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6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收入
(单位:贯)
15085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支出
(单位: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王安石性格分析: 王 1、安三石冗最两打积动引人发心严的重就的是社他会的危三机不足精神: 天命不足畏——规律要把握; 人 2、言庆不历足新恤政—提—供民经意验要教倾训听; 祖宗之法不足守——改革要渐进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
4、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 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启用 王安石变法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祖宗之法不足守。”
“三不足”的大无畏
——王安石“变法精神” 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开展。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
北宋《流民图》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
王小波、李顺起义
范仲淹(989一1052)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 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 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 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 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 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 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 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 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 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 (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 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2、庆历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宋神宗(1048—1085)
宋英宗之子。1067— 1085年在位,曾说:“天 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 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 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 法,励精图治。
呦 ? 他 怎 么 也 当 官 了 啊
130万
37万
宋初 宋中 军队 军队
军费在财政支 出中所占比重
——欧阳修
材料三 承平浸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 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食货志》
据材料指出北宋中期存在哪些社会危机
背景一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少数民族政权威胁边境; 财政入不敷出; 军队战斗力低; 土地兼并严重; 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反抗不断。
宋神宗: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无心忧…..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 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 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 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 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 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 察者正相类。”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欧阳修
西夏王陵
契丹人引马图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Leabharlann Baidu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 有”。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450万(贯) 1975万(贯) 428万(贯) 1710万(贯)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 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 难济。……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 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王安石认为当务之急
是什么?为此他制定了哪些措施?
探究: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 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 是什么?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 推行新法。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 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 国强兵。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三不足”的大无畏
——王安石“变法精神” 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 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 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 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 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书
材料二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 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 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五代十国形势图
复习: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 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消极影响?
问题1: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
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
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
宋太
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 祖赵 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 匡胤
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必要性
范仲淹(989一1052)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
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 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 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 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 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 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 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 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 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 (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 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什么措施导致什么现象形成什么局面?
加 权强 钱中
央 兵集
权
增设官 僚机构
冗官
扩充军队
冗兵 积贫 局面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积弱 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