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三维中勾勒课堂的_灵魂_对_法国大革命_一课的回顾与反思_陈宇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历史的三维中勾勒课堂的“灵魂”

———对《法国大革命》一课的回顾与反思

陈宇静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上海200333)[关键词]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课堂灵魂,贯通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7-0013-05

总第716期Sum No.716

2015年第07期No .07,2015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收稿日期】2015-03-01

《法国大革命》

一课是几年前笔者在李惠军老师指导下设计的一节公开课。当时我第一次听到“历史课要有灵魂”的观点。在磨课过程中,只是懵懂地尝试着在纷繁芜杂的头绪中抽取一条线索以求串联知识、组织史料、厘清历史。究竟什么是一堂历史课的“灵魂”?如何捕捉和发掘历史的“灵魂”?“灵魂”的种种在此后日常教学的研讨中逐渐凝聚成型、日渐清晰。

最初选择《法国大革命》这一课题,是被那段曲折动荡的历史所吸引、被那群充满理想的人物所感动、被那些光辉闪耀的思想所振奋。但是真正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却发现曲折的历史难以面面俱到、众多的人物难以一一勾画、思想与革命的关系若隐若现,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内厘清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随着备课过程中阅读的史学著作的增多、收集的各种材料的堆积,如何剪裁取舍?这些困扰让我几乎无从下手,除了能写下需要落实的知识目标外,我感觉自己在那短短26年的历史里迷失了。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要留给学生什么?我不断自问,却依然没有答案,只有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与烦躁。

困顿之中,想到了李惠军老师所强调的“史贵求通”。在他看来,史识只有在长时段、大空间中区察变观风、磨勘贯通,历史的真谛才能得到领悟,历史老师要善于将具体的历史课题放置在一个总体历史坐标上加以考量,去发现历史课的灵魂。于是,我索性抛开此前的种种羁绊,回到原点,回到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向着历史的宏阔中去重新审视和定位法国革命。

一如李老师所说“唯有大视野才能见到大历史”。当我将目光投向17、18世纪的那个革命年代,看的是一个上承告别中世纪、直面现代化的酝酿与肇端,下启工业时代的降临、现代化的发展与补充完善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虽然方式各异、所建立的政体不同,但都在革命进程中挥手作别了旧制度,本着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努力构建一个符合这一标准的新制度。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波诡云谲的政坛风云背后,都离不开启蒙思想的召唤和引领。有了这样的理解,纷繁芜杂的历史逐渐显现出一丝头绪。抓住启蒙这条线,历史的逻辑逐渐显现:

英国革命在实践中催生了启蒙思想,英国革命成为启蒙运动酝酿产生的土壤。但“伟大的革命一旦成功,便使产生革命的原因消失,革命

由于本身的成功,反而变得不可理解了”,①

英国

革命胜利的同时,反而使得启蒙思想在英国失去了激动人心的力量。美国革命是启蒙思想经

①[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王千石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44页。

一、备课·从历史的宽处探寻

过了法国思想家的系统化、理论化之后的首次实践。其胜利对于启蒙思想所表达的价值观是一次毋庸置疑的肯定,但其民族解放的另一重意义则使得这次革命对于处在旧制度下的欧洲文明而言,缺乏可供效仿的典型性。而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的大纛,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为在旧制度下渴望冲破樊笼的欧洲大陆提供了可资效法的楷模。又不惜以强制性手段将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亲手塞到左邻右舍的手中,对旧制度在欧洲大陆上的崩溃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找到了历史的逻辑,《法国大革命》一课的灵魂逐渐凝聚成型:

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与18世纪晚期法国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是人们对于启蒙思想的实践,但其曲折和反复也激发人们不断反思、重新认识启蒙思想。

有了“灵魂”的引领,教学目标也就清晰起来:

通过对革命爆发前法国社会思想的变化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启蒙思想对法国革命爆发的推动作用。通过对革命过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启蒙思想对于革命进程的引领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法国人民如何在曲折的革命进程中更深刻地领悟启蒙精神的历程,从而让学生得以感悟启蒙思想所蕴含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深刻内涵。

作为启蒙思想与18世纪晚期法国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法国革命是启蒙思想改造社会现实、冲破旧制度的实践过程,也是启蒙思想得以在欧洲大陆更大范围内传播并被理性解读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重点设定为:启蒙思想所推崇的价值观如何在法国革命中逐步从理想变为现实。革命一波三折、动荡反复的特点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也是由当时的人们对启蒙思想的认识程度所决定的。法国革命是人们对于启蒙思想的实践,但其曲折和反复也激发人们不断反思、重新认识启蒙思想。相对于“启蒙推动革命”的思路而言,“革命教育人们重新思考、认识启蒙”是一个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的过程,因此为本课难点。

在解答了课堂上“教什么”的问题之后,“怎么教”的详略裁剪和谋篇布局也就变得从容有序,全课的结构设定如下:

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启蒙思想与革命的爆发”中,通过质疑“政治上的君主专制、经济上的财政危机、社会结构上的等级制度危机由来已久,何以在18世纪末才引发革命?”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启蒙思想对法国封建制度种种危机的深刻批判和揭露,对于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教育和启发。

在教学的第二环节“启蒙思想与革命的推进”中,通过带领学生解读1789年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部分文本,来体会和理解《人权宣言》如何运用启蒙思想来否定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从而确立革命指导原则。再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和热月政变的发生来思考法国革命进程中人们对于《人权宣言》原则的践行、背离和回归。

在教学的第三环节“启蒙思想与第一帝国兴衰”中,通过《法国民法典》与《人权宣言》的比对,来理解法典从法律上对启蒙精神的保障。并通过拿破仑帝国的兴衰来认识其对法国革命和启蒙精神的捍卫、传播和背离。

回顾这一备课的历程,让我认识到:从历史的宏阔处探寻,可以厘清历史本身的脉络。循着历史的脉络再去剖析史实,便会豁然开朗。就像李老师总结的那样:“只有把即时态的现象与前时态的滥觞联系起来考虑,才能从中揭示历史的前世今缘和递进的逻辑关系。历史课才能体现出它的雄浑、宽广和大气,具体历史问题才有了宏阔和厚实的支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