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9-26T14:36:02.3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2期作者:秦雯[导读] 探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康复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分组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5例,试验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8周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以及膀胱容量三个因素对比中,试验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膀胱功能,值得推广。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综合康复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脊髓损伤(SCI)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病理原因是神经环路损伤导致逼尿肌无力、括约肌与逼尿肌不协同等,造成膀胱不同程度的排空障碍而过度膨胀,使粘膜水肿、充血,损伤机体防御机制,造成尿路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研究对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治疗的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分组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5例,试验组女22例,男23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23 6.13)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定的损伤程度B级19例,C级18例,D 级8例。对照组女24例,男21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5.86 6.52)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定的损伤程度B级17例,C级19例,D级9例。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2)患者心脏、肾脏功能无明显异常;(3)在康复科治疗时间在8周以上;(4)脊髓损伤平面在C5以及以下。排除标准:(1)输尿管结石以及双肾结石;(2)合并严重肾脏、心脏功能障碍;(3)患者不愿作为研究对象参加试验的。两组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进行间歇性导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在导尿间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及时帮助患者翻身、健侧肢体摆放、主动以及被动关节活动、四肢肌肉、腹肌、呼吸肌训练等。在排尿之前先训练患者自主排尿,锻炼膀胱功能,连续进行8周的训练;试验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以及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生物反馈治疗采用AM1000B 盆底生物治疗仪,在间歇性导尿前进行治疗,将电极置于男性患者肛门或者女性患者阴道5~7厘米处,治疗时间每次30分钟,治疗之后训练患者进行自主排尿后再进行导尿。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奔奥BA2008-Ⅲ调制中频治疗仪,在髋髓神经区以及膀胱区放置电极,采用方波,4Hz频率,25~50mA电流,治疗时间20分钟,每天治疗两次。

1.3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方法

观察指标对比两部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膀胱容量、自主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情况。

评价方法取基线资料与护理8天之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自主排尿后用膀胱扫描仪进行膀胱内尿量的测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膀胱容量进行测量,患者平躺,进行导尿之后进行测量与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参数进行t检验,用`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自主排尿次数、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对比,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情况三个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在进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自主排尿次数、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三个因素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讨论

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间歇性导尿可以有效避免膀胱膨胀过渡而造成的膀胱粘膜损伤以及膀胱痉挛导致的膀胱容量减小,而膀胱的间歇性充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膀胱有规律的储存以及排空尿液的功能,有益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2]。

综合康复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方法,可以刺激膀胱区以及髋神经反射,抑制逼尿肌活动亢进,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3]。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由于支配盆底肌收缩的神经受到损伤,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收缩而松弛瘫痪,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对盆底肌压力信号与电活动的进行监测产生的信号改变,对盆底肌收缩与放松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改善膀胱功能障碍程度[4]。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综合康复护理之后,在自主排尿次数、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三方面,两组患者对比,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康复护理对发生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梅,倪少波,李丽华. 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19(28):3472-3475.

[2]陈立霞,张杨,岳寿伟. 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4,58(28):55-57.

[3]吴文娜,欧志梅,邱桂花. 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11(4):150-151.

[4]吴红琴,张兰香,王速敏. 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4,29(16):77-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