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正义理论国内研究述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正义理论国内研究述评

张航

【内容提要】正义问题触及的是人类社会显性运行下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政治哲学中的核心命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马克思正义理论做了积极的研究和阐释,围绕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研究成果呈现出爆发式的上升趋势,总结起来,国内学者讨论的问题主要有: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马克思的正义是事实还是价值、马克思的正义是分配正义还是生产正义,马克思正义理论与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比较,在对这几个问题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研究同时推进了马克思思想研究的范式。在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把握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从研究方法上看,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研究显示出一种从分裂走向整体、从忽视文本到回归文本的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正义国内研究

作为政治哲学中的核心命题,正义触及的是人类社会显性运行下的隐性逻辑,它关乎人类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与进步。目前,在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我国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科学地把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为了对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基础,从20世

*张航,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正义理论国内研究述评

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马克思正义理论做了积极的研究和阐释,主要围绕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马克思的正义是分配正义还是生产正义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讨论,在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中也显示出学者们研究马克思正义观的两种框架的对立、发展以及融合,呈现出马克思思想研究的范式更新。在这些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厘清学者们之间争论的焦点和其中的变化,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

在前一阶段,国内的争论主要集中于马克思对于正义的基本态度上,即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这个问题先于马克思正义的概念界定成为讨论的话题,主要牵涉到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探讨的问题是在马克思那里有没有“正义”的存在空间。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拒斥正义。因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正义有其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背景,它不是永恒的,而是历史的,其本身就与私有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概念终将随着它的对立面,即随着不正义的消失而消失,这种看法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强调了正义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在这一观点的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两种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正义是一种法权概念,是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的事实性的制度存在;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正义是一种价值观念,不同的阶级在特定的生产关系的条件下有不同的正义观念,这种观点在第一种观点的基础上强调了正义观念的阶级性。林进平是第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马克思那里,正义是私有制生产方式在观念形态上反映出来的一种法权概念,因此,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正义就是即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消亡的一个历史性范畴;段忠桥是第二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正义观念的存在是阶级性的,在分配领域内有分歧的情况下产生的价值观念,在马克思那里不存在一种超越的正义价值诉求。蒋志红也认为在马克思那里,正义是有缺陷的生产方式的产物,共产主义作为一个超正义社会,将使正义成为一种不必要存在的过时的有限的现象,一种不再引人关注的理想。①

①蒋志红、黄其洪:《论马克思高阶正义的实现路径及其限度》,《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5期。

厂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7Vv---------------------------------------------------------

2019年第1轉总第30辑

总的来说,认为马克思拒斥正义的价值诉求的这一种观点忠实于马克思的文本来看待正义问题。

而另一种观点超越于马克思的文本来分析,认为马克思的正义存在两重维度,即他批判资本主义的正义观,但在其理论内部,存在隐含着的正义逻辑。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在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将马克思哲学的伦理价值基点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沈晓阳、王新生、李佃来等学者持有这种观点。

这一伦理价值基点使得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正义观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正义理念。沈晓阳指出,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正义观的虚伪性,并不是不要正义,而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正义①;王新生认为,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正义境界只有通过超越政治正义的哲学批判才能得以实现;臧峰宇立足于现实视界,认为在马克思那里,存在着作为价值诉求的正义和作为批判对象的资本主义的正义,这二者之间的张力用马克思构建实质正义的目标统一起来;张文喜从存在论角度指出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他对正义的正面论述的缺失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正义观,而更接近于一种在特定情境下为了实现目标的策略考量。高广旭在探讨《资本论》中的正义观念时,认为马克思的正义观念正是在他对资本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正义观超越了资本主义正义观。

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将马克思的正义解读为二重维度,但这二重维度并不是机械式的割裂,而是认为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正是在其对自由主义的正义观进行批判的同时显现出来的,这二者是一体两面的。

二马克思的正义是事实还是价值

伴随着马克思正义论的研究推进,国内讨论的热点从“正义”在马克思思想内的位置进入了对其正义概念的界定,关于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存在着事实性解读和价值性解读的两种倾向,观点的不同在于对马克思正义的论证角度不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马克思的正义概念进行解读得出的是一种事实性的结论,从道德向度对马克思的正义概念进行解读得出的是马克思具有一种正义的价值诉求的结论。

①沈晓阳:《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探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6期。

马克思正义理论国内研究述评

有的学者从道德向度理解马克思的正义理念,认为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具有明显的价值诉求。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主要是从道德伦理论证的思路阐释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吴忠民教授较早涉足这一领域,在他看来,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此,他的正义概念具有明显的价值诉求倾向,认为以人为本位的未来社会得以实现是正义的必然要求。葛宇宁也持这一观点,认为马克思在其文本中叙述的正义理论是资产阶级的正义理论,这正是他所批判的正义理论,这种批判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显示出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价值内涵。

段忠桥以不同的思路得出马克思的正义是价值判断的结论,他回归马克思的文本,首先肯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调,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证性的科学方法论,而他的正义理论是通过其在文本中对资本主义剥削的谴责和对社会按劳分配的批评建立的,因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是马克思的学说中两个互不牵涉、互不排斥的两个部分,进而从马克思的文本中论证了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是一种从属于特定生产条件下的具有相对性和历史性的价值判断,在马克思那里并不存在对正义的价值诉求。

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正义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在与段忠桥就“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①这句话的翻译问题展开的争论中,李其庆阐释了马克思正义范畴的客观性、辩证性、历史性和真理性的特点,他认为在马克思那里,正义概念是从现实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的观念,而判断正义与否就是观察生产方式内容是否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相一致,如果与生产方式相适应就是正义的,如果与生产方式不适应就是不正义的,这些论述表明,在李其庆那里,正义是一种事实判断,当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显示出不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状态时,就说它是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而马克思把理论引向一种社会变革,以改变这种状态。

以上两种观点对于马克思正义论的解读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状态,即认为马克思的正义是一种伦理的价值诉求,或者认为马克思的正义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的历史的、处于从属地位的范畴。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第37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