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幸福的联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幸福与道德关系的几点看法和认识

道德与幸福历来是人文科学关注的两大问题。但是历来所强调的却不尽相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个人存在的根本,更是社会和个人的终极追求目标。而现代伦理科学更加注重对个体幸福的追求,而把道德看成是是达到这个目标而存在的手段。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如今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道德与幸福的问题也成为了我们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道德何去何从的重要课题。

一、对幸福及道德的认识

无论就个人或者社会,究竟终极目标是道德还是幸福在于其历史现实和其社会价值取向。在以往的历史中道德往往占主导地位,而在当代社会幸福却慢慢取代了道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选择,这种历史的变化让我们很难用规定性的方式将他们的关系交代清楚。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究其根源,弄清楚道德与幸福是如何存在的。

(一)道德存在的理由

首先,我们都知道人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的需要。同样,道德的存在也是起源于人的需要。从人的内在需求来说,道德的产生不仅是为了满足人共同发展中的物质需要,同时道德也是人精神需要的产物。因为人的需要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道德的产生其一是为满足人不断有序发展的需要,人的精神需要给道德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人除了物质需要,同时也有精神需要。道德的产生乃至道德形成的社会评价体系也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

(二)何谓幸福

幸福自古至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东西。但是,从古至今却没有幸福的确切的统一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是感性的。我认为幸福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词语,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感受,也是一种人们对生活价值的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人的欲望和需求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满足欲望和需求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幸福观念不可能一致。

二、现实中引发道德与幸福矛盾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引发道德与幸福出现不统一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经济根源。经济根源是导致道德与幸福矛盾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一旦出现转型,整个上层建筑也会随之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一个最大的典型。

( 二) 教育根源。传统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常常忽视现实的幸福层面,仅仅要求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久而久之已逐渐落后于现代人们的需要。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教育,幸福被现代人认为是财富、地位、名誉等带来的享受。这种意义上的幸福有时候甚至要以牺牲道德才能够获得。这使有些人开始不择手段的获得物质利益,造成了当前的道德信仰危机。

( 三) 社会根源。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制度本身就是孕育德福冲突的土壤。现实生活中,社会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部分人所具有的道德和应得到的幸福相冲突。这使得人民该享权利无法得到完满的实现,一些缺乏道德的人靠钻制度的漏洞来谋取本不该属于他们幸福。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被焦裕禄、郭明义等人的伟大人格魅力和高尚道德水平而感动,却没有认真思考我们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三、促进道德和幸福融合的现实路径

道德只有成为人民生活幸福的桥梁才是理想的道德;人们的幸福生活只有促进人生道德

境界的提升才是美好的生活。道德与幸福的统一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目标,我们理应找到现实的路径为此提供条件,从而促进道德与幸福最终达到融合,即德福统一。

( 一) 个人层次,要提高个人道德素养。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能是完备无缺的。要克服制度的缺陷和局限性,有赖于个体内在的道德素养。当今社会过度崇拜和追求物质利益,进一步造成了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化,出现了普遍的道德价值信仰缺失。因此,从深层的价值意义上审视,只有提高个人道德素养,才能通过个体的道德践履社会生活的良性秩序,为实现“德福统一”创造有利坚实的条件。

1.培养道德情感。公民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提高公民素质最核心的内容。在公民道德情感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对其灌输系统丰富的道德知识,如正义感、羞耻感、荣誉感等。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才能保证其道德情操的高尚、道德水平的提高。若没有个体内心道德情感的存在,那么人在活动中将看不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此时人的道德行为更是不可能的。

2.加强道德信仰。道德信仰是人们内心的行动指南,为人们提供了关于道德的心理诉求以及行为的善恶标准。道德信仰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及社会道德生活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面临很多的道德冲突,道德信仰会对此起着引导、筛选、过滤和选择的作用,使个体能够排除和克服错误的诱导而按自己内心的道德信仰来行动。

3.投身道德实践。要实现德福统一,个体必须切身投入到道德实践中,在实践中促进德福统一。道德建设是需要在人民群众参与的实践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在道德实践中,人们可以学会交往,谋求生存,培养出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挂念。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建立起互助互爱、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确立与人互助协进的观念,树立服从共同利益的品德,培养发动和组织民众的能力和意志,激发献身社会、改造世界的热情,塑造奋发图强、无私无畏的高尚人格。

( 二) 社会层次,要完善社会制度,优化道德环境。社会制度不仅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保证,更是整个社会风气的导向标。德福统一必须要有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来进行保障。

1.建立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制度保障。优良的制度可以使坏人不能任意横行,而不好的制度不能让好人充分有效地做善事,甚至走向反面。这种制度应该使尽道德义务的人们得到公正评价和应有的回报,使不尽道德义务的人们受到谴责和应有的惩处,改变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相脱离的现象,从而营造出一个扬善抑恶的道德生活环境。

2.重视道德信仰教育。道德信仰建设是服务于社会、造就个人、培育人民追求美德的有效手段,是人们德性生活的基本内容,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的道德信仰的培养是道德建设的一条便捷桥梁,可直达道德建设的核心,抓住道德信仰建设这一核心,将有利于社会公众道德素质的提高和道德风气的改善。科学的道德信仰教育对人克服道德信仰危机、确立正确的道德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的融合,二者相互促进才能更有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

3.正确发挥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功能。社会舆论是加强我国道德信仰建设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正确的道德教育,可以加深人们对道德信仰的认同,提升人们要求公平正义的意识,提高道德的自觉性和觉悟。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建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是首位,只有导向正确才能确保我们顺利实现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其次要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营造道德的舆论氛围。最后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拓宽公民参与的空间,尊重不同利益主体的舆论诉求,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