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逸闻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军中数百“洋兄弟”
在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太平天国革命的同时,一些外国人也参加了太平军。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称参加革命的外国友人为“洋兄弟”,现代史籍中称之为“洋将”。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的外籍军人有数百人,忠王李秀成手下的洋人志愿军就有200人左右。这些人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来自非洲的战士就有五六十人之多。来自欧美、有姓有名、其事迹可考的共有13人,其中英国5人,美国4人,法国2人,意大利1人,希腊1人。有6人在战斗中牺牲,这数字还不包括他们的家属,如英国人呤俐的夫人玛丽。
洋人的参与,使得太平军不再是一支靠冷兵器作战的军队,各种洋枪、洋炮都摆上了战场,使得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得有声有色,十分壮观。
外国军人作战勇敢
呤俐是英国人,1840年2月3日出生于伦敦一个普通家庭。13岁在船上当学徒,17岁通过考试成为二副。1859年夏,他乘“埃缪”号船来香港,在香港英军司令部当一名海军下级军官。
呤俐投效太平天国后,就到上海和其他清朝统治区去为太平天国采购欧洲军火和粮食。当时欧洲军火是可以在通商口岸买到的,但英国侵略者却严禁供给太平天国。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共同协力封锁为太平天国购买武器和粮食的人,一旦截获,将予以处死。
1861年夏,呤俐到上海,找到许多拥有欧式大木船、宁波船及其他江船的欧洲人,向他们宣传太平天国的宗旨,激发起他们对太平天国的同情,鼓动他们用行动来支持太平天国革命。他在办妥一些重要事务后,回到镇江,并将船从运河上开到扬州仙女庙购买粮食,运到太平天国属地。
1864年,呤俐辗转回到英国。1872年9月14日,呤俐和海伦结婚时,结婚证书上仍然署明自己是:“前太平军上校。”1873年3月29日,呤俐在伦敦因左心房破裂逝世,年仅33岁。在死亡登记上,他的职业是:“前太平军陆军上校。”最令人感动的是,据呤俐称,他在自己写的书《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所提到“遵照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的嘱托而写的”,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太平军总司令忠王李秀成——如果他已去世,本书就作为对他的纪念。”该书出版时,李秀成已被杀害,但呤俐对李秀成的尊敬和怀念已跃然纸上。呤俐终生铭记着他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他不愧是一位全心全意为太平天国革命效力的真正“洋兄弟”。
太平天国的“万人洋枪队”
早在金田起义时期,太平军中就有不少枪炮,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二十七日,清将乌兰泰进攻新墟,一次就夺得太平军火炮13门,都铸有“太平左右军”字样,显然,这些炮是起义后自行铸造的,桂平当地也有韦昌辉“开辕门造炮”的记载。
除了炮,早期太平军也有不少其他火器,据被俘的李进富称,在紫荆山的太
平军士兵,每人都要带一个装火药的布口袋,可见用量是不少的。
1855年左右出版的《行军总要》规定,太平军最基层的战斗单位“两”(有25个人),装备抬枪两杆,鸟枪5杆,抬枪是由两人操作的,照此计算,太平军步兵装备火器与装备刀矛的比例为9∶16,考虑到太平军一般不让新兵直接上阵,实际比例要更高。与太平军对敌的湘军,一个营分四哨,每哨八队,其中四队刀矛,两队抬枪,两队小枪(鸟枪),另有亲兵六队,其中三队刀矛,两队劈山炮,一队小枪,冷热兵器比为1∶1,两相对比,差距固然有,但不算大。
对于洋枪的使用,太平军也并不落后,1855年湖口之战时,汪海洋等太平军“先锋队”就使用洋枪突击,1858年的繁昌之战,太平军刘官芳部已大量使用洋枪。后期太平军装备的洋枪洋炮数量极多,如忠王几千人的卫队都以洋枪为武器,苏州城里装备洋枪的士兵更多达2万人。
后期太平军一些部队采取了将洋枪集中编组的形式,如陈炳文、邓光明部的洋枪队分别多至7000杆和4000杆,1862年雨花台大战,忠王李秀成率领十多万人猛攻曾国荃湘军,更是将所能搜集到的几万杆洋枪和几百门新旧洋炮“悉萃于此一枝”,还摸索出用弹幕转移替代兵力进行压制的方法,起到了一定作用。
太平天国的奇闻趣事
1、太平军用天气来卜测吉凶:因为太平天国是信奉宗教和神灵的,所以他们宣称天气如果是晴天那就代表老天爷高兴;要是下雨那就说明老天爷发怒了;阴天则是天公忧怒;刮风打雷是天公大怒,必定有灾祸会发生。太平天国还根据每月初一那天的晴阴来判定上半月的吉凶兆头,十五的天气好坏则决定后半月的吉凶兆头。每月的最后一天,太平军还要烧香上供,感谢上天,意思是承蒙上天保佑,他们这一月能够平安度过。
2、东王杨秀清因为府上的姬妾多被仆役引诱,所以就因此为由想要在府中设置太监。李寿晖、李寿春二人自告奋勇,说懂得阉割技法。东王很高兴,让二人挑选了十多个幼童试验。谁知一刀下去,立即死了四五个,其余的虽敷上药,伤口也不能愈合,最后皆疼痛而死
3、洪秀全对后宫妃子的管教非常严格,还特意规定:“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欢喜,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4、洪秀全的府中烹饪,不论什么菜,必须用整的,即便大如牛羊,也一定要整个盛放在大盆中。这些牲禽烹煮好了,在食用之前,还必须要把原来的羽毛覆盖在上面,使人望去犹如活物一般,直到吃时方才拿去
5、太平天国的民兵称为“圣兵”。其实,太平天国盛行避讳,很多词都是禁忌,如“大哥”不能说,因为只有耶稣才能叫“大哥”,就连洪秀全的哥哥洪仁发也只能叫“王长兄”;“提督军务”,因为用了和“基督”一样的“督”字,后来被改为“提掌军务”,甚至“师帅”也被改为“司帅”。按照洪秀全的说法,只
有“只有真圣主皇上帝”才能叫“圣”,而“圣兵”这个响亮的名字却一直未改。
慕王植银杏与“八柱擎天”
清同治年间,苏州为太平天国苏福省,忠王李秀成为守城主将。
1862年初春,慕王谭绍光奉令率领纳王等文武职随员一行去天京(南京)觐见天王洪秀全述职并请示机宜。途径黄埭时,有妇女马前控诉驻当地副职武官邵某调戏侮辱新娘案。慕王当机立断,在黄埭设临时行辕三天,审理此案。他每天上午审案,下午率随员分向附近乡村,了解民间疾苦。在短短三天中,办了不少为人们称道的实事(后邵某伏法。当时留有“慕王斩将处”和“刀垛石狗头”……等等遗址。)
慕王临行前一天,有乡农兜售树苗,慕王选购两株银杏树苗,亲自种在后院空地上,今尚存一棵历史悠久的活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慕王种银杏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位“饱学之士”钱学究,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来见慕王。慕王以礼相待,学究必恭必敬,从袖子里取对奉上。那上联是:“一树擎天,四海歌德”,下联是“千秋功业,万事太平”。看罢对联,慕王很不安地说:“您老先生说到哪儿去啦!天国上赖天王威德,下靠将士用命,更少不了百姓的爱戴,一柱怎么擎得了天?”慕王的意思是:天王是正梁、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忠王李秀成、翼王石达开、英王陈玉成和自己,好比是十八根擎天柱。接着又拱手向钱学究道:“谭某出身寒微,少读诗书,不过还记得有一部古书上写着”八柱擎天“,那一句,才合乎常情……。这一句在哪一本书上,倒要请老先生不吝赐教哩!”钱学究一听,羞得面红耳赤,竟无言可对,只得告辞王爷回家去。
学究抱惭归家,到书室搬出所有藏书,一步步翻着,果然在屈原的《离骚》上找到了“八柱擎天”一句,不由对慕王钦佩得五体投地。从此逢人便翘起大拇指说:“莫看谭爷是位叱咤风云的武将,还是位通今博古的温文尔雅的一代儒将哩!”
注:
1、黄埭: 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
2、古银杏:古银杏现在中居委白果园内,该树于1862年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亲手栽植,树龄138年,树身围长4.29米,树高9米,绿叶成荫。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竟毁于一个女人之手
洪宣娇被很多史家认为是太平天国史上一位子虚乌有的人物,但是有关她的故事却在民间传得有板有眼。最早有关洪宣娇记载的典籍,是清末文人凌善清写的《太平天国野史》。书中的洪宣娇不但在太平天国的兴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更是一个非常淫荡的女人。
1856年夏天,正是太平天国全盛时期,却发生了著名的天京事变。天京事变虽然是是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争夺太平天国领导权的内讧,但导火索却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