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评价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评价的研究现状—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评价
卢志远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 20091070008
摘要: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湿地系统受到的污染做以概述,并对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做简要分析,以及对湿地生态评价的研究现状和方向做概括。

关键词: 湿地生态评价研究现状
湿地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有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诸多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人类基因库”和“人类摇篮”,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在《中国湿地保护计划》中已将湿地开发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列为优先领域.
1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现状
湿地在开发的过程中受人为干扰较多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受到较多威胁,人为干扰活动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引起湿地退化和丧失的主要直接驱动力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入侵种地引入;主要间接驱动力是人口增长以及日益增多的经济开发活动[2]。

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污染加剧,环境恶化。

2 我国湿地生态评价类型[3]
我国湿地评价类型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湿地生态效益评价、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等。

2.1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

其评价就是对某一目标湿地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指标评估其是否正常运行。

我国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本身的评价研究较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等几个方面。

2.2 湿地生态效益评价
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进入特定的社会环境,在湿地周边经济背景控制下,其经济价值最终将以当地市场价值表达出来。

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湿地的规模、作用性质和湿地所处的人类社会经济环境。

湿地的各种效益在价值上主要表现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

湿地效益价值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主要评价方法有直接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价格法、生产成本法、假想市场价值法、实际影响的市场估算法,但目前对各
种方法的性质如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和限制因素等尚研究不够。

2.3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以湿地功能为核心,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及质量指标法等。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技术路线、评价与预测方
法等方面,此外湿地生态风险评价也在逐渐成为湿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或一类独立的评价类型。

尽管我国湿地生态评价类型不同,但各类湿地评价总体目标相同,都是通过建立各种评价指标对所研究湿地的现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规划和恢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2.4 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区域尺度上评价胁迫因子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的可能性的过程包括风险源分析、风险受体分析、暴露评价、危害性评价和风险评价[4]。

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些风险类型在简单定量基础上的描述,如对黄河三角洲洪涝、干旱、风暴潮、油田污染以及黄河断流进行的概率分级评价[5],定量方法主要有熵值法和暴露响应法。

另外,还侧重于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的研究,但我国湿地生态风险评价对尺度的影响考虑不足,而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不同等级尺度上风险源受体受到影响程度、暴露的程度等都不相同,缺少整合性模型的建立。

3 国外湿地评价现状
3.1 评价内容
国外湿地评价主要集中于对湿地功能的评价,湿地功能评价是用一套功能指标对区域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量化,产生描述湿地功能现状和变化的功能指数。

通过功能指数在外来影响作用下的变化来衡量其影响的大小,并据此建立减缓和替代方案。

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已相继开展了湿地功能评价。

美国的HGM项目,欧洲的PROTOWET项目和日本的JHGM项目都建立了湿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3.2 评价方法
国际上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本身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美国的生境评估规程法、湿地评价技术法、湿地快速评价法及水文地貌评价法(HGM)等。

欧盟则采用了FAEWE的功能评价方法,它与美国水文地貌评价法很相似,采用美国水文地貌评价法中有关概念类似的水文地貌形态单元(HGMU)作为进行湿地评价的基础。

4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及方法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湿地生态评价研究所用的指标比较多,涉及到30多个指标,出现频度较高的有: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代表性、人类威胁、潜在价值、脆弱性、物种丰度、土地有效性等[6]。

但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很多指标.将给生态评价工作带来困难和混乱,因而必须在这些众多的坪价指标中进一步筛选出少数几个最能确切反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在选取指标时要求遵循兼顾性原则、可行性则、易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4.2 评价方法
湿地定量评价研究首先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进行评价指标分级处理,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和子系统;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指标量化处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等统计方法计算湿地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类型、功能等等级划分,得出评价结论[7]。

3S技术在我国湿地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也已逐渐展开,在我国湿地资源现状评价以及湿地动态变化等特征评价方面,特别是人类活动干扰下,湿地退化过程评价和退化机制分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辽河三角洲湿地
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研究和农业经济活动对湿地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等。

5 总结
我国对湿地评价指标和定量化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仅仅是概念性的设想和建议或简单的定量化,要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合理性和可信度,亟待解决的就是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改进[8]。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开发固然重要,但是可持续利用更为重要,不要只看重湿地带来的眼前利益,要为人类的长久发展考虑。

参考文献:
[1]陆健键.湿地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
[2]张文娟, 白钰, 曾辉.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模式的不足与改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19卷第6期
[3]唐晓燕 ,胡盂春 ,曹学章 .湿地生态保护评价研究述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4]付在毅.许学工.林辉平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2001(01)
[5]何池全,崔保山,赵志春 . 吉林省典型湿地生态评价.应用生态学报2001
[6]江春波,惠二青,孔庆蓉.天然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环境,2007(04)
[7]沈英娃,曹洪法.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简述 ,1991(06)
[8]武海涛,吕宪国 .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世界林业研究,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