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方戏曲音乐的异同】河南地方戏曲音乐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坐在剧场欣赏一台有北方和南方戏曲剧种的联合演出时,除对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所感染、叹服外,同时,也会深切地感到他们之间,无论在音乐的整体风格,以及唱腔曲调以及舞台语言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韵味和色彩。同为地方性的戏曲剧种及音乐,何以会显现出如此迥然相异的特点呢?而这种不同,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论题。

一、母体音乐

剧种音乐(主要指唱腔)必含有其母体音乐的因素,这是一般性的戏曲常识。这犹如一个人的血脉,必有其母亲的遗传基因一样。大凡了解和熟悉中国戏曲剧种史的人都知道,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泛指清末民初期间形成的民间小戏)的音乐,一般是在民间说唱或民间歌舞音乐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艺术积淀,从量变到质变,逐渐过渡和演变为体现地方特色,适应本地观众欣赏习惯和情趣的戏剧性音乐。从现实看,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戏曲剧种音乐,其母体,北方多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如评剧音乐,其母体为冀东莲花落音乐;道情戏音乐来源于道情音乐;山东吕剧音乐来源于琴书音乐等等。当然,也有个别剧种的音乐来源于秧歌音乐,但这只是少数,不占主流。而南方的戏曲剧种音乐,虽有部分来自当地的民间说唱(如源于滩簧的沪剧、锡剧、苏剧等),但大多数源于民间的歌舞音乐。如源于花鼓歌舞音乐的有湖南、湖北、皖南等地的花鼓戏音乐;来源于采茶歌舞音乐的有江西、粤北、桂南、闽西等地的采茶戏音乐;来源于花灯歌舞音乐的有云南和贵州的花灯戏音乐等等。有的剧种音乐,如广西的彩调剧音乐,则同时含有花鼓、花灯和采茶等歌舞音乐的因素。

由于母体音乐的不同,也造就了南北地方戏曲剧种音乐在艺术上的不同特征及优长。如源于民间说唱的北方戏曲的剧种音乐,一般更重于唱,特别是其叙事性唱腔更成熟、多样,且表现性能更强烈和突出。而源于民间歌舞的一些南方的剧种及音乐,更以动作、载歌载舞为其主要的艺术特色。如湖南花鼓戏的“走场牌子”和广西彩调剧的“路腔”,则是体现此种类型的剧种音乐个性的唱腔。

剧种音乐发展的事实表明,母体音乐的影响,将贯穿整个剧种音乐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剧种形成的初期和中期。更具体讲,它将制约着剧种音乐总体风格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结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新的表演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剧种及其音乐逐渐繁荣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母体音乐在其肌体内的影响有所淡化,但不会消失,会以新的形式、新的面貌继续存在。因为母体音乐是一个地方剧种音乐的灵魂和根基,如果母体音乐荡然无存,那这一剧种、剧种音乐就失去了观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结构形式

剧种音乐采用何种组合方式,即选择哪一种音乐的结构体制,是其艺术上成熟、形式更为完美的具体标志。但综观全国近三百个戏曲剧种音乐的结构,都受地域的影响。大凡北方的戏曲剧种音乐,在结构上受梆子声腔的影响较重,大多运用板腔体(板式变化体)的结构形式。诚然,个别北方剧种的音乐,采用了曲牌体的结构,但只是极少数。南方的地方剧种音乐的结构,一般采用民歌体和曲牌联缀体。在剧种音乐发展中,虽受到板腔体音乐的影响,但不占主导。以下我们以北方的评剧和南方的黄梅戏音乐的结构形式为例,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评剧是流传于东北三省及河北的地方剧种。它的唱腔就是采用了板腔体的结构形式。评剧唱腔何以采用此种体式?主要是受梆子腔(河北梆子)的影响。这要从评剧的形成谈起。

评剧源于冀东莲花落,这在戏曲史学界已成定论。当初(1911年),以成兆才为首的莲花落班社进入唐山茶园演出,就遇见了梆子班社。其由民间说唱向戏曲衍变,就是得益于对梆子戏艺术的吸收与借鉴。在音乐上不仅完全采用了梆子腔的板腔体结构形式,同时,一些腔调完全搬用了梆子腔的腔调如[导板]。一些板式称谓如[二六板]、[大安板]等,也是沿用梆子腔的板式。在器乐方面则完全用梆子腔乐器伴奏。此外,东北的一些新兴戏曲剧种,以及山东、河北的地方戏曲的剧种音乐,也采用此体式。

北方的戏曲剧种音乐,缘何会采用此种结构形式呢?其形成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从审美心理层面,这种以变奏为原则,通过节奏、速度、节拍及旋律等变化而派生出的不同表现功能的唱腔,其音乐的戏剧化程度更为突出,更能与北方观众喜欢高亢、粗犷、热烈和豪放的音乐欣赏需求相适应。

黄梅戏是当下在全国观众中深受欢迎的南方剧种。它的音乐结构较多样。既有民歌体的“花腔”,又有板腔体的“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仙腔”等。此外,还有介于前两者的“彩腔”。但它的板腔体结构与梆子腔的同类结构是不同的。首先,其基本的结构单位为四句体,不似梆子腔是两句体,即上下句体为基本的结构单位。其次,其“火攻”(类似板腔体的[紧板]与[快板])以锣鼓伴奏(俗称“三打七唱”),虽已成为戏剧性音乐,但仍留有其母体民间歌舞音乐痕迹。

南方的戏曲剧种音乐,选用民歌体及曲牌体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也是与南方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欣赏情趣有关。这种结构的唱腔,加之母体因素,一般具有明快、细腻、抒情的特色,这正与南方观众的欣赏爱好相吻合。

三、唱腔曲调

唱腔作为戏曲剧种音乐的主体和抒发情感、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在诸如曲调来源、词曲结合和表现性能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曲调来源。北方剧种的唱腔曲调,有一定数量是其母体音乐形成时吸收的本土传统民歌。后经过长期艺术的磨练,都已“说唱化”了。如北京曲剧中的唱腔曲牌[剪剪花],本是一首细腻、委婉的明清民歌(俗曲),但其间经过“说唱”后又成为剧曲,与原来的民歌相比,其在音乐的形态特征上已面目全非。南方的戏曲剧种唱腔,多来自民间的歌舞小调。总体看,它基本上保持了原有“舞歌”(一种民歌体裁)旋律的整体框架。

(二)词曲结合。唱腔是唱词与旋律的结合体,在实际演唱时,根据剧情及表现人物感情的需要,词与曲的结合,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态变化。而这种变化,则烙上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印记。

⒈“先字后腔”。简言之,就是演唱时先出字后行腔。此法乃是北方戏曲剧种唱腔处理“字”与“腔”相结合的要领。它表明,与南方戏曲剧种的唱腔演唱相比,其似乎更为注重“字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