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从我国的政治体制来看,国家审计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刘家义,2012)。依据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观点,经济社会的发展引起的审计所依存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审计功能拓展的外部动力,而受托经济责任内在要求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是审计功能拓展的内在依据(蔡春等,2013)。
随着审计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对于审计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刘家义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审计观的这一定位,促使国家审计需要具备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免疫系统”功能论在更高的层次上阐明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功能和目标,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审计理论,将引导审计制度发挥更大的潜力,同时也要求审计组织不断提高为政府、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陆晓阵,2009)。实际上,从审计功能理论的角度来看,“免疫系统”审计观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国家审计的功能,使其具备了“免疫”功能,该“免疫”功能的发挥则需要国家审计同时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
在“免疫系统”审计观提出之后,对于审计功能的认识不断地拓展和深化。随着近年来国家治理问题的凸显,刘家义审计长(2011)进一步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应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认为国家审计通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反腐倡廉、推进民主法治、维护民生权益以及推动深化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善治国家的实现(刘家义,2012)。蔡春等(2012)认为,当服务国家治理已然成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时,国家审计的目标就应包含服务国家治理,并充分发挥审计的治理功能。随着“国家治理”审计观的提出和确立,人们也逐步认识到国家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国家治理功能,进而更加深化了人们对审计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上,而国家治理的重心是政府治理,因此我们将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具体到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审计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家审计与权力监督、以及国家审计与信息公幵等。
1、国家审计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国宪法和审计法将国家审计的职责限定在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方面(刘力
云,2013),所以,财政资金方面的审计实践活动发展的较为成熟。
国家审计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审计政府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来实现的。国家审计机关开展预算审计,能够发现政府预算中各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安排是否合理、预算金额是否准确、预算制度是否存在缺陷,政府预算管理是否到位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蔡春,2013),从而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问题。秦荣生(2007)指出,要确保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客观、公正和有效,必须要求对预算编制进行审计,要建立对政府预算编制进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国家审计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近年来所开展的绩效审计来实现的。国家审计对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管理行为的效果进行审计,以促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实现,可以有效穷实公共管理基础(政府绩效审计课题组,2012)。李凤雏等(2012)指出,绩效审计完善我国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不仅体现在公用资源管理和使用方面,还表现在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等诸多方面。
2、国家审计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目前在国家审计与权力监督和制约的研究方面,主要探讨了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审计监督权力的作用、审计监督面临的局限性、以及提升审计监督效果的改善措施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在权力监督的必要性方面,有研究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1275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的13.2%—16.8%之间(胡鞍钢、过勇,2001)。政府部门的某些权力过大,并且还缺乏有效的监督,给特定的权力创造了寻租的条件(周黎安,2008)。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大监督的力度,规范权力运行。
在审计监督的作用方面,Kayrak and Musa(2008)以及Ferraz and Finan (2011)认为,国家审计通过依法履行职责,监控权力的有效运行,能够有效地抑制腐败。Liu and Lin (2012)利用中国省级政府的数据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抑制了地方政府的腐败,表明国家审计能够有效监控权力的运行。
在审计监督面临的局限性方面,朱星文(2007)指出:“腐败活动非常复杂,并且腐败行为难以从会计资料中得到有效反映,由于审计主要是关注财政财务收
支活动,因此,审计在查处腐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陈希阵和刑祥娟(2005)认为:“由于国家审计缺乏必要的处罚权,国家审计难以直接对有关的权力腐败活动进行惩处,从这个角度而言,审计在制约权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提升国家审计监督和制约权力的效率效果方面,刘力云(2013)认为,审计在制约权力方面,除了要不断加大审计对于违规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还要尤其要注重发挥审计的建设功能,注重完善有关的体制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此类腐败问题的再度复发。
3、国家审计与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是维护公民知情权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善政良治”国家的建设。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施,开通了一条公众监督政府工作、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众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状况的改变,为公民参与国家治理打开了一扇窗口(魏惠育,2012)。在国家审计信息的公开状况方面,国家审计信息的公开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国家审计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审计结果公告方面还存在着公告的范围不够广、公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公告还受到较多限制等问题。审计结果公告在实践中更多地是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对社会公众的公告还未能全面推行(曾庆勇、胡继荣,2008)。陈英姿(2012)建议,应该通过构建和优化审计结果公开机制的良性运行环境、完善审计结果公告质量控制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和结果追踪工作等措施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二、国家审计与经济发展
国家审计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专职从事经济监督的组织机构在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审计保障经济安全的作用以及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等问题。
1、国家审计与宏观经济管理
在国家审计与宏观经济管理的研究方面,张文样等(2006)认为,国家审计是完善国家预算管理的必要环节、是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力工具、是国家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推进依法治国的