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6-000-02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历程,公允价值的涵义,与其他计量属性的联系,以及在中国推行公允价值的可行性、所遇的障碍和推行的几点建议。

相信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蓬勃的经济发展势头,会营造出越来越适合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环境。

关键词公允价值浅析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的英文是“fair value”。

fair的相关解释是“公平的、正直的、公正的”,而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

在会计领域,各国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与此基本相同,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双方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尽管各种定义有所出入,但它们对公允价值的基础认识却有共同点: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交易中,理智的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交易价格。

它的最大特点是来自于公平市场交易的价格却又算作公允价值。


允价值是一个现时的、面向市场、强调公开的、公平的价值形态。

二、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联系和区别
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中,除公允价值外,还有四种会计计量属性,它们分别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

公允价值是价值计量而非成本计量,这是与历史成本计量根本区别,另外,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态是跳跃的而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但这并不表示两者之间是格格不入的。

在初始计量时,成本与公允价值应该是相等的,除非发生的交易是不正常的、不真实的、不公平的;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或投入成本,它强调站在企业主体角度的投入价值而公允价值强调独立于企业主体的市场角度的市场价值,对于买方而言是投入价值,对于卖方而言是产出价值;基本准则中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如下: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它是扣除了预计成本后的净值而公允价值不考虑直接成本,它不考虑时间价值而公允价值不是这样;现值是指未来可实现的现金流入量,它包括特定个体价值和市场预期价值两种表现方式。

现值作为一个估计利率计算出来的数值,不够真实,是尽量的去符合而不是真实的反映。

在初始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就是估计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
(一)在中国推广公允价值是中国经济形势的迫切需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对外改革开放和对内经济改革的双重发展政策,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到如今,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向于一体化,市场更成为任何国家必须重视的一个有机体。

市场机制的创新、金融业的发展、期货、期权等业务的发生,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一种新的会计计量属性代替传统就迫在眉睫了。

因为按传统计量属性,没有实际发生的交易应当不予确认,但这些未来的交易牵扯到很多与现在有关的利益。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经济利益和风险已经开始转移,参与的企业必须向外界披露这一信息。

对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计量属性。

(二)中国已经建立起适合公允价值的公平市场
中国自1992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市场交易中能够公平、公正、公允地体现交易双方的真实价值。

公允价值的书面意义透露着它存在主观的和不确定的因素,但正是这种掺有主观意识的判断,更能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随时反映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

从这一点上说,公允价值计量比一成不变的历史成本价值计量更可靠,更应为人信赖。

公允价值的不断浮动,会为其计量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会计学界的理论一直在不断的前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科研成果,公允价值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会一一得到解决。

(三)公允价值在中国推广是有理论保障的,更是有利于中国企业的
公允价值的存在,有利于保全企业的资本和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技术进步、物价变动,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历史成本模式下的价格仅仅是企业账面上的价值,它不能反映买回同样能在商品生产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真实价值。

公允价值的计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以便不断应变化了的资产价值。

随着竞争的加剧,风险的加大,有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不能真实的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了,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形象,使企业在竞争中失去有利地位或者处于不利地位。

公允价值计量下,则能真实地反企业的映资产和负债,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

四、公允价值在中国推行遇到的障碍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先后颁布的几个具体会计准则中,都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但是在随后的两年里,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模糊、难以准确判断的特点进行会计利润操作,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种情况说明了中国目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许多障碍。

(一)公允价值理论还不够完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并不是说已经至臻至美,还存在很大的未解决空间等待会计学界继续研究。

公允价值是个估计的东西,理论上的不完善,会使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的问题。

目前,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尤其是在资产或
负债不存在供品市价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探求公允价值的情况,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作出更多的职业判断,这直接增加了进行会计核算的难度。

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需要具备较高风险管理水平的组织机构来正确估量,也需要增进对企业内部系统和程序的改进。

以上的各种状况,牵扯到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教育层次、企业的文化制度和机构组织。

这些在一个较短的时期是无法得到提升的,需要慢慢地去适应,去磨合。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新准则中其它准则的协调
公允价值计量与新准则中其它准则的协调问题同样是推广中的一个障碍。

中国新会计准则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国情指制定的。

这些参考和修改在会计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公允价值在实务中是一个新的名词使用,有一定的陌生感,当这个新事物出现在一大堆准则中时,它与其他准则的相关性如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公允价值的定义要求它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但在资产减值准则中却有不相符合的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就与公允价值的理念相背,虽然它能减少企业操作利润的空间。

所以,公允价值的推行必须要经历一个磨合完美的过程。

(三)审计技术与公允价值的对应
公允价值的推行使会计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与会计业务息息相关的审计技术能否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在颁布新的会计准
则的时候,也出台了新的审计准则,但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新的
审计准则很难迅速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执行。

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审查,需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成本信息的审查思路,审计师由查账师升级为审计分析师,要懂得估值技术,不仅会进行风险管理,也要会做企业分析,这也对我国习惯于账项审计的审计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五、加快公允价值在中国推广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经济制度体系
为加快公允价值在中国的推行,要大力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健全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本市场,努力提供公允价值计量核心所要求的公平交易的环境,减少会计利润的操作空间。

建设成熟的市场离不开政府的适当调控,但对于政府的不当干预市场经济的情况,则必须严格制止。

还要完善法制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

加大监管力度,除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外,还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

(二)要完善我国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
理论是现实的基石,是指导现实的利剑。

制定准则时,对公允价值的细节问题应尽可能地予以规定和详细说明,并补充上案例说明。

要详细规定公允价值的运用尺度。

对于可以灵活多变的要点,应当考虑多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推广,还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

一方面要求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与市场尽快融合,使会计人员在业务素质上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形势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对会计人员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同时,会计准则制定者应该经常与会计实践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及时解答他们在处理公允价值上碰到的现实难题。

六、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必然会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更大的舞台。

大量引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但它前面的路也布满了荆棘。

我们一方面要根据目前的国情,在某些方面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另一方面要大力进行各项经济改革为公允价值的充分运用营造经济环境,适时推进公允价值的更深一步运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官方网站.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政部官方网站.2006.
[3]石本仁.高级财务会计.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张莉.公允价值本质探析.金融会计.
[7]陈淑萍,陈颖.论公允家在我国的推行.经济论坛.
[8]马永义.厘清使命,与时俱进.会计之友.
[9]刘小娴,许良虎.公允价值概念辨析.会计之友.
[10]马莉,毕华书.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经营管理.
[11]赵冠盟.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应用的几点思考.财务与会计.
[12]顾久炜.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会计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