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子温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因子温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摘要:温度因子对于植物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是极端重要的,而作为植物的生态因子而言,温度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分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温度空间变化极端积温

温度是树木的重要生存因子,它决定着树种的自然分布,温度因纬度、海拔高度不同而发生的变化,是不同地域树种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度又是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和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对树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代谢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树木的所有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都与温度有关,温度的变化还会导致其它环境因子,如湿度、空气流动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一)基础温度树木生长发育不但需要有一定的温度范围,还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总量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树木生长所需的基础温度主要有年平均温度和生长季积温,树木的生态分布和气候带的划分主要以此为依据。

植物在达到一定温度总量时才能完成其年生长周期,对园林树木来说,在综合外界条件下能使树体萌芽的日平均温度为生物学零度,即生物学有效温度的起点,一般落叶树种的生物学零度多在6-10℃,常绿树为10-15℃。通常把树木生长季中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总和,即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称为生长季积温(又称有效积温),其总量为全年内具有效温度的日数和有效温度值的乘积。不同树种(品种)在年生长期内,对有效积温的要求不同,一般落叶树种为2500-3000℃,而常绿树种多在4000-4500℃以上。园林树木在生长期中对温度热量的要求与其原生地的温度条件有关,如原生于北方的落叶树种萌芽、发根都要求较低的温度,生长季的暖温期也较短;而原生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树种, 生长季长而炎热,生物学零度值也高。

(二)温度的时空变化

1、温度的空间变化

1)纬度影响地球上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量也减小,年平均温度逐渐降低。纬度每升高1度,年平均温度下降

0.5~0.9℃。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不同气候带的树木组成不同,森林植物景观现象各异,如从高纬度到低纬度,分别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在树种分布上,“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讲的就是温度的制约关系。此外,杉、樟、含笑等暖温带常绿树种的引种范围,一般也不能到达淮河以北的寒冷地区。

2)地形及海拔高度变化通常海拔每升高100m,相当于纬度向北推移1度,年平均温度则降低0.5~0.6℃;而高山上的昼夜温差更可达30~50℃。温度还受地形、坡向等地理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南坡太阳辐射量大,气温、土温比北坡高,同一树种在南坡的分布上限要比北坡高。如在长江流域与福建地区,马尾松的垂直分布带为海拔1000~1200米以下,在北坡仅到900米,而在南坡可分布到1200米。

3)海陆分布表现为气团流动对温度分布的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为季风性气候,从东南向西北,大陆性气候逐渐增强。夏季温暖湿润的热带海洋气团,将热量从东南带向西北;冬季寒冷而干燥的大陆性气团,使寒流从西北向东南推移,造成同样方向的温度递减。

2、温度的时间变化温度的时间变化主要指全年的季节性变化与一日中的昼夜变化。温度的年变化节律主要表现在四季的变化,温度由低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张宝堃提出以侯(5日为一侯)的平均温度来划分四季,即侯平均温度达到10~22℃时的为春、秋季,22℃以上为夏季,10℃以下为冬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纬度、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条件不同,因此四季分配的差别很大。例如:广州的夏季长达六个半月;而位于高纬度的黑龙江省爱珲县,则冬天长达240天。

一日中温度的昼夜变化,最低值出现在近日出时,日出后气温逐渐升高,至13:00-14:00达最高值,此后又逐渐下降。温度的昼夜变化对树木的生长和果实的质量产生影响,如云南的山苍子含柠檬醛高达60-80%,而浙江产的只有35-50%,其主要原因是高原地区温度日交差大,导致生化反应不同而物质积累有异。但是昼夜温差只是在夜间温度下降到一定范围以内时,才对树木生长有良好作用,如夜晚过于寒冷,则生长反受抑制。

(三)极端温度

1、高温对树体的影响生长期温度高达30-35℃时,一般落叶树种的生理过程受到抑制,升高到50-55℃时受到严重伤害。常绿树种较耐高温,但达50℃时也会受到严重伤害。而落叶树种于秋冬温度过高时不能顺利进入休眠期,影响翌年的正常萌芽生长。高温对树木的危害作用,首先是破坏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叶片气孔不闭、蒸腾加剧,使树体“饥饿”而亡;其次,高温下树体蒸腾作用加强,根系吸收的水分无法弥补蒸腾的消耗,从而破坏了树体内的水分平衡,叶片失水、萎蔫的结果,使水分的传输减弱,最终导至树木枯死。再有,高温会造成对树木的直接危害,强烈的辐射灼伤叶片、树皮组织局部死亡,以及因土壤温度升高而造成对树木根颈的灼伤。

2、低温对树体的危害低温伤害,其外因主要决定于降温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和发生的时期;内因主要决定于树木种类(品种)的抗寒能力,此外还与树势等发育状况有关。低温伤害的表现有:(1)冻害,即因受零下低温侵袭,树体组织发生冰冻而造成的伤害;(2)寒伤,即受0℃左右低度影响,树体组织虽未冻结成冰但已遭受的低温伤害;(3)冻旱,又称冷旱,是低温与生理干旱的综合表现;(4)霜害,即秋春季的早、晚霜危害。

低温对树木造成的危害,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和寒冷的冬季,特别是早春温度回升后的突然降温,对树木危害更严重。不同树木种类的抗寒能力差异很大,如可可、椰子等热带树种在2-5℃就严重受冻,但起源于北方的落叶树种则能在-40℃以下低条件温下安全越冬。树木品种间的抗寒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梅花中的“美人梅”品种,能耐-30℃低温,为北京等地适栽的优良抗寒品种。另外,树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其抗寒能力也不相同,通常以休眠阶段的抗寒性最强,营养生长阶段次之,生殖生长阶段最弱。树体的营养条件对低温的忍耐性有一定关系,如生长季(特别是晚秋)施用氮肥过多,树体因推迟结束生长,抗冻性会明显减弱;多施磷、钾肥,则有助于增强树体的抗寒能力。

3、激烈变温对树体的危害温度在年生长周期中呈现正常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树体生长发育所适应了的。但由于气象因子的作用,而导致温度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树体生长十分有害。其中,低温危害要比高温涉及面大、程度也深,严重时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