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Problems Lie In Eco-tourism Of China An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94080402
学号2009040804048
姓名朱恒峰
指导教师朱恒峰
职称讲师
负责教师朱恒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2年5月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消费和支出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其中,生态旅游这种能够让人们回归和体验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以及紧张的生活节奏的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亲睐。

同时,生态旅游也是旅游发展环境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下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

但是,由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容缺乏正确和全面的了解,在生态旅游的实施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旅游环境的恶化、生态旅游教育功能缺失等问题,反而加深了生态旅游与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本论文将介绍生态旅游的内涵,探讨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quality of daily-life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these years in China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prefer to increase the rates for tourism. Some of them would like to be escape the busy life in the urban, so eco-touris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s it can bring them back to the nature.As we all konw,our environment has been ruined and the resources are limited,eco-tourism is a best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But most of them don't have a full knowledge of eco-tourism,there are still demage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Besides,they didn't make full use of the teaching function of eco-tourism.All of these behaviors have deepen the conflicts between eco-tourism a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and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natation of eco-tourism.
Keywords:Eco-tourism;Problems; Measures
目录
前言 (1)
一、生态旅游概述 (2)
(一)生态旅游概述 (2)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
三、我国生态环境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3)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3)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步将旅游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旅游即生态旅游。

1965年美国学者荷兹特首次提出通过生态的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来舒缓大众旅游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特别顾问谢贝洛斯. 拉斯卡瑞首次定义了生态旅游( Ecotourism ), 从而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的正式创立。

1991年,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IES )认为, 生态旅游是到自然区域旨在保育环境和维系当地居民福祉的负责任的旅游。

为了维护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当地居民的利益从而保障自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其提出后的二十多年里, 生态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而迅猛的发展, 并且逐渐成为21 世纪世界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以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越来越青睐。

但是,由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容缺乏正确和全面的了解,在生态旅游的实施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旅游环境的恶化、生态旅游教育功能缺失等问题,反而加深了生态旅游与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本论文将介绍生态旅游的内涵,探讨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生态旅游概述
(一)生态旅游概述
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把旅游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具体来说,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上的范围,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环境为主要舞台所进行的一种对生态和文化负责任的旅游。

2.生态旅游的内涵
相对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 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活动, 具有大众旅游活动所具有的部分属性, 如休憩性、移动性等; (二)生态旅游的目的地主要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 讲究让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 而这种经历具有一定的原始性、独特性。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人们对亲近和体验大自然的要求,提高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 同时也改善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经济收益, 开展生态旅游是必要的。

然而, 目前的生态旅游还是是一个新概念, 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科学的理解, 他们还普遍认为“旅游业”只是“无烟工业”, 生态旅游的发展只停留在初级阶段。

现阶段, 生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上可以看出, 环境保护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目标, 而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然而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公益性常常被忽视,因此,造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资源被破坏, 具体表现为: 1 )规划开发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

如: 景区过于城市化, 植被破坏严重;景区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大量现代建筑物被引入原始生态区;野生动物受到严重干扰等等。

2 )过多的游客进入以及不当的旅游行为使得环境承载力下降; 3 )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污染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而对景区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

2.生态旅游环境恶化
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是:部分在改善,整体在恶化,大部分生态系统处于退化中,目前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生态旅游而遭受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出现退化现象。

与1970 年代相比,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1 倍;全国森林面积减少了10%;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减少了55%;卧龙保护区大熊猫安全活动范围已缩小了30%。

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流失加重,植被覆盖率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缩小。

在贵州草海保护区,有关部门为了加速当地人民脱贫,将铁路修到了自然保护区,严重影响了黑颈鹤的生活。

以上种种都在说明我国的生态旅游环境以及遭到恶化。

3.生态旅游教育功能缺失
旅游者想通过生态旅游亲近自然、认识自然, 从而自觉地保护自然。

因此, 对生态知识的普及教育应该是生态旅游活动组织的关键环节。

然而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仍缺乏必要的教育设施和专业人员, 现有设施陈旧不堪, 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不全, 展示手段更是落后、单调, 无法满足游人的需要。

此外,生态旅游区的导游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 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4.交通条件、经济水平制约着生态旅游的发展
这里的交通条件主要是指通往旅游景点的综合运输能力。

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前提,生态旅游区一般与所依托城市有较远的距离,如九寨沟距成都480km,张家界距长沙400km。

而交通条件的制约,使我国众多的生态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同时,开发生态旅游景点必须有一定的资金基础,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即使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如新疆西部的赛里木湖山水相映,具有内地湖泊所不具有的优势,但因资金缺乏而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利用。

因此,交通条件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严重制约着部分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我国生态环境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
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应使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以牺牲
生态环境、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为代价,以利于旅游资源的长期持续利用,并做出相应的规定,禁止各种掠夺性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行为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旅游者进行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同样重要。

目前,不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游客,都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即使在发展生态旅游条件非常好的地方,由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尚无认识以及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导致生态旅游难以开展。

事实证明,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者进行生动活泼的生态学教育,不仅能增加游客的知识和游兴,还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这是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应该做好的。

目前,我国的导游人员往往偏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导游,不大重视生态学等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

为了做好生态旅游,必须在旅游过程中加强生态学的科普教育。

为此,要充实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科技知识,使他们成为生态保护的积极宣传者。

2.对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保护并重
作为生态旅游产品的提供者和经营者,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

采取环保理念和措施,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前提是解决当前生态旅游环境恶化问题的关键。

对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必须将合理规划和开发,一定要进行环境影响和效益评估。

对生态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要尽量做到零污染,将旅游活动控制在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对生态旅游区内人口超出承载力的应采取生态移民措施。

只有保持生态的常规容量不超过环境最大承载力的30%-50%时才能达到保护和发展的双重目的。

现在已经有部分旅游景点的经营者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正在努力地改变他们的经营方式。

比如四川九寨沟景区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尽量保持原始的环境,控制旅游者数量,游客住在沟口外。

在景区旅游期间不能碰触水体、乱堆垃圾,并以严厉的惩罚来制约;景区为避免水质污染,全部采用生态厕所,每天将垃圾运往沟外处理。

3.旅游区内要实现资源的生态利用
生态旅游区内不宜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可在景区外建满足生态旅游的基本设施,如旅游者服务中心、科普展览馆等建筑物和旅游设施,就地取材,以保护当地环境为原则。

固体废物的堆放须做到定点、封闭并及时清运,尽量采用节能设备和清洁燃料(如电、天然气等)。

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因旅游活动引起的。

为了减少旅游生态环境的污染,景区内所有人们会用到的设施源于自然,生态利用。

我国应该根据具体国情,在可代替物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应以自己的独特资源优势来平稳过渡,以求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例如喝水,旅游者要有可用来盛水的器物。

在林区、自然保护区等地方,可以用竹子来实现这一想法。

如在海南这样的地方,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植物---椰子。

用它的壳来做水具,同样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

而到了藏区或畜牧业比较发达的新疆、内蒙古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皮革,将皮革做成皮袋装水。

这些方法既没有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能同时实现创汇、解决当地闲散居民的工作问题,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虽然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它仍代表着旅游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

只要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前提和指导方针,同时集合旅游经营者、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居民的共同力量,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将会有一个广阔的明天。

本文在如何解决生态环境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重点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应该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资源的生态利用。

同时,在生态旅游的概念方面,提出了应该普及生态旅游等科学知识的建议。

这些措施在解决生态旅游中出现的问题上会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孙俊华,张洪海.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4),66-67.
[2]林爱銮.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0,(16):
232+238.
[3]李江敏,覃楚艳,柴海燕.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
2007,(34):117-119.
致谢
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论文终于完成了。

感谢老师平日课堂里的耐心详细的讲解,让我对论文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和了解,同时也感谢老师提供的关于论文的模版和样例,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节约了很多时间,在此深表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