEF评估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且可重复,适用于临床康复中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快速评估。同时,该评估方法可以提供客观的信息,帮助康复专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评估康复效果,并且可以用于不同病种和康复阶段的患者。 然而,STEF评估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它只评估了上肢功能的一些方面,对其他方面的功能如手指协调性等未涵盖。其次,评估结果可能受到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疼痛感受等。 综上所述,STEF评估方法是一种简易且有效的上肢功能评价工具,可以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不同方面和能力。它可以提供客观信息,帮助康复专家评估康复效果和制定康复方案。然而,STEF评估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 STEF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评价: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简单的观察,包括手指灵活度、手腕 和肘关节的动作范围、手臂的力量等。 2.动作评价:通过让患者完成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来评估其上肢功能。 这些动作可以包括抓取、握持、拧开盖子、搬运物品等。评价者可以观察 患者的动作是否协调、灵活、准确等。 3.力量评价:通过使用力量计或简单的手握力测试来评估患者的上肢 力量。力量评价可以包括手握力、上肢肌肉力量等。 4.活动能力评价:通过询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情况来评估其上 肢功能。例如,患者是否可以独立完成洗澡、穿衣、吃饭等活动。 STEF评价可以在康复中心、医疗机构或患者家中进行。评价过程应 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评估技巧和知识。 STEF评价的优势在于其简易性和操作的可行性。通过使用STEF评价,康复治疗师可以获得关于患者上肢功能的全面信息,这有助于确定治疗计 划和跟踪康复进展。 STEF评价的结果可以用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和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为患者设计特定 的训练方案,以提高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对于患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STEF评价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康复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功能状况,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治疗建

议。此外,通过定期进行STEF评价,康复治疗师可以跟踪患者的康复进程,并相应地调整治疗计划。 综上所述,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评估工具,对于评估和恢复患者上肢功能非常有帮助。通过使用STEF评价,康复治疗师可以获得全面的信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提高上肢的力量、协调性和功能。

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

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 上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辅助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的机器人系统,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手臂、肩膀等上肢肌肉功能,并提供康复过程的监测和 评估。随着近年来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肢康复机器人在康复医 学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通过模拟人体上肢运动的方式,向患者提供不同 程度的力量、力矩支持和移动指导,以促进上肢肌肉的康复训练。它可以 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训练、关节活动、手握能力恢复等多个方面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上肢康复机器人与传统的人工物理治疗相比具有以下几个 优势。首先,机器人系统能够提供精确的控制和力矩支持,可以根据患者 的康复进展进行动态调整,使训练更加个性化和有效。其次,机器人可以 重复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了传统治疗中医师助力的主观性和风险性,使康 复训练更加安全和可靠。此外,机器人系统还能够记录和存储患者的康复 数据,为康复进程的评估和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机械设计、控制算法和康复训 练的评估等方面。机械设计是研究的基础,主要涉及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传动系统、力传感器等方面。控制算法是机器人运动实现的关键,通过实 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和力矩需求,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力矩输出。康复 训练的评估是判断机器人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记录患者的运动 范围、速度、精准度等数据,分析患者的康复情况并随时调整训练方案。 在机器人结构设计方面,研究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例如,可穿 戴式机器人适用于重度偏瘫患者,其结构类似于肩关节外骨骼,可以通过

电机和传感器实现对上肢运动的辅助和控制。桌面式机器人适用于轻度至 中度偏瘫患者,可通过桌面上的操纵杆或触摸屏进行操控。另外,还有些 机器人设计为具有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等功能的移动式机器人,可以适应不 同患者的需求和康复阶段。 在控制算法方面,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运动需求实现力矩的协调输出。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制。深度学习技术在上肢康复机器人中也得到了应用,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对患者运动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康复训练的评估是机器人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记录患者的运 动数据来评估康复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运动范围和速度等数据来分析患 者的运动恢复情况,通过握力测试等方式来评估患者的手握能力。同时, 还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反馈来评估机器人系统的易用性和舒适性,以进一 步改进机器人设计。 总体而言,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在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提高康复质 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挑 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机器人系统在不同康复阶段的应用、机器人 与患者的协同性以及机器人系统的成本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相信随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上肢康复机器人将为康复医疗领域带来 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偏瘫上肢功能测试

偏瘫上肢功能测试 偏瘫是一种中风、脑外伤、脑肿瘤等因素引起的上肢运动功能受损的 疾病。上肢功能测试是评估其中上肢运动功能的量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 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偏瘫上 肢功能测试。 1. 弗朗克氏动态手拉力测试(Frankel's Grasp and Release Test): 该测试用在评估患者的手握和释放功能。患者需要按照指定的动作, 如夹取、保持和释放物品,包括各种大小、形状和重量的物体。根据患者 的握力和协调性,可以判断患者的手部功能如何恢复。 2. 焦点运动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 for Upper Extremity): 这是一项比较常用的评估上肢功能的测试,主要评估患者的肩关节、 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等关节的活动度和协调性。测试者会根据一系列的 动作,如抓握、升高手臂等,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 3. 布鲁尔指数(Brunnstrom Stages of Motor Recovery): 布鲁尔指数是一种基于运动表现的量化评估方法。根据偏瘫患者恢复 运动功能的过程,将患者的运动恢复分为六个阶段,从最初的反射性运动 到最后的协调性运动。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表现,可以对其运动功能的恢 复情况做出评估。 4. 物体功能测试(Box and Block Test):

该测试主要评估偏瘫患者的手握和放松功能。患者需要将一个具有分 隔格子的盒子中的方块一个一个地搬运到另一个盒子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者可以通过记录被搬运的方块数量来评估患者的手部功能。 5. 洛夫斯腕手能力测试(Lafayette Manual Muscle Testing System): 这是一种评估患者手指灵活性和手臂肌力的测试方法。测试者通过观 察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手指活动和手臂运动,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通过以上这些测试,医生可以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了解患者的 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康复过程中,不仅要进行适当的物 理治疗,还要结合其他的康复手段,如功能性电刺激、适度运动训练等, 以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参与 到日常生活中的上肢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康复效果。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 上肢功能评价是指对人体上肢活动的能力进行客观、系统的测量和评估。通过上肢功能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功 能状况,为临床上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常用的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方法。 首先是上肢活动范围的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上肢主动活动范围和被 动活动范围两种。主动活动范围是指患者自己完成的上肢活动范围,可以 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被动活动范围是指治疗师或评估员通过施加 外力使患者的上肢进行活动,以评估其关节的可动度。通过测量上肢活动 范围,可以了解患者上肢关节的活动度,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关节功 能障碍。 其次是力量的评价,上肢力量评价主要包括手握力和肌肉力量。手握 力是指患者握持物品的力量,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手力计和挠指测力仪。 肌肉力量评价是通过评估患者上肢肌肉的主动收缩力量来进行的,可以使 用手推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力量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肌肉的力量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肌力减退或肌无力等问题。 再次是协调性的评价,上肢协调性主要包括手眼协调和手指协调。手 眼协调是指患者上肢活动和视觉感知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要求患者进行 手部操作或球类运动等活动进行评价。手指协调是指患者手指运动的协调 能力,可以通过要求患者进行精细动作或手指灵活度测试进行评价。协调 性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运动的协调程度,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协调障碍或 运动失调等问题。

最后是功能状况的评价,上肢功能状况是指患者上肢的日常功能表现,包括抓握物品、用餐、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动。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观 察患者的日常活动、询问患者的生活能力和采用功能测评工具进行评估。 功能状况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表现,判断是否存在 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或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 通过上述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上肢的活动范围、力量、协调性和功能状况,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的上肢功能评价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为康 复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因此,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具 有重要的意义。

强制性疗法改善偏瘫上肢功能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开题报告

强制性疗法改善偏瘫上肢功能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开题报 告 题目:强制性疗法改善偏瘫上肢功能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背景和问题陈述: 上肢偏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之一,它的出现使得患者的生活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影响。目前,临床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短波 电疗等,但是疗效并不理想。而强制性疗法,包括肌张力减弱、神经肌肉电刺激、三 度空间动态平衡训练等方法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肢偏瘫患者的肌肉力量、肌张力、手指灵敏度、握力等功能。但是其具体机理仍然不明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 临床和基础研究。 研究目标和方法: 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强制性疗法改善偏瘫上肢功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强制性疗法对上肢偏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 通过基础研究,分析强制性疗法对上肢偏瘫患者的肌肉生理和神经元元学方面的影响机制; 3. 利用多模态脑成像技术,比较强制性疗法前后上肢偏瘫患者的脑区连接变化,并分析其与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对照实验的设计,将上肢偏瘫患者分为强制性疗法组和常规治疗组。强制性疗法组包括肌张力减弱、神经肌肉电刺激、三度空间动态平衡训练等方法,每 周1次,共12周。常规治疗组采用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短波电疗等方法,用于对照实验。两组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功能恢复指标的评估。同时,对强制性疗法组的患者进 行脑成像检查和肌肉生理学实验,探索其对肌肉生理和脑部连接方面的影响机制。 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将有望探讨强制性疗法在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康复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基础。同时,本研究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将为患者的个性化康复治 疗和药物干预提供参考,有望降低患者的疾病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

FMA平衡量表评分标准

FMA平衡量表评分标准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脑卒中是重要的致残原因,约75% 脑卒中患者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成为脑卒中后康复的难题,因此,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评估是临床治疗的基础,也是临床治疗的核心,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也是观察其治疗效果的客观标准。 上一篇推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评估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的常用工具ARAT,那么接下来就将聚焦另一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方法——Fugl-Meyer 评估表,其包含运动和感觉两个领域,本篇微文将着重介绍Fugl-Meyer 评估表的运动部分。 Fugl-Meyer评估表的发展 Fugl-Meyer 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是Fugl-Meyer AR等人基于Brunnstrom量表6级功能分级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精确发展而来,是专门为脑卒中患者设计的运动功能评估方法。它涵盖了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个领域的内容,包含了113个评估项目,满分为226分。其中,运动功能方面的评估是脑卒中临床和科研疗效评判中应用最为广泛且被最多业内人士认同的评估方法。但因Fugl-Meyer AR等人在发表的原始研究中,并未详细描述Fugl-Meyer评估表的具体操作规范,导致了评估者间的信度受到极大的挑战。Katherine J 等人于2011年在美国心脏协会的杂志Stroke上发表了 Fugl-Meyer 评估表的运动和感觉领域的评估标准,目前Fugl-Meyer量表已在康复训练治疗中运用广泛。

关于Fugl-Meyer评估表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评估是干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良好可靠的康复评定是卒中康复治疗的基础。Fugl-Meyer量表能够对偏瘫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做出准确的定量评定,且评估较为全面。其优点是用时短,结果解释确切,内容详尽,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所需的功能紧密结合,能够直观且快速的反映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因此,该量表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能有效、稳定和灵敏地反映患者功能障碍的变化,信度和效度良好。

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Rood技术,并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的治疗, 分析两者相结合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对康复的过程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临床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 验组各30人。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基 础上增加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单次治疗总时长各60分钟,疗程为4周,每周6次,每天1次。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 能力,使用FMA-UE、MBI、MAS和Carrol评定。结果: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组和常规康复组经过4周的康复治疗后,两个组之间的MAS评分和其他评估 和治疗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FMA-UE评分、MBI评分和 Carrol手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相比,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训练可更好的促进脑卒中后偏 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且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关键词:Rood技术上肢机器人技术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 1 山东协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这是一组急 性脑血管病,它属于脑血管阻塞或者破裂,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从而造成脑

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缺血性卒中,另一种是出血性卒中[1]。脑卒中是导致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由于脑部病变所引起的 肢体运动障碍一般会给人们带来很重的伤害,有可能还会危及生命。当前,对于 肢体瘫痪的治疗,采用药物进行保守疗法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根据调查显示,大 约有50%到7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2到4年内,还会残留不同程度的上 肢运动功能障碍,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参与和休闲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3]。由于我国人口中很多都为年纪很大的老人,所以 对于大多数肢体残疾的病人来说,他们更需要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 和指导。因此,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很重要。当前的康复理论认为,康复训 练不仅可以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还能使中风后患者的全身功能在很大程度 上得到改善,而大量的上肢训练是提高中风后及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重中之重。 Rood技术属于一种常见的康复训练技术,它利用多种感觉刺激等方法,促通 局部[4]。Rood技术也就是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可以实 现对局部神经和肌肉的疏通[5]。在对患者使用Rood技术进行康复的时候,根据 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选取相对应的康复动作,按照神经的发育顺序和患者的发 育水平来出发[6]。康复机器人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训练技术,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有一定的帮助[7]。当前临床上脑卒中的治疗主要 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常用药物治疗包括早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 聚集治疗、降脂类药物稳定斑块、抗凝、降纤酶等治疗及一些中药治疗[8]。单纯 的神经疗法会使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本研究在Rood技术的基础 上增加了上肢机器人技术,可以增加康复的趣味性,让康复的过程更加有趣,能 让患者更加投入到康复的训练中。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首先 分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制定相应的Rood疗法和上肢机器人技术的 疗程,从而为之后的上肢功能恢复做好准备,进而让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回归到 正常的生活当中。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中精细动作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中的有效性研究

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中精细动作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中的有效性研究 阳伟红;王跑球;杨永;刘娟;王益梅;张惠佳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f Carroll Uupper Extremities Functional Test (UEFT) is an effective rating scale for evaluating fine motor of upper limbs in children with hemipiegic cerebral palsy. Methods 45 children with hemiplegia were assessed by 2 certified valuers at the same week. Their upper limbs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PMDS)-2 and Carroll UEF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cores of Carroll UEFT and PDMS-2 was analyzed. The scores of Carroll UEFT were compared between 2 limbs. Results The score of Carroll UFE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DMS-2 grasping raw scores and vision - integration raw scores of both limbs (P<0.001),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fine movement quotient (FMQ) both in the healthy side (r=0.165, P=0.278) and the hemipiegic side (/=0.022, P=G.888).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Carroll UEFT between 2 limbs (2=4.475, P<0.001). Conclusion Carroll UEFT is effective used clinically in evaluating fine motor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hemipiegic cerebral palsy.%目的了解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量表是否能更好地反应脑瘫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情况.方法45 例脑瘫偏瘫症状的患儿由同两名评估者在1 周之内进行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2(PMDS-2)与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分析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PDMS-2 中精细运动分值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健手和患手的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结果 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患手和健手PDMS-2 抓握原始分、视觉-整

偏瘫上肢复合运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共3篇

偏瘫上肢复合运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的 研制共3篇 偏瘫上肢复合运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1 偏瘫上肢复合运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中风作为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风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一般来说,中风患者的上肢瘫痪比下肢瘫痪更常见,这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依赖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操作,受到时间和人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机器人康复训练设备逐渐地成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方向之一。 本文介绍了一种偏瘫上肢复合运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该机器人采用基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技术的控制系统,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外部控制单元,可以实现控制设备体积的减小和数据传输的高效率。机器人底座为旋转平台,平台上放置了两个移动臂,每个移动臂都配备了3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即臂部的伸展、肘部的屈曲和肩部的外展。同时,该机器人还配备了一个3个自由度的手部机械手,使得机器人能够实现复合运动的训练。 对于机器人康复训练的实现,控制系统将运动学模型与运动规划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患者上肢空间运动的监测和控制。在运动规划中,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被定义为空间向量,该向量

通过一系列数学计算可以得到机器和患者之间的最优路径。同时,机器人还配备了一套反馈力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患者动作的主动力触觉反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机器人康复训练设备的实现需要有效的控制算法和反馈机制。在控制算法方面,本研究针对显式动力学模型下运动规划的复杂性,提出了机器人康复训练设备的分离控制架构。该结构将机器人分为“自主控制”和“响应控制”两个子系统,这样就可以大幅减轻系统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在反馈机制方面,机器人康复训练设备采用了主动力触觉反馈方法。具体地,机器人会向患者的上肢施加一定的力反馈,以增加患者肢体运动的运动范围和灵活度。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机器人康复训练设备在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促进发育和强化功能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该设备可以为医师和物理治疗师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当然,作为一种机器人康复训练设备,其成本和使用难度也需要考虑,本研究致力于将其成本和使用难度尽可能地降低,以推广该装置的使用 本研究设计的机器人康复训练设备能够有效地监测和控制患者上肢运动,采用分离控制架构和主动力触觉反馈方法,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康复工具,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该设备的成本和使用难度也在研究的考虑之中,期望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行业,并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偏瘫上肢复合运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2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表现与习得性废用的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表现与习得性废用的相关性研究 危昔均;方乃权 【摘要】目的:探索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表现与习得性废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从两家医院共招募了28例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由同一名作业治疗师对其进行功能评定.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盒子和木块测试(BBT)、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估,习得性废用评价采用家居活动记录表(MAL),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功能性独立量表(FIM)进行评估.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MAL的使用量评分(MAL-AOU)与MAL的活动质量评分(MAL-QOM)及FMA显示强相关性(r=0.751至r=0.860);MAL-AOU与其它上肢运动功能表现呈现中等相关(r=0.551至r=0.744);MAL-QOM与ARAT之间显示出一般相关(r=0.38),与其它上肢功能表现则中等相关(r=0.599至r=0.724);FIM与所有量表均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结论:上肢功能水平越好的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越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侧上肢;判断自我上肢能力水平时,患者则显示出更多依赖于上肢粗大功能表现,而非手部精细功能表现.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 【年(卷),期】2015(030)006 【总页数】4页(P405-408) 【关键词】脑卒中;习得性废用;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危昔均;方乃权 【作者单位】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香港;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香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R743.3 脑卒中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存在终身的上肢功能障碍[1-2]。上肢功能的恢复有赖于患者重复、主动的功能性活动[3]。习得性废用存在于上肢功能恢复的整个过程[4-6]。目前针对习得性废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减轻习得性废用的严重程度和上肢功能障碍方面。前期研究主要以限制健手活动,促进患手活动为主要策略[6],后来也有些学者试图通过去除健手限制、降低运动强度或者与其它治疗方法相结合达到相同的目的[7-9]。本研究拟探讨习得性废用与上肢功能表现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脑卒中康复专业人士更深入地认识习得性废用、开发针对不同上肢功能水平患者的习得性废用干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28例患者均从香港九龙医院和香港屯门医院的脑卒中出院患者中招募,均符合以下要求:首次脑卒中,且发病时间<6个月;有明显的偏瘫症状;年龄≥18岁;功能评级(functional test for the hemiplegic upper extremity-Hong Kong version, FTHUE-HK)≥3级;肌张力(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0~2级;简易神经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达19分,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无明显肢体疼痛;签署知情情意书。排除站立时间<2min(可以使用辅助用具);近3个月内已经或者准备注射缓解痉挛药物(如肉毒素)。28例患者中男22例,女6例;脑梗死15例,脑出血13例;左侧偏瘫15例,右侧13例;年龄(59.43±10.70)岁:病程(46.57±36.31)d。 1.2 方法 28例患者均在出院后1个月由同一名具有10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作业治疗师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价和习得性废用评价等功能评估。①上肢运动功能评价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