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指向阅读与写作
的“1+3”单元组自主阅读教学法
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指向写作的“1+3”单元组自主阅读教学法,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而提出,目的是实现阅读教学由内容分析到学法指导的转变,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转变,由被动阅读向自主阅读的转变,从而推进自主阅读教学的发展,推进生本愉悦课堂的高效发展。
二、理论依据
1.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指向阅读的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方法讲策略地引导学生让读书成为“1+3”单元组教学的一个核心指导思想。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大奖赛上强调要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
3.指向写作的理论依据:2011版新课标反复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吴忠豪教授曾经在《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中指出:理解文本内容的训练应该有两个路径: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即课文“说什么”;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形式,即课文“怎么说”。
王尚文先生坚持:“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四、实验操作与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理论与课例学习,为教学法的探索奠定理论基础。(2011年2月——2011年3月)
1.学习课程标准(实验稿),寻找理论依据。
2.学习崔峦老师的报告《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内容略)。
3.学习特级教师李怀源的《“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二阶段:依托校本教研,进行课堂实践。(2011年3月——2011年4月)
确定五年级为实验年级。开始研究单元组课文,选定一个内容与方法集中的单元作为重点实验单元。按照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知的思路进行实验。
教师课例打磨:陈力娟出示范课(五年级上册)《诺贝尔》一课时。这篇课文是作为引领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来对待的,接下来又进行了一个课时的练习处理。另一位教师构思了其他几篇课文的上法——一个课时上完。整个单元用三个课时上完。
第三阶段:学期末实验小结,梳理经验与困惑。(2011年4月——2011年6月)
经过这一阶段的摸索,我们有了一点收获,总结出教学法内涵为:“1+3”单元授课,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做一个整体,整合教材,挖掘教材的主题训练点,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以一带三”,实现单元教学的高效愉悦。
我们用的是苏教版语文课本,单元组课文的编排大多以内容主题为主线,用这样的方式阅读课文,很适合。但是,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操作的难度。这样的以一带多的上法,上课的效率似乎高了,但每篇课文的知识点的落实出现疏漏,学生阅读的量有所增加,效果如何心中却没底。这些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研究。
2011年4月份,我校举行了胶南市小学语文“明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专题研讨活动,韩文文老师进行了精读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三年级上册)课堂展示。侯瑞珍老师做了《明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指导——中高年级童话教学策略》经验交流。
第四阶段:借助远程研修,实现美丽转身。(2011年9月——2012年12月)这两个学期分别是第一二期远程研修课例打磨。远程研修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打开了一扇天窗,我们看到了精读课的局限性,看到了内容分析在精读课上的过多的纠缠,我们找到了课堂效率低的原因。
2011年9月,我校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磨课活动,以五年级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精读课课例打磨。此课例被作为胶南的优秀课例推到山东省参加比
赛,团队获得省一等奖,李玉先老师获得个人省一等奖,团队中多人获远程研修先进个人。
2012年9月,我校举行了青岛市送课下乡活动,市南区姜婧出课《姥姥的剪纸》,我校王美玲出课,王秀梅老师做了《首首诗歌声声韵——诗歌教学策略初探》。
第五阶段:学习2011版新课标及相关理论,初次提出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1+3”单元组自主阅读教学法概念。(2013年2月)
1.重新审视单元组教学,调整实验探索思路。2011版新课标强调的语言文字运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语文学科会上,业务干部就“1+3”单元组自主阅读教学法进行了新的概念解读:1,指精读课文。3,指一个单元的精读外的略读课文、一个单元的课外阅读、一本课外书。确定实验年级由原来的三、五年级推广至三~六年级。
2.学习2011版新课标。2011版新课标尤其强调语言文字运用,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学习吴忠豪教授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的《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弄懂“教什么”。
4.学习青岛市教研室主任张兴堂编写《小学语文“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一书。本书总结了近几年青岛市对于课堂教学的探索成果,书中总结的“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渐渐走进我校教师的课堂。
第六阶段:精读与略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示范引领。(2013年2月23-3月3日)
1.学习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改变课堂的内容分析,转向语言文字学习。
2.教研组对精读课与略读课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预设、多论证的“四多”探讨,确定了两者的异同。
相同点。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都属课内文本阅读教学,我们学习并实践运用张兴堂主任编写的《小学语文“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中的“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的“六模块十环节”。教无定法总有法,我们又根据我校实际进行了稍微的变动,形成了适应我校的“六模块”教学法。
不同点。基本流程都是“六模块”,但对于精读课与略读课又有所不同。精读课确定一课一得后,对方法的学习细致、深入,学生达到掌握并会运用的程度。课堂上拓展的课外阅读与写作选择的量要少。而略读课要借鉴在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来指导阅读,相对来讲,时间比较充裕,课外阅读的量要加大,习作要加强。
精读课与略读课示范引领:精读课:付艳《记金华的双龙洞》略读课:李玉先《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七阶段:各教研组展开单元组精读带略读课堂实践。(2013年3月-2013年4月)
1.学习温儒敏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寻找单元组课文重组的方法和思路。
2.青岛、黄岛区教研室领导到校指导。前一阶段的单元组教学侧重于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上,指向的是阅读。语文学习是多元的,指向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期待新的突破。为此,3月21日,我们邀请教研员张秀华主任到校指导。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上示范课的老师谈出了自己上课的感受,张主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