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文化与外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的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
都是以宗教为中心的,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与宗
教有关,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
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都是在宗教
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无宗教就不成为印度文化。

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非暴力思
想也源于印度宗教思想的仁爱主义。

它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

尼赫鲁把自己对印度文化的独到的悟性,巧妙地 运用到对外政策制定和大国关系的处理中。“不 结盟”是他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大手笔。

尼赫鲁不结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但得到了国 内各个党派的支持,也为国内各宗教组织和派别 所接受,同时也得到了印度广大人民和国际舆论 的支持和赞赏。

不结盟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想的边界线,又将印缅边界至杜兰线之间的广大
地区作为印度的安全圈。

印度独立后的历届政府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制定 其对外政策时,往往不同于他国,一般视作印度 的附属国,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横加 干涉。
(2)绝不允许第三国加入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2.印度文化的价值观与外交政策
(1)不结盟外交政策

印度教的兴起,对人的“业”作了修正,认为凡
是忘我工作奉献的人,遵纪守法,用“达摩”规 范自己的行为,他不会受到“业”的束缚,把人 生追求最高的解脱方式“出世”一法变为“入世 ”方式。
(3)精神价值

印度教把亲证“梵我一如”作为人生解脱的最崇 高的追求目标,

修行方式和解脱之道:

行为之道 智慧之道 虔诚之道

印度人民党为了赢得大选的胜利,执掌印度政坛,故把 赤裸裸的印度教派主义——“印度教特性“,改为”印 度特性”以伪装的民族主义取代印度教派主义,同时又
把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作为党
的基本纲领。

印度人民党在外交上极力强调民族主义的实力外
交,奉行核威慑战略,意在进一步唤起印度国民 自主自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所以在 印度人民党联合执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迫不 及待地进行了五次核试验。
因为他始终认为,人的本性是同一的,都含有人性善 和良知的一面,


所以他主张通过自我牺牲、自我净化来充分表达非暴 力者内在“善性”,进而去感化敌对者内在的良知, 使他们向改恶从善的道路上迈进。
二、印度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1.印度地缘文化与外交政策
2.印度文化的价值观与外交政策
1.印度地缘文化与外交政策
(1)大印度联邦与印度文化圈

独立前,尼赫鲁早已存在着“大印度联邦”的构 想,其中的地理位置包括了南亚次大陆的所有国 家,还有中国的西藏地区和缅甸的区域。

尼赫鲁还画出了大印度联邦理想的边界线,即克 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 的内部防线,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区,将“麦克
马洪线”、“约翰逊——阿达尔线”作为印中理

印度不同时期制定的外交战略受了印度双重真理 观的影响。
3.印度文化的价值观

(1)物质价值
(2)社会政治价值 (3)精神价值 (4)印度文化价值中的非暴力思想
(1)物质价值

虽然物质价值的享受也是文化价值的一种内容,
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内容,并不能体现印度文化价 值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己的 一种完美的奉献。
行动吠檀多”,号召印度人民团结起来把印度改
造为世界一流的大国强国。

③在印度当今社会,印度哲学界有不少学者企图
用复兴印度古代的宗教哲学,当作唤醒印度人的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重要手段。

印度近现代社会哲学理念:认为梵是宇宙的本源 和基础,同时又承认物质世界的真实性,并且向 西方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倾斜,这形成了认识 论上的双重真理性:既承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改造自然中的重要性,又认为人具有超理性的直 觉认识力。(真理分为自然和心两种。)

通过双边和平协商解决争端。

古杰拉尔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不坚持对等原则。

古杰拉尔主义的特点

一是古杰拉尔主义强调了印度文化价值观所追求的和 谐的哲学观。印度要求的南亚诸国稳定关系的局面, 只有与南亚诸国保持和谐与一致,方能达到印度有一 个和平的周边稳定环境的目的。

二是非暴力观点。非暴力是印度文化价值观的主要体 现,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是印度外交政策的目标。



行为之道:

教徒必须严格执行道德规范,将自我奉献给神 ,让神行于自我。

自由产生行动,印度教主张参加人生的所有劳 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并献身于工作。

印度人的忘我的超脱精神。

智慧之道:

身为一个教徒,在理性上追求真理,通过对“ 梵即是我”的体验悟道,使人的灵魂与最高的 梵合一,并且认识到梵我同一是绝对的真理。

几千年来印度文化以其不可替代独有的特点和丰
富的底蕴,形成自己的文化辐射圈,称之为印度
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即指直接受印度主体文化影响的地区
,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
孟加拉国、中国的西藏和缅甸等地区。

印度独立以来,历届印度政府领导人,在制定对 南亚地区的外交政策时,把印度文化圈内的南亚 诸国,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印度的后花园,绝 不允许他国染指。
文化与当代国际关系
第四讲:印度的文化 与外交
政府管理学院 国际政治系 辛 平
第4讲:印度的文化与外交

一、印度文化的特征、哲学理念与价值观
二、印度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一、印度文化的特征、哲学理念 与价值观

1.印度文化的特征

宗教性 多样性 包容性 区域性(炎土文化)



(1)宗教性

几乎人人笃信宗教。
我分化出来的小我,所以应该相亲相爱,一视同
仁,而且都具有梵性,都蕴藏真、善、美的德性


因此非但人类要互相亲爱,即使对飞禽走兽、花
卉草木也要有友爱精神,所以不能杀生。

在圣雄甘地的思想体系中,

非暴力就是印度宗教中戒杀生或不伤害他人情感的信 条,非暴力就是爱,“爱一切人”和“多行善事”。

甘地认为爱的衡量标准就是苦行,自我忍受痛苦,
印度的包容性在世界文化中是极其罕见的。 自古以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地域文化、语言 文化和宗教文化里,都或多或少地兼容着各种不 同的外来文化成分。
(4)区域性(炎土文化)

印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成了印度文化 圈。

几乎与世隔绝的地域地理环境和高热气候是形成 印度文化炎土特征的外部因素。


三是文化上的认同感。印度与南亚诸国在文化上同出
一源,也是南亚诸国团结合作的最根本的要素,印度 应充分利用这种无形的情感胶合剂与南亚诸国改善和 发展关系
(3)印度人民党的民族主义实力外交政策

印度人民党是一个带有浓厚教派色彩的政党,从印度教
政党人民同盟中脱胎而来的。

这个深深植根于印度教文化土壤中的年轻政党,一开始 走上印度政坛,就打出了印度教文化这面旗帜。

印度五千年的文明留给后代的历史文物往往地 上占多数。
(2)社会政治价值

印度文化价值观中的社会政治价值是人力求创造
一个和谐的环境,用达摩(法)约束个人的行为
得失,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也是最终的崇高目
标。

印度的社会政治价值观极力主张一个人为子孙和
社会的繁荣而孜孜不倦地去经营自己的人生,负
担得起家庭和国家的责任。

一是避免与任何国家或反对另一国的集团结盟,寻求与 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

二是不结盟并不意味着把自我孤立起来,也不是一种消
极的政策,而是意味着在一国的外交政策中的独立自主 ;

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的人民和世 界各国人民的斗争;

四是积极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是引进外援,只要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有利。

印度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仍然受着印度主
体文化——印度教文化——这一无形力量的影响 。
制”的信条中衍生了非暴力思,圣雄甘地以
此为武器,在印度掀起了二十世纪初争取民族
独立和解放的独特道路——非暴力道路,并最
终取得了胜利。

甘地认为“政治上一旦失去了宗教,也就失去了
灵魂”。

甘地坚信用宗教思想激起来的爱
国热情、牺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其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因为它 体现了印度五千年文化最核心的 内在因素,也是印度人民最高的 理想追求。

印度文化烙上了炎土文化的标记,印度人也以富有
想象力和善于雄辩著称于世。
2.印度文化的哲学理念

印度土沃气暖,谷米昌熟。其民不必劳于治生,
辄乃游心于远,故夙于哲学思想。 ——梁漱冥:《印度哲学概论》

印度哲学理念是以唯物主义的传统与丰富的逻辑 范畴反映了印度人智慧和科学思想的巨大成就。

印度的主体文化为印度教文化,印度哲学最核心 的理念是追求梵我合一。世界万物都是“梵”所 创造的,是“梵”的显现,“梵”是宇宙的最高 主宰。
印度次大陆居民,对于大自然的力量无可奈何, 只叹自己的渺小,对大自然有更多的敬畏,产生 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梵我同一”。

次大陆上的高温和暑热使他们在一段时间里无法正 常生活劳作,他们不得不走进山林聚集在大树下, 对自然的各种现象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久之养成 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健谈的脾性。

印度次大陆丰富的食物与十分易得的热带与亚热带 水果,使他们中的不少文人雅士、祭司,以自己独 特的思维方式探讨人的本质、世界的根源、人与自 然、人与精神世界的各种微妙和内在的关系。
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

从宗教派别划分

吠陀文化 雅利安文化 达罗毗荼文化
婆罗门教文化 佛教文化 印度的伊斯兰教文化
婆罗门文化
泰米尔语文化 马拉提语文化 旁遮普语文化 阿萨姆语文化等等
耆那教文化
基督教文化 锡克教文化 巴哈伊宗教文化
(3)包容性


印度哲学理念中有唯心主义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
作用;而中道和不杀生(非暴力)、自然与人和 谐的统一有它的两面性。

印度现代哲学理念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当代印度的哲学理念,由于诸多主观因素的影 响,最大的特征是一个大杂烩。

②印度哲学理念和伦理宗教社会政治学说联系在
一起,反复糅合,产生一种新的哲学理念,如“

只要印度以和平方式协商解决国家间存在的任何问题,一 定会有利于印度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也是印度自冷战 后在外交上寻找的突破口,同时又是印度在21世纪实现跻 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最基本的保证。

古杰拉尔主义的主要内容:

印度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上,不谋求互惠,印 度愿意单方面做出让步,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邻国内政, 南亚各国都不允许其领土用来反对本地区的其 他国家,

甘地也坚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 德力量,最终能使本质上热爱正 义的英国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错误 。
(2)多样性

印度文化体系中可以看到各种文化成分的影子, 其中有着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西 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成分。

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 主要的因素是外族入侵带来的外族文化;只有中 国文化向印度次大陆的传播是在和平的方式下进 行的。


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体现了印度文化价值观对政治
、道德、民族平等正义、真、善、美等方面的认 识。
(2)古杰拉尔主义的外交政策。

古杰拉尔认为,印度要确保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必须 对邻国采取化“压”为“拉”的政策。

南亚诸国同在一个文化圈内,在文化上有一种认同感,这
种认同感是南亚各国南亚各国共存共荣的基础。

虔诚之道:

若一个教徒对神的爱和服从达到了至诚的地步 ,这也是获得神的恩宠、达到最终的解脱的一 种途径。

心中有神,一切为了神,时刻默念神的名字, 这是追求与神合一的有效途径。
(4)印度文化价值中的非暴力思想

非暴力亦是印度文化价值观中所追崇的目标和境
界。印度的吠檀多哲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从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