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是水景的设计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小区是水景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自然宁静、生态宜居的住宅区成为近几年来购房者的新追求。

如何让居住者与环境和谐互映,让居民有身处自然的安宁之感,这就对当前住宅小区中环境设计有很高的要求。

而想要打造生态社区,水景的设计与应用是其中的点睛之笔。

一、目前水景社区出现的问题
1、开发时盲目建设,不因地制宜。

设计者与建设者都希望景观多而全,而没有因地制宜建造独特的风格。

在实际的房产开发项目中,一些开发商受利益驱动,过分追求形式,贪大求全,各种生搬硬套的风情社区应运而生——欧化的建筑,中式的水榭亭台,呆板的假山,孤立的瀑布,不合时宜的喷泉,缺少文化内涵,也完全失去了整体的和谐之美。

一些中小型社区不考虑实际自然环境条件,不管多大的项目,都想拥有山水,盲目地设置山水景观,使本来较小的空间被填满,假山突兀,水景牵强,不利于交通,阻挡视线,完全失去自然美感和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这样的设计有悖于理水造景的理念。

2、缺乏有效管理,成为社区负担。

水景设置不但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成本,更要考虑后期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如:水源是否充足,如何解决积水和控水问题,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对景观的影响,水、电等能源的使用等等。

如果一味追求卖点,而不考虑后期的使用,比如,由于后期维护不善,造成大面积的水面干涸,反而影响整体美观;水质处理不善,成为蚊虫滋生的场所,甚至形成恶水,反而成为小区使用者的鸡肋,让居民苦不堪言。

二、水景在环境设计中实际应用的建议
水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制造生态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正所谓: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

潺潺小溪能让人心境平和,心态放松;瀑布跌水能让人心情愉悦,心胸豁然。

所以说水景设计是环境设计中最富有表现力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关键。

在实际的水景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水景应用因地制宜。

水景应用不宜盲目追求大而全,水景的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以及建筑的艺术风格来设计。

如果绿地所占面积较小,空间局限,则可以通过瀑布跌水等有层次的水景设计方法,浅尝则已。

这样既能使水灵动有生命力,又能最大化
地扩展水景空间,增加观赏性。

大的项目则可以制造相应合理的水面,如池、潭、湖、瀑布等,并利用亭、桥、廊、榭、石等水上、水边建筑以及多种多样的水生植物来打造富有变化的园林空间。

如果临河建筑或者有天然水贯穿的小区,水景设计完全可以借用大自然天然优质的自身条件,通过合理的人工项目改造,让水体自然复活,成为活水。

即将小区内水景中的水体与外部流动性水体相连,使外部水体内流动的水不断地接济园林内水景。

2、融入人性化理念,合理设置水景结构。

设置水景结构切忌一味要求湖面的感觉,水面与绿地、道路的结合不要生硬,基本采用自然式驳岸、或结合置石、或采用营造湿地的手法。

在设计中,景观石要依照空间条件决定其规模大小,驳岸则可采用鹅卵石或植草土,水面要与驳岸要自然过渡,讲究石与水的合理穿插、融汇,并与绿地、水中绿植、小径浑然一体。

在考虑安全的基础上,建议设置近水区和戏水区,适合家长带领儿童游戏,体验亲水的快乐。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造湿地也是很好的选择,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在缺水的状况下也不减少其观赏性。

以TTC雾森为例:它以叠水、绿植、木桥、生态湿地岛等与北京奥运村区的水系完美结合。

其中生态湿地岛的雾效
设计与水景、喷泉、绿色植被相辉映,展现出了烟雨朦朦的江南风貌。

人在其中,体验瀑水溅落、鱼翔浅底的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3、注意水资源的保护与使用。

我国的水资源十分匮乏,在建设小区水景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水资源的保护与使用。

依自然水系而建的项目,不能只考虑借助现有的水源,更要注意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和保护,防止无力治污而给居民带来的困扰。

例如北京清河某项目在建设时因“亲水”而深得人心,然而几年之后,河水污浊,居民大半年的时间都要忍受来自河面的恶臭气味,而且蚊蝇猖獗,居民被“自然水系”折磨得苦不堪言。

在人造的水景建设中,应注意水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特别是一些缺水城市,水的来源、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都要在设计中着重考虑。

这就要求在水景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细部的处理与使用,合理引导水的自然回归,既增强其观赏价值,又有利于优化其景观效果,达到循环、节水,保护生态平衡目的。

就此可以借鉴西方与日本的一些做法:雨污分流,将雨水集中收集处理后用于水景中,或利用屋顶面的雨水管直接与水景沟通,营造湿地,用水补水,防止污染。

另外,要防止城市中的一些中低档小区,在开发初期将水景作为卖点,而在使用过程中,考虑到支出问题不愿再使用水,导致水面干涸,成为景观的负担。

4、加强水生植物的使用。

一处完善的生态水景靠建筑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水景生态构造中,水生植物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当前水景设计与应用内容比较单一——虽然水生植物种类繁多,但在园林水景中应用的种类太少,大多局限于睡莲、浮萍、菖莆、荷花、黄菖蒲、香蒲、芦苇等。

近年来,一些外来的水生植物品种逐步引入我国进行栽植应用。

水生植物的加大使用可以丰富水景的内容,促进氧气生产、氮元素循环以及沉积物的吸附,净化水环境,消除噪音,提高生气。

水生植物的配植还可以用来强化水波和水面的质感,利用光影变幻等来丰富水景空间表现力。

这样,即使用水量较小,也能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打造温馨浪漫的环境氛围,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在水生植物使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水生植物的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并利用其生态的自动修复性,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

三、心得体会:
水景的设计与应用,是当前小区园林设计的最主要内容。

好的水景设计,整体结构与自然景物及建筑物相得益彰,有和谐的美,能延展空间,创造舒适、宁静的生活。

巧妙运用水的特性,可以净化室内外环境,消除噪音,增加身体活力与生活乐趣,置身于优质的园林环境中,身心健康愉悦。

水景园林设计要合理、美观、实用,又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养护管理,注重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保持生态景观的稳定性,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住宅区园林水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园林水景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水景设计主要有湖、瀑布、喷泉、溪流等几种形式。

它有美化环境空间、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等作用,对于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园林水景由于设计不合理等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探讨住宅区园林水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景观水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园林水景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概述
1.1 水景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如诗如画般的生活环境,向往“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

在城市绿地和公园建设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不断涌现,
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也成为一大热点。

水景设计主要有湖、瀑布、喷泉、溪流等几种形式。

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淡绿透明的水色,简洁平淌的水面是各种园林景物的底色。

园林水体在我国传统上素有给人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受,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

在我国古代甚至被称之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

当前,在住宅区园林中引入水景的举措已在全国南北流行。

1.2 水景在城市居住区中的作用
多变的形态使水成为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最富活力的造景要素,居住区中的水景形式多样,动态如喷泉、瀑布、溪流,静态如湖泊、荷塘、水池等。

水体与地形、地貌相结合,可以造成声、光、水、色的动态变化,形成宜人的环境景观,为居住环境添色。

园林水景还可以在视觉、听觉、触觉、感官等方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使人们心情愉悦,喜爱水、亲近水是人的天性, 与水的接触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水景还具有生态作用,作为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水不仅滋养生物,而且能调节区域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降噪。

在居住区内设置较大面积的水体能在大范围内影响整个住区的小气候,较小的水体也可以调节温湿度,改善局部地段或建筑室内的微气候。

在居住区环境中,水体在文化、景观、生态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其他环境要素所难以取代的,所以很
多住户在选择住宅时很看重周边水环境,甚至将其作为选房标准。

2、当前住宅区园林水景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设计不合理
水景的取材形式多样,造景手法变化丰富。

从科学上分析,我国目前的住区园林水景的设计绝大部分还是不合理的,普遍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的问题,且缺少地方特色。

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为了“跟风”,部分园林水景工程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极少部分近年设计是考虑周详、具有科学性的。

总体上,我国水景的设计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对于什么样的水景景观才是适合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才符合生态的设计要求还没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因而,在以往大多的住区水景,表面上看起来美观大方,其实背面都隐藏着对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危害,也造成了水的浪费。

2.2缺乏相应法规监管
目前,国内住宅用地审批、设计、施工及验收都有相关部门按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把关。

相对而言,住宅园林水景在我国还没有完备的水景住宅建设标准。

所以,目前园林水景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以水质问题尤为突出。

2.3 水体受到污染
据了解,有关机构专门调查过我国一些城市近年建成的水景,其中高达75%的园林水景被废弃不用,或存在活水不活、喷泉不喷、水色发黑、臭气熏人等问题。

由于风景区或居住小区内的水体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且其内部组构不合理,如果对居住小区内的水面及河道管理不好,对周围污染物的排放不严加控制,很容易成为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生活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如何保证园林内封闭水体的清洁、无污染已成为人们关心和头痛的话题。

2.4 防渗处理问题多
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其防渗效果是也有很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和补救。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2.5 驳岸与亲水平台
驳岸是水景设计中的败笔。

目前的水体驳岸多为毛石混凝土砌筑,这种做法它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使得亲水性大打折扣,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大部分人造水景工程
的所谓的亲水平台采用了硬质护岸,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2.6 水生态系统
住区园林水体中的生物普遍太少,多样性远远不够。

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寥寥无几,而水中鱼类等动物个体小、数量少、品种稀。

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坎等,造成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致命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薄弱,懂植物单一,自净能力差。

3、解决途径
3.1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综合考虑土地、水系、人文历史及居住地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文明施工,力求使现代园林中的水景工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3.2 规范住宅水景开发,加强监管
政府应尽快就水景住宅的建设制定标准,才能保障居民拥有一个健康的居住园林水环境。

对水景住区规划建设的规范应着重以下几点:第一,合理控制水景地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第二,制定水景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标准,如水质、防洪、防涝、防潮、防虫等标准;第三,制定植被保
护标准;第四,制定水景工程验收标准。

3.3 净化水体
3.3.1 净水装置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同时将管道系统结合起来,尽量将周边的自然水体引入住区,与人工水体贯通,形成活水,循环用水,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设计思路可参照国内外一些成功的例子,例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其水治理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难度可想而知。

拙政园的治水之道,他们将物理、生物、化学三种技术方法组合,在东花园涵青亭,埋在草坪下的净水装置先将混浊的水吸进去,经过微生物和过滤装置净化后,再流回池中;在西花园,提高局部水位,形成自然落差,让水动起来;而在整个水循环系统的各个池边水中都种上净化水的植物。

整套装置静悄悄躺在地下,除了池边冒出的几个细细的进出水管口,看不到一点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净水装置运转成本每吨水只有0.1元。

从经济型治水策略看,这套净水循环装置有着特定的推广价值。

3.3.2 控制周围污染物和垃圾的排放
对于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对应排污管道,经污水处理厂处
理后在排放,不能直接排到园林水体中,这就要求优化排污管网系统,系统地、统一地管理生活污水。

同时要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不随便倒垃圾,物业部门要做好垃圾的处理。

3.4 用生物膜取代钢筋混凝土防渗底
生物膜法[2]是根据水体上附着的生物膜的净化及过滤作用,人工填充填料或载体,供细菌絮凝生长,形成生物膜。

利用滤料和载体比表面积大,附着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从而使水体的自净能力成倍增长。

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对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的效果。

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可以节省投资。

3.5 加强亲水设施建设
住宅园林是为住户服务的,应强化人的参与。

在水景设计中,要重视人们的亲水权利,给人以享受的空间。

住宅的水景设计还应照顾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要。

在园林水景的设计中,要注重亲水步道和亲水平台的设计。

临水的步道或平台上,应该设置一些水榭、座椅等,提供人们一个休息与交谈的空间。

3.6 重建生态系统
可采取人工措施, 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如可选择种植沉水
植物、金鱼藻、黑藻;挺水植物菖蒲、芦苇、水葱;漂浮
植物浮萍、睡莲等水生植物,再放养一些动物如鱼、软体动物,增加物种多样性,构成微小的生态系统,实现自然恢复,形成生物链来帮助水体恢复,降解水体的COD、氮、磷的含量。

这不仅增加了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也美化了环境。

要营造这样一个长期清澈、自然的水体景观,采用原生态综合设计和治理的办法一一即nars自然水景系统,此法较为科学。

运用nars自然水景系统,可营造出清澈美丽的自然水景。

而nars治水理论—师法造化,综合治理,完全符合水景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nars自然水景系统是综合了各种方法的一种综合设计和治理技术。

nars的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nars底质综合治理、nars水质综合治理、nars 微生物菌群、nars水生动植物系统和其它措施[5]。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居民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水体越来越重要, 但同时园林水景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景观水体的各种治理技术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处理方法,将不同技术进行优化组合 ,结合传统方法和最新的技术,同时实行严格的外源截污措施和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对住区景观水体的根本治理和有效维护,为居民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