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文化形象符号的影像化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喜爱阅读武侠小说的中国人一样,这些小说引发了他对江湖世界的无穷想象与向往。那些快意恩仇的浪漫故事、侠肝义胆的传奇人物,更重要是那一份无拘无束、浪迹江湖的自在情怀,构筑了他和所有中国人心中奇幻瑰丽的江湖梦。综观华语电影导演在中国西部拍摄的一系列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几乎都是一些武侠电影。那么,众多华语电影导演为什么选择中国西部来拍摄武侠片?

首先,西部有广袤的地域环境,在视觉造型和影像叙事方面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境外华语武侠电影的表现空间和艺术探索区域。武侠电影追求的是激烈的场面和宏大的场景,局促、狭小的地理空间显然不适于武侠电影恢弘场景的展现,西部博大的地域范围,不论是沙漠、戈壁、还是荒原和沟壑都给武侠电影留下了巨大的创作空间,而沙漠、烈日、战马、荒原等又无一不具有力度之美和阳刚之气,而力度和阳刚正好契合了武侠电影所展现的侠义精神与侠义情怀。正如前面所讲到的,几乎所有华语电影导演都用了西部的沙漠来作为影片的外在背景与内在意象。

其次,西部有着强烈的侠文化历史与色彩。中国社会最早的侠出现在战国时代,当时侠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为人们所公认,如《韩非子》就将“侠”作为与“儒”并列的重要社会力量看待。从秦至唐,侠的势力渐渐衰弱。宋朝以后,“重文抑武”的国策使侠义之风丧失殆尽,而只能在《水浒》、《说唐》这类通俗文艺中流传,存在于人们理想之中。儒家治世一直是中国政治的传承,虽然中国正统文化所确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不懈追求,但一些知识分子也渴望着另一种精神世界,在中国文学中一直在呼唤“侠义”精神,从《史记》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开始,司马迁就在其笔下对侠不自觉流露出同情与赞美,他藉“游侠”、“刺客”列传点出他对正统义理的疑惑,渴望着另一种侠的世界。《史记》以后,很多文人受到司马迁的影响。从魏晋到唐朝出现了很多咏侠诗,如曹植、左思、陶渊明、李白和一些边塞诗人,他们用诗人的眼光把游侠理想化,满怀激情地展示了游侠美好的一面。这些诗人个性豪放不羁,不拘儒家礼法,不为五斗米折腰。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武侠小说以及武侠电影的盛行,说明人们对侠充满了渴望和想象,这跟历史中侠的消失与文学对侠的继续呼唤有密切的关系。

西部开阔的地貌、厚重的历史、雄浑豁达的个性使侠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侠文化在西部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这些侠士的行为在西部边疆渐渐成为一种历史积淀,形成西部人行侠尚义的古道热肠和豪爽粗犷的性格特征。由于历史的成因,西部人饱经忧患,生存艰难,命运起伏跌宕,蕴含着无限的丰富性和传奇性;历史的悠久和空间的辽阔,使他们精神自由地游荡,充满奇情异想。那种强烈的苦难感与强烈的自由意志的对立和相互渗透也正是西部侠义精神的来源。正是西部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以及西部浓厚的侠义情怀使得华语电影导演在中国西部创作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影坛有着崇高声誉的经典武侠之作。

近年来,港台地区乃至海外的华语导演不遗余力地在中国的西部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影像奇观,从而大大延展了中国西部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影响力,提升了西部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文化软实力。因此,中国西部电影要想再度复兴和辉煌,除了主要依靠大陆导演的自身努力外,也可以更加广泛地吸纳华语电影导演来共同参与创作,共谋市场与品牌拓展,扬己之长,避己所短,以期将中国西部电影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民族电影品牌再次推向国际影坛和主流电影市场。

(张阿利,教授,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710127)

西安城市文化形象符号的影像化传播 朱晓彧/Text/Zhu Xiao Y u

提要:电影《高兴》、

《羊肉泡馍麻辣烫》等对西安城市文化形象符号进行了深度解读,并从形象符号定位、表现方式多角度呈现。这种站在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上表现城市区域文化符号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地域局限性给影像化传播带来的障碍,在彰显普世性价值观的同时,对西安城市文化符号进行了影像化的传播。

关键词:城市文化形象符号 影像 传播

影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特定时代、地域、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并进而表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地域文化是影视作品表现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影像传播过程中也必然会对不同的地域文化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2009年是中国电影的大年,也在这一年出现了几部对于西安的城市面貌和陕西地域人文极具传播意义的作品,

The Image of Xi’an City and Its Spreading in Film and TV

148

REVIEWS OF FILM ACADEMIES 学苑论坛149

形象符号的独特性。《高兴》则通过说唱的形式讲述了牛羊肉泡馍的形态、吃法等,现代气息浓厚极具时尚感。在《羊肉泡馍麻辣烫》的开头,主人公在羊肉泡馍店伙计的吆喝声中出场,画面中通红的炉火上,炒锅翻飞,排列整齐的白瓷大碗依次盛上刚出锅的泡馍,不大的店面里,坐满了食客。主人公显然是这家店的常客,与小店服务员的简单几句对话,就让我们对他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而《高兴》当中一段“牛羊肉泡馍是咱西安的经典传统!要想吃得好!那可讲究的縡耸(zeng song )!馍要自己掰……”的说唱则用直接又时尚的方式将牛羊肉泡馍介绍了一遍。“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羊肉泡馍”是西安形象、品性、特征的一种象征性的结合体,是外地人从味觉上品尝西安的载体,它的“实在”、“耐饱”象征着西安人的“实在”、“醇厚”、“热情”、“诚信”;盛羊肉泡馍的容器是会让外地人惊讶的“大老碗”,这似乎又喻示了西安人的大气与包容。同时,“羊肉泡馍”作为一种美食,它的产生和延续,凝结着回汉文化共同的印记,既有实用性又具文化的美学价值。有人说西安城就像一个“大老碗”,生活在其中的西安人,就像碗中的泡馍一样,千百年来在最正宗的中国文化浸泡中生活成长,性情醇厚,令人难忘。

在过去大量的影视作品中,西安作为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的形象常常被等同为“西部乡村”,对其作为城市本身的文化符号定位在当前影像作品中表达得并不充分。在比较多的关中系列题材影视作品中,出现较多的是漫天黄土、丘陵、马拉车、热乎乎的土炕、带门闩的木门……这些也不足以表现真正的陕西,更无法表达现代的西安。 而一些反映当代西安城市生活的影片,一是数量很少,二是其在对西安城市文化符号的表现上似乎少有着力。《高兴》、《羊肉泡馍麻辣烫》在对西安文化符号的选取与表现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人物——西安城市文化形象符号的集中表达

这几部表现西安城市形象或者以西安为背景的影片,都是运用了现代的电影手法,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将现代气息传入观众眼中。如《羊肉泡馍麻辣烫》中,导演蒲剑采用了倒叙加插叙的叙事方式,将故事时空打乱重新排列,使得影片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同时,也充满现代感。电影从杨有宝的妻弟被煤老板葫芦头扣押开始讲述,紧接着跳跃到杨有宝捡到钱包的故事,到围绕马浪涛和葫芦头为药方斗智斗力的过程。煤老板“药方”的真假;杨有宝钱包里“药方”的不翼而飞,成为最重要的悬念。经过这几次跳跃性的叙述,故事算是说圆了。但是结尾还发生了点插曲,在一切谜团解开的时候,众人才发现,所谓的祖传药方不过是骗人的。《高兴》则更加另类而与众不同,并非仅仅以商业元素烘托情节的推进,更使用了歌舞片的形式来包装,也同时让观众感受

(1)张阿利《陕派电视剧地域文化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

《高兴》、《羊肉泡馍麻辣烫》、《生日》,还有2010年即将上映的警匪题材作品《预审》等。这几部作品相对集中地体现了西安城市在近年的发展现状,更突出地表现了陕西地域的文化特征。尤其是《高兴》和《羊肉泡馍麻辣烫》,西安地域文化符号特征鲜明,在曲折的情节中完成了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影片不但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感,其别具一格的结构方式、通俗化叙事模式、喜剧化艺术风格,显示了现代大众电影的鲜明特征。这两部影片利用影像的多元手段对西安城市文化符号的解读与建构,对同类型电影的表现手段及对西安城市文化符号的影像化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这几部作品大多是由陕西籍编导完成的,《高兴》的编导阿甘、《生日》、《预审》的导演周友朝,《生日》编剧杨争光,《预审》编剧孙毅安均为陕西人,对陕西地域和西安城市本身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解和关注。与其不同的是《羊肉泡馍麻辣烫》的编剧张阿利,不仅是一位影视创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影视理论研究者。他认为“地域文化特色对于任何一部艺术作品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艺术品的根基与核心,它既是剧中人物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和物质世界,又是作品个性和文化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创作者主体与生俱来的文化基

因和文化认同的自然流露”。(1)

这些主创生于陕西或西安,又大多在西安这座城市工作生活,因而在其作品的创作中,对西安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创作者的情感流露与文化自觉。所以,创作者们对于陕西地域的文化根基,对于西安城市本身的思考与理解,是他们成功地以影像阐述西安文化形象的原因之一。

羊肉泡——西安城市文化形象符号的意象式载体

2009年元月,一家研究咨询集团正式公布了《中国最具文化底蕴城市排行榜》,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等多个城市1883名18—60岁城镇居民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得到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在最具文化底蕴排行榜中, 西安名列第二。值得玩味的是,当以拟人化的形式对西安进行感性评议时,“敦厚的”一词排序最前。牛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尤其以西安最享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泡馍”从出现到现在,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已成为西安人百食不厌的绝佳美食。

相对来说,在《高兴》、《羊肉泡馍麻辣烫》中,对于羊肉泡馍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尤其是《羊肉泡馍麻辣烫》的片名和主人公的名字都以羊肉泡馍冠之,应该正是看中其深层的文化内容与西安城市的文化象征性相仿佛。影片创作者以“羊肉泡馍”为喻,使其成为西安城市文化形象符号的意象式载体,生动而准确地对西安进行了文化定位,同时将其与有着极大差异的成都文化符号“麻辣烫”相互衬托对比,强化了西安城市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