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仲景的影响
张依,王再生,姚望,付金香,陈李斯特,尹强
张仲景
1】医药方剂 2】著作 3】诊病方法
医药方剂
张仲景制仲景六味地黄丸 应用于《方剂学》如下 1】辛凉解表 计1首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在《伤寒论》中
本为风寒化热,表寒里热而设,《方剂学》借以辛凉宣肺、 清热平喘,主治外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2】泻下剂 1)寒下 计2首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或热结旁流, 以及热厥、狂病、痉病属里热结实证者。大承气汤与白虎 汤共同构成治疗阳明病的两大主方。在大承气汤的应用一 段,还介绍了张仲景的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其作用与 大承气汤类似,但有轻重缓急之不同,或痞满燥实之侧重。 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初起,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于实热 血瘀者,疗效最佳。
医药方剂
2)温下 计1首 。 三物备急丸主治寒实腹痛。 3)润下 计1首 。 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 4)逐水 计1首 。十枣汤主治悬饮、水肿。
3】和解剂
1)和解少阳 计1首 。 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是治疗少阳 病的主方,亦可用治妇人热如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2)调和肝脾 计1首 。 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证和肝脾不和。 3)调和寒热 计1首 。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4)表里双解 计2首 首选大柴胡汤主治少阳明合病;次选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
协热下利。
3】清热剂
1) 清气分热 计2首 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竹叶石膏汤主治伤寒、温病、 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2)清脏腑热 计1首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痢疾。
医药方剂
4】温里剂
1)温中祛寒 计4首 囊括了本节治法的全部方剂,亦为仲景治疗三阴病之精华 也。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证亦治小儿慢惊、病后喜唾、阳虚失血、以及胸痹 等;吴茱萸汤为《伤寒论》得意之方,一治虚寒呕吐、二治厥阴头痛、三治 少阴吐利;小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或心悸而烦等证;大建中汤主治虚寒腹 痛。
2)回阳救逆 计1首 四逆汤是治少阴病,阴寒内盛的主方,也可治太阳病误汗 亡阳 。
3)温经散寒 计2首 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汗厥证。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 。
5】补益剂
1)补阴 计1首 炙甘草汤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或虚劳肺痿。 2)补阳 计1首 肾气丸主治肾阳不足。
6】安神剂 《方剂学》共选用仲景安神方2首,均在补养安神一节。酸枣仁汤
主治虚烦不眠证;甘麦大枣汤主治脏燥证。
医药方剂
7】理气剂
1) 行气 计2首 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半夏厚朴汤主治梅核气。 2)降气 计2首 旋覆代赭汤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橘皮竹茹汤主治胃虚
有热之呃逆。
8】理血剂
1)活血祛瘀 计2首 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淤血 阻滞证。
2)止血 计 1首 黄土汤主治阳虚便血。
9】治燥剂 《方剂学》选用仲景治燥方仅1首,选在滋阴润燥一节,即麦门
冬汤主治肺痿。
10】祛湿剂 《方剂学》共选用仲景祛湿方7首,在数量上与温里剂等同。体
现了仲景治病重视湿邪的学术思想。
1)清热祛湿 计1首。茵陈蒿汤主治湿热黄疸。
2) 利水渗湿 计3首。五苓散主治太阳蓄水、水湿内停、痰饮等;猪苓汤主 治水热互结证;防已黄芪汤主治风水或风湿。
3) 温水化湿 计3首。苓桂术甘汤主治痰饮;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治肾 著病;真武汤主治脾胃阳虚、水气内停和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
医药方剂
11】祛痰剂
1)清热化痰 计1首 小陷胸汤主治痰热互结的小陷 胸证。
2 )温化寒痰 计1首 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寒痰咳嗽。 12】驱虫剂 驱虫方1首,即乌梅丸主治蛔厥,习
惯上也将乌梅丸列为厥阴病的主方。
13】涌吐剂
瓜蒂散,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
著作
1、《金匮要略方论》
2.《伤寒论》
3.《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 《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
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
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
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
仰的世界医学伟人。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了中医学重 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 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
诊治方法
总启:张仲景治疗伤寒热病,有独特的功效,其用药的要点在于精,简,直中
病情,不象现代中医那样,用西医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来看病,为后世中医的楷 模和学习的典范!
“辨证论治”的重要医学思想:
1)它的出现对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使用寒凉药物治 疗热性病,是中医的“正治法”;而使用温热的药物治疗,就属于 “反治法”。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都是用于治疗热性疾病
2)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为特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 合分析疾病的性质 ,)
3)建立在精深的医理和严密的辨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治
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就是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即:“六经辨证” ) 4)奠定了后世中药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