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

数学知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枯燥无味的。笔者不以为然,不是自己从事数学教学才这么说的。数学大师丘成桐说:“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所以怎样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数学知识就如同一些说教人的道理,光泛泛而谈,一定会让人觉得空洞、茫然、乏味。假如借助于一些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或寓言故事,就象树的枝干上长满了绿叶,会显得生机勃勃、活力四射,让人觉得沁人心脾、怡然自得。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所以只有服务于实践,才更能吸引人;只有赋予它生命,它才会花枝招展。《全国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提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毋庸置疑,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这对整治过去数学课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化引入、大量编制虚假应用对数学教学造成的影响,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数学课改情境创设的泛化,教师们也开始关注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好的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创设情景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进而取得成功。由此,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

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情境创设与教材内容与教师教学能否相互衔接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笔者以新课程初中数学浙教版、苏科版、华师大版、北师大版、人教版等教材情境教学的实践及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为案例,从教材的情境创设案例、现阶段教师课堂教学情境案例几个方面研究数学新教材下情境设计在数学情境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了解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困惑,分析了数学教师创设不良情境的原因,从引起不良情境创设问题的根源探讨了良好情境创设的原则、类型及实际做法。从数学教科书角度讲,情境栏目的编排和情境内容的编写都比较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但是在情境内容的呈现上存在一定问题,如分散、零乱、单一、静态等。从数学教师的角度讲,基本上都认识到情境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但是数学高度抽象的特征和课堂教学时间、场所、教具选用等有所限制之间的矛盾,以及一些课改实验教师对数学课程目标把握的缺失,使这一思想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效能的发挥不够充分。分析了教师创设不良情境原因,主要存在于外在环境和内在认识两个方面。并由此探讨在新课程要求下良好情境创设的类型,提出了几种开展情境教学的模式。如创设引入新课的情境教学;开发探究题教学价值,创设尝试探究情境;创设应用实践的情境教学;利用真正激活学生的情感经验,创设评价教育情境等。通过对几则教学案例的对比分析及实践经验,得到关于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几种实际做法。数学教学实践初步表明,这些类型与实际做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原则;方法

一、前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的推进

传统上,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广播式教学”,传播的路径是单向的:教师至学生:传播的内容是同一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t传播顺序是线性的:教材预先确定的。强调经过学生艰苦努力,经过反复练习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构。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情感被忽视,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仅是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叫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教师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条件:要遵循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要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数学课程还应为学生探索、求知创设合适的情境,重视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过程;要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过程经历、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提升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统一。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对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理论

后现代课程观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它试图从过程一发展、对话、探究、转变的过程的角度而不是从内容或材料(跑道)的角度出发来界定课程。因此,建构性、开放性、生成性、多元性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特征,而互动、对话则是后现代课程的展开形式。①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与建设性意义。在教材观上,后现代课程观提倡“创生"、“开放”及学生的“自主”,而《纲要》也指出:“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教学观上,《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建构注意学习理论认为(1)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2)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建。两种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3.已有相关研究

在学术期刊网上,用“情境"搜索,共搜到论文20篇,期刊44篇。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有不少的学者、专家、教师做过这一方面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实践方面有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汪秉彝教授开展的中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