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意义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意义和方法
现代体育运动快速发展,其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与对抗强度都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但要时刻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水平,也要历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过硬的心理才能在关键时刻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和肢体行为,从而保证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可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在现代体育运动训练中也愈显其重要性。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意义
1.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是体能和技术发挥的重要基础
体育竞赛是优胜劣汰的、公开的、无情的较量,对运动员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运动员在进行竞技比赛过程中,由于不断受到外界刺激,运动员心理承受的压力随之增加,并通过比赛中运动员的肢体、技术形态表现出来。
如过大压力导致运动员技术结构变形、过分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信心不足,最终输掉比赛。
在很多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热门的夺冠选手在最后的决赛中意外落马,而相对的又会杀出几匹黑马,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心理产生了变化,心理素质不过硬,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够强大,无法在比赛时有效调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基本功与技能再好也无从发挥。
如“克拉克”现象,克拉克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他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
然而,在他参加的两届奥运会上(1964年,1968年)均未登上冠军的宝座,仅获得过一枚铜牌。
在两届奥运会举行的那两年,他平时训练的最好成绩都超过了奥运冠军的成绩。
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失败者”,人们也常常用“克拉克现象”来形容优秀选手在大赛上的失利,重大比赛时经常会出现的“克拉克”现象,就是对运动员心理素质重要性的一个极好诠释。
也就是比赛不是输在技术或战术上,而是输在了心理素质上,所以要成一名优秀运动员,就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训练,才能够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稳住心理状态,发挥出自己在训练中真正的竞技水平。
2.运动员基本特征与心理素质训练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格鲁波说:“对初中级运动员来说,80% 是生物力学因素,20% 是心理因素;高级运动员则相反,80% 是心理因素,20% 是生物力学因素。
”从体育竞技的基本性质来看,它向着更高、更强、更快迈进,它强调运动员要在比赛中勇敢果断,积极进取,超越自我,而对于一些入门级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相对偏差,可能会存在恐惧心理,在训练过程中也表现为反应较慢,整体动作表现极不协调,很难保证高质量竞技水平,更缺乏有保障的持续稳定发挥。
至于强手之间的比赛,其在身体素质、技战术能力方面越来越成熟,差距越来越小,比赛已不仅仅是体能、力量和技战术方面的较量了,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可见,越是高水平比赛,越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具备良好的心理因素对比赛结果起着非常关键作用,所以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贯彻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
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与培养方法
西德运动心理学家里德尔认为:“比赛的心理准备是一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成功之外还必须经受失败和挫折,最后使运动员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稳定的——能够抵制各种干扰因素的人。
”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素质,使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能较快地得到完善和提升,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1.树立正确的动机
动机可以引起个体的行为反应,并使之发生改变,动机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动向和运动成绩。
例如,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获胜动机,会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促使他主动做出有可能赢得胜利的行为。
竞技运动是非常典型的成就情境,成就动机高的运动员在参与竞技训练比赛过程中较一般运动员而言,他们的目标更明确,会积极调动身心,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全力以赴、力求获胜的心理更强,相对运动成绩也更显著。
因此,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应根据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多采用表扬、关注、肯定、奖劢、正面的思想引导来激发运动员的正确动机,并积极强化,成就运动动机,这对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优异运动成绩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自信心
自信心是每个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曾说过“我心信其可成,则无坚不催。
吾心不可成,则反掌折枝易亦不能。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它能够帮助运动员克服自卑感,激发运动员的潜意识释放出巨大能量。
引导运动员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建立和提高自信心,在遇到失败和困难时,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充满力量”;“胜者不疑,疑者不胜”,那些对于自己竞技成绩非常自信的运动员与对自己成绩不自信的运动员相比,前者更容易在大赛中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教练员要运用成功动作的表象训练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让运动员形成做表象练习的习惯,提高表象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从而提高自信心。
3.提升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在体育比赛上,集中注意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只有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时才能进入理想的竞技状态,奥运会冠军飞碟运动员张山说:“一上场,对我来说,世界上只有碟靶、枪和我自己,其他一切全无。
”体育项目不是要求快速,就是要求准确,或要求完美地表现,这些对人的注意力都有超常的要求。
短时间的运动项目,运动员集中注意力不是个困难的问题,但在长时间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高度集中注意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比赛时,运动员可能会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分心事物的影响,如竞赛
压力、噪音等,长时间的运动比赛也会使注意涣散。
注意力不能集中是竞技中最致命的问题,我们常常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不在任务上,犯错率就会不断增加,对此必须及时终止。
只有将与训练比赛无关的事情全部抛开,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所以集中注意也是一种能力,它需要训练,训练时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采用集中于中心、模拟训练、制定详细的比赛计划等方法进行反复地练习,那么在比赛中运动员就可应用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使用注意力调整技战术,从而有效提高运动成绩。
4.自我情绪控制的训练
优秀的运动员要具备调节压力,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在比赛中控制好自我的情感、行为和思想,这样才能保证在紧张的竞争气氛中更好的发挥自己运动能力和技战术水平。
而情绪未能自控的运动员则难以应对压力、战胜困难,很难发挥应有的技战术水平,甚至可能通过暴力、侵犯或以牙还牙的方式应对压力和保护自我。
例如,在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决赛中,由于对方后卫马特拉齐的侮辱,齐达内愤怒地用头撞向马特拉齐,被红牌罚下,少一人的法国队也与冠军失之交臂。
这是齐达内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也是他几近完美的足球生涯的一大遗憾。
可见,能否有效地应对压力、战胜挫折并最终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自我情绪的控制程度。
加强运动员自我情绪控制的训练,已迫在眉睫,训练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好运动员在比赛前的紧张、情绪不稳定、焦虑等心理问题,通过调整运动员呼吸节奏,进行肌肉按摩放松、冥想、自我对话,听音乐等让运动员紧张的情绪慢慢缓解。
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教练要善于发现运动员的情绪变化,指导运动员进行自我情绪调整,多给予鼓励肯定,从而在运动员心理产生正面的激励,更好控制自我情绪。
现代体育竞赛已不仅是身体、力量、速度与技巧的博弈,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是竞技取胜的关键,有目的地,系统地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将运动员的技术、体能、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综合起来,促进运动员心理過程不断进行完善,形成运动员自身具备的个性特征,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意识,发挥良好的技战术水平,保证取得优异成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