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剂对土壤放线菌分离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土壤放线菌; 抑制剂; 出菌率; 出菌数
中图分类号: S4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39- 8114( 2008) 04- 0435- 03
Effect of Bacter iostatic on the Isolation of Actinomycetes
YANG Hai- ying, DU Gang, LU Kai- feng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Bio- technology,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Kunming 650031, China)
Abstr act: The effect of bacteriostatic such as penicillin, norfloxacin, nalidixic acid, potassium dichromate and tatin were studied individually. The 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and the software STATISTICA6.0 was employed to analyse the 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otassium dichromate was the best bacteriostatic among those bacteriostatices. The best bacteriostatics assembly was potassium dichromate 50 mg·L-1, nalidixic acid 10 mg·L-1, norfloxacin 10 mg·L-1. More over , nalidixic acid was the most important among the three bacteriostatices. Key wor ds: actinomycetes; bacteriostatic; plating efficiency; colony numbers
水平
1 2 3
重铬酸钾 50 100 200
因 素/mg·L- 1 萘啶酸 3 10 15
制霉菌素 5 10 15
分离有较好的影响, 出菌数高。其较好的活性浓度 为: 重铬酸钾 25、50、100 mg·L-1; 萘啶酸 10 mg·L-1; 制霉菌素 50 mg·L-1。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子各种抑制剂对放线菌分离的影响 2.1.1 抑 制 剂 对 放 线 菌 出 菌 率 的 影 响 从 图 1 可 以看出, 重铬酸钾对出菌率的影响是最好的, 其次 是制霉菌素, 萘啶酸的培养基里有少量真菌生长, 其出菌率比其他抑制剂高, 抑制效果仅次于重铬酸 钾和制霉菌素。青霉素的出菌率曲线不稳定, 且其 不仅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也抑制了放线菌的生长。 氟哌酸的出菌效果较差。单因子试验中抑制剂重铬 酸 钾 、制 霉 菌 素 和 萘 啶 酸 对 放 线 菌 的 分 离 有 较 好 的 影响, 出菌率较高。重铬酸钾活性较好的浓度为50、 200、300 mg·L-1; 萘啶酸为 1 mg·L-1、3 mg·L-1; 制霉菌 素为 50 mg·L-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土样 NL- 007 取自云南宁浪。高氏 1 号培养基:
可 溶 性 淀 粉 2% , KNO3 0.1% , K2HPO4 0.05% , Mg SO4·7H2O 0.05% , NaCl 0.05% , FeSO4·7H2O
0.001%, 琼脂 2%, pH 值 7.0 ̄7.2。青霉素、萘啶酸为 药品, 制霉菌素、重铬酸钾、氟哌酸为分析纯试剂。 1.2 方法 1.2.1 单因子试验 配制好的培养基在 121℃下灭 菌 30 min, 冷至 50℃左右, 加抑制剂倒平板备用。在 分 离 培 养 基 中 分 别 加 入 青 霉 素 、萘 啶 酸 、制 霉 菌 素 、 重铬酸钾、氟哌酸 5 种 抑 制 剂 , 设 定 5 个 初 选 浓 度 梯度( 如表 1) 。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样品, 取 10-5 稀 释度, 分别涂 10 个平板, 28℃培养 1 周后, 观察统 计放线菌的分离情况。所得统计数据为 10 个平板 的算术平均数。 1.2.2 正交试验 用 STATISTICA6.0 设计 3 因子 3 水平 9 种培养基如表 2。
2.2 正交试验 从表 3 所列数据可以看出, 在加有抑制剂的培
养基中, 放线菌的总体数量多, 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很少, 可顺利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工作。表 3 显示, 3 因子重铬酸钾、萘 啶 酸 、制 霉 菌 素 对 放 线 菌 的 出 菌 效果的影响明显, 均值都在 70%以 上 , 且 3 因 子 中 重铬酸钾的最佳浓度为 50 mg·L-1, 制霉菌素的最佳 浓度为 10 mg·L-1, 萘啶酸的最佳浓度为 10 mg·L-1, 制霉菌素的极差值最大, 因此在 3 个因子中影响最 显著。
第 47 卷第 4 期 20第08 4年期4 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47 No.4 Apr., 2008
抑制剂对土壤放线菌分离的影响
杨海英, 杜 刚, 鲁开凤 (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昆明 650031)
摘要: 研究了青霉素、萘啶酸、制霉菌素、重铬酸钾和氟哌酸 5 种抑制剂对分离土 壤 放 线 菌 的 影 响 , 其 中
2.1.2 抑 制 剂 对 放 线 菌 出 菌 数 的 影 响 从 图 2 可 以看出, 重铬酸钾对出菌数的影响是最好的, 其次 是制霉菌素, 萘啶酸培养基有少量真菌生长, 但其 出菌数比其他抑制剂高, 抑制效果仅次于重铬酸钾 和制霉菌素。青霉素的出菌数很低, 不但抑制细菌 的生长同时也抑制了放线菌的生长, 所以不适合用 来分离放线菌。氟哌酸的出菌效果较差。单因子试 验 中 抑 制 剂 重 铬 酸 钾 、制 霉 菌 素 和 萘 啶 酸 对 放 线 菌
以重铬酸钾的分离效果最好, 其次为制霉菌素;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重铬酸钾、萘啶酸、制霉菌素 3 因子
组合对放线菌分离的影响; 最后用 STATISTICA6.0 进行分析。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的最优抑制剂组合
为重铬酸钾 0.6 mg·L-1, 制霉菌素 10 mg·L-1, 萘啶酸 10 mg·L-1, 其中制霉菌素在 3 个因子中起的作用最大。
WANG Li- li, SI Long- ting, ZOU Fang- bin ( Horticulture Department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 act: 2 parthenocarpic lines and 2 non- parthenocarpic lines of cucumber were crossed by half mating design. The rate of parthenocarpic fruit set of parent and F1 were checked before flowered by clutching flowers. Hybrid combination was made by GriffingⅡ. Experiment date was accorded to the Hayman method to analyse. M32 has the highest general combining a- bility. M36×M32 has the highest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The broad- sense heritability is 94.93%.The average dominance is 0.989 1.The heredity of parthenocarpy was correspondent with the additive- dominant model, the additive effect was major. In order to breed F1 with high parthenocarpic ability, the parents with high parthenocarpic ability were needed. Key wor ds: cucumber; parthenocarpy; heritability
放 线 菌 是 抗 生 素 、酶 及 其 抑 制 剂 等 有 用 生 物 活 性物质的丰富产生菌。如利用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 物— ——抗生素制备的新农药, 已成为无公害农药的 主 体 和 未 来 农 药 的 发 展 方 向 [ 1] 。 而 人 们 大 约 只 能 分 离到 10%- 20%的土壤放线菌[2]。放线菌分离遇到的 最重要问题之一是既要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 同 时又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因此就需要选择适宜的 抑制剂及合适的浓度。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科研工作 者做过研究[3-6]。本文以单因子试验为基础, 通过正 交试验与分析,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 5 种抑制剂对土 壤放线菌分离的影响。
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样品, 取 10-5 稀释度, 分别涂 10 个平板, 28℃培养一周后, 观察统计放线 菌的分离情况。所得统计数据为 10 个平板的算术 平均数。
收稿日期: 2007- 12- 12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7Y41419) ;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 MJY07015) 作者简介: 杨海英( 1975- ) , 女, 云南保山人, 讲师, ( 电话) 13211730073( 电子信箱) dugang2006@yahoo.com.cn; 通讯作者, 杜 刚, 副教授。
200

15
29
13
69

200 10

44

83

200 15
10
36
17
68
均值 1 74.667 70.667 74.333
均值 2 71.333 76.667 73.333
均值 3 73.333 72.000 71.667
极差 3.334 6.000 2.666
3 讨论
在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 可以使 细菌及真菌的菌落减少或没有, 而对放线菌的生长 影响不大。单因子试验表明, 在所选的抑制剂中, 重 铬 酸 钾 、制 霉 菌 素 和 萘 啶 酸 的 效 果 较 好 。 尤 其 是 重
第 47 卷第 4 期 20第08 4年期4 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47 No.4 Apr., 2008
黄瓜单性结实的遗传分析
王莉莉, 司龙亭, 邹芳斌 (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沈阳 110161)
摘要: 选取黄瓜单性结实性差异显著的 4 个材料,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半轮配( 含亲本) 试验设计配制杂交
加性效应为主。所以, 要想培育出具有单性结实性能力强的 F1 代杂交组合, 双亲都需要具有较强的单性 结实性能力。
关键词: 黄瓜; 单性结实; 遗传
中图分类号: S642.2; Q944.47; Q3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 8114( 2008) 04- 0437- 03
Genetic Analysis of Par thenocar py in Cucumber
组合, 利用开花前掐花的方法测定亲本及 F1 单性结实坐果率。试验按照 GriffingⅡ方法配制杂交组合, 按照 Hayman 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发现, M32 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M36×M32 具有较高的 特 殊 配 合 力 ;
广义遗传力达到 94.93%, 平均显性度为 0.989 1。黄瓜单性结实性状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以
436
湖 北 农 业 科学
2008 年
表 1 不同抑制剂的浓度梯度
抑 制 剂/mg·L- 1 青霉素 萘啶酸 制霉菌素 重铬酸钾 氟哌酸





0.3
0.6
0.8
1.2
2.0



10
15

10
15
25
50
25
50 100 200 300

10
15
25
50
表 2 土壤放线菌分离与抑制剂选择正交试验 L9( 34)
表 3 正交试验结果及因素指标直观分析
抑 制 剂/mg·L- 1
试验结果
培养基 重铬酸钾 萘啶酸 制霉菌素 放线菌/个 其他菌/个 出菌率/%

50


49
22
69

50
10
10
28

78

50
15
15
46
14
77

100

10
45
16
74

100 10
15
29
13
69

100 15

30
பைடு நூலகம்
12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