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及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法探究

——“感、探、品、拓”四环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及解读

郑坊台湖小学连颖华

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感、探、品、拓”四个环节

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往和探究。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基于此,我们大致将课堂结构分为四个环节,简单勾勒为:初步感知(感)——质疑、探究(探)——品读提升(品)——拓展运用(拓)。

二、模式的基本流程及解读

改变“以教案定教学,顺教案而导学”的传统做法,初步树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依据语文母语课程的特点,营造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人格的培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为此,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一篇阅读课文应经历的一般流程:

第一环:初步感知(情境导航,自主阅读)

这一环节,主要借助《生本学案》学生自主完成,可安排在课前的一段时间(3-7分钟以内)检测。在教师的指导和《生本学案》明确的要求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独立认读和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和积累重点的词语和初步了解生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反思: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

部向内部的灌输。

第二环:质疑探究(个性体验,合作分享,梳理要点)

这一环节,大致时间为25-30分种。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觉质地质疑,进行探究性阅读,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解决心中的疑惑。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

方,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入手,再读文本,实现角色体验,加强语言积累。

反思: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的学习才是真

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很好的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

第三环:品读提升(重点引领,互动悟法)

这一环,大致需要时间30-35分钟。教师选择重点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

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等策略,不断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品读,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总结出如何更好的从内容中体

会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反思:这是体现教师“导”的关键环节,所以,这一环节要体现学法的指导;同时,这一环节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积极、兴趣盎然的,所以,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同时,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个性体验、合作分享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

要有敏感的嗅觉与及时引导的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第四环:拓展运用(巩固反馈,拓展提升)

这一环节大致需要时间5-10分钟。教师应对基础目标的达成予以检测与反

馈;对经典的语言进行积累,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拓展中运用学

得的阅读方法或语言训练点,加以巩固与提高。

反思: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所学的内容应该更宽泛,教学的开度应更大,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真正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而是“师生的平等的对话”的理念。只有达到了这一目标,我们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走上一条“阳光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