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学生几乎每天在课堂上都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问题。这类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学习的愿望,不懂得怎样与老师配合、与同学合作。他们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小话、做小动作,无法安心学习,很让教师和家长费心。其实学生身上出现的这种不良待业是他们缺乏自我认知能力的突出表现。
自我认知能力是指儿童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达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认识,也就是儿童对自身主体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过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阶段,只有认识自身状况,确立完整的自我概念,知道自己的集体生活中的角色,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教育环境的要求,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自我认知能力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儿童的自我认知是通过与他人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从3岁起,儿童开始有自我意识,能觉察到周围环境的存在和他人的需要。这时候成人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能力。比如:一个3岁的小男孩,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性别,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有祖父母、父母或兄弟姐妹),如何与家人和幼儿园的小朋处,以及什么样的行为能够得到他人的允许和肯定。儿童早期生活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形式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事事迁就。孩子从小就随心所欲,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情绪、急噪等心理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缺乏自己行为的察觉和辨别能力,养成与社会和集体不相适应的心理与行为。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类学生在学校常常和同学发生纠纷,不懂得怎样与同学融洽地相处,校园人际关系恶劣,也容易成为他人嘲弄和欺负的对象。一些儿童进入小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环境,并非他们有什么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可以说,他们的智力发育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心理发育明显迟缓。曾有一位三年级的教师叹息说,她班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心理发育明显迟缓。曾有一位三年级的教师叹息说,她班里有几个男生在课堂上,总爱不停地吃手指头或咬指甲。弄得指头脱皮、出血。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课堂上还有许多类似这种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行为。这不能不引起家长和教师们的重视和思索:如何确立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自我认知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它一方面反映出教师管理、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它包括儿童对外显行为的自控,如对冲动行的控制,还包括对内隐行为的
控制,如对学习动机和学习自觉性的控制。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表现不同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非常容易生产课堂行为问题,如讲小话,做上动作,甚至无端破坏纪律,妨碍他人学习。有些学生装在上课时,等不及老师提问,随时插嘴打断老师讲话,更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拒绝或对困难问题的专心思索。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则表现出很强的自控能力,能够平静地对待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即使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也能抑制住内心烦躁的情绪,保持继续学习的状态,可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情绪智商。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促进他们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自控能力的发展与其性别、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及归因方式等有密切关系。比如,由于传统文化对男女儿童的社会化标准不同,男孩子从小就被鼓励要勇敢大胆、自立自主,而女孩子则被要求听话、柔顺,这对男女学生行为的自我期待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对于男同学表现出的缺乏自控能力的行为比女同学表现出的相同行为呈现出更能接受的倾向。而小学阶段女同学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比男同学早熟一两年,自我控制能力就强于男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一般也比男生要好。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女生在小学更容易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国外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主要从冲动性入手,包
括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认知活动的控制以及情绪情感的控制,我们不能将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简单归结为患有先天性多动症或怀有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自然会好起来的想法。教师在情感上对他们加以重视和关注,在行为上给予训练和指导,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环境对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种社会过程,是儿童认知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小学生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强化自身与适应环境的互动作用。因此,教育环境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在学校教育环境方面,首先,教育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变革。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使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位学生在作文中高兴地写到:“学校建了校园网,有了虚似光盘库、公用区。老师们所做的课件存在了公用区,再在班级里的电脑上调出来,展示给同学们看,同学们被生动的动画、有趣的内容吸引了,甚至连以前上课不认真的同学也能安安静静地听讲。于是,我们一边欣赏着老师做的漂亮的课件,一边学习,真正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使我们的学习气氛达到了最高
潮”。
此外,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小学生一般有两种学习动机:一种是目标任务,如将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业学习的目的。在这种学习前提下,学生就会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完成掌握知识的任务,如果认为自己不具备完成作者的条件,学生就会放弃学习上的努力;另一种学习动机是能力目标,学生将学习过程看成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他们就会充分开发利用教育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习者的主动性,探索个别化、协作型教学的实施途径,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彻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使学生以学为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内驱动力,在体验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心理科学研究表明:父母的兴趣爱好及榜样行为最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试想,喜爱读书的父母,自然在业余以读书为乐,也会为子女买各类有益的读物,使孩子热爱读书、喜欢思索的习惯。孩子通过书籍既能了解他人、认识世界,也可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此外,在心理环境方面,校风校貌,班风学风,师生关系,父母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自我认知能力是小学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